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风吹彻》的教学内容普遍聚焦于“主题解读”或“文本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作为拥有独特语言形式的散文,《寒风吹彻》呈现了一种可称之为“哲性表达”的语用范式。这一范式在语文学科教学逻辑上应当成为该文的核心教学价值点,由此可围绕“范式学习”展开具体的语用教学活动,其主要教学行为包括范式解写、范式模仿和范式运用。  相似文献   

2.
否定可分为语法否定和语用否定。 语法意义的否定是规约性的,是显性的,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无”、“没(有)”等词语是其显性标志。语用否定属语用含义范畴,它是隐性的,缺少语言形式上的外显性;既没有明显的语言形式标志,又缺少语用含义的显性表示。简而言之,语用否定运用的是语用中的否定意义,它是含而不露的。  相似文献   

3.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当代被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样化的诠释。近十年来,该理论被语言学家成功地运用于二语外语教学。二语语用发展,作为语际语用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把语用学与二语习得相结合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概念解读出发研究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核心思想,便可概括为二语外语学习者在与人和与二语资料的交互过程中发展了自身的语用能力。因此,在二语语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支架角色、同伴的互动合作和二语资料的辅助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显性和隐性教学,采用合作对话、角色扮演、组际评价等同伴合作的学习形式,灵活利用二语教材、外语情景剧的辅助功能促进学生二语语用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有定性可推知回指及特点,归纳回指标示语的三大句法形式及六种语义关系。并且详细分析了已知信息等级与有定回指标示的必然密切对应关系。由于有定性可推知回指具有刘礼进提出的已知信息和Chafe的可识信息所提供的认知理据,又有Grice的“适量准则”和Levinson的“信息原则”所提供的语用理据,因此本文拟分析可推知回指与定指的认知语用解释机制,旨在更深刻地理解可推知回指现象,从而正确地解读其隐含的语义信息。  相似文献   

5.
论外语教学中的移情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移情理论”的实践是成功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之一,解读移情内涵、条件及在语用、语义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语用规则及相关理论,可获得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静态的语言单位一旦进入交际,便附加了各种语用因素。从语用平面研究“使”字句,可以超越句子静态的句法形式研究它的语用价值、语用结构以及句子的表达重心等动态特征和功能。“使”字句,可示为S~1 使 O_x VP,如“他的到来使人很高兴,”S~1为 A 段,使 O_x 为B 段,VP 为 C 段。1、“使”字句的语用价值语用价值是语用意义的体现。“使”字句的语用意义在于表示使动,确切地说是用虚词  相似文献   

7.
从言语形式的角度赏析语言,是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从言语形式的角度解读《白杨礼赞》,可通过“礼”“你”“不”三个关键词,透视作者的情感倾向及创作意图,并借此了解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语言运用”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富于魅力的部分。其魅力主要在于其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的“变幻莫测”。其“变幻”性是缘于试题内容紧紧贴近丰富的生活现实,因现实的“多彩”而使得试题富于“变幻”;其“莫测”性则在于备考过程中缺乏能够操作的“成熟套路”用于仿效训练。这些对高考考生提高语文成绩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从近些年的高考实践看,“语用题”得分率一直低迷。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一组“语用题”指导性文章,希望从解读语言运用规律的角度,供广大高三学子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语用功能的角度看 ,形式动词谓语句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实施了间接言语行为。“加以”的主要功能是指令功能和指示功能。“加以”是形式动词谓语句的语用标记  相似文献   

10.
2011版课标中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步入五大误区:语用之“窄”,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窄化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或“读写结合”;语用之“泛”,把挖掘出的零散的语用点堆砌串联成教学过程;语用之“偏”,为体现语用而设定偏离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语用之“分”,教学中脱离文本语境的训练,导致内容与形式分离;语用之“被”,学生“被语用”,沦为语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融合词汇语用和文化语用双重视角,聚焦汉语常用应答词“随便”,剖析其语用内涵及功能,并审视其背后的文化根因。研究发现:“随便”在具体交际情景中的使用已超越其静态、稳定的词典义,呈现由“漠视”到“重视”的动态人际语用内涵,并发挥着调控人际关系的语用功能。该人际语用内涵和功能的实现是中华文化中的“待客、做客之礼”“中庸之道”以及“易经之妙”使然。本研究可在理论上弥补目前人际话语研究领域关于文化维度学理性思辨的不足,提升民族文化信息对特定语用表达及语用现象的阐释力;在实践上可进一步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助力中国特色表达的理解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当代语法学的明显特征是对语言系统进行多视角观察及静动结合的立体性研究。通过对现在时的时态意义及对“新闻现在时”的形式分拆,揭示其语法形式背后的语用功能和所蕴含的语用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老/小+姓+亲属称谓”的构成方式、组合形式、形成原因及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该面称形式是由“老/小+姓”和“姓+亲属称谓”并用而形成的,具有识别功能强、内涵丰富等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校网上"跳蚤市场"销售语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上“跳蚤市场”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其销售语属于社会语用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具体调查统计,从语言适应理论的高度分析其语用特点和策略取向,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文明素质、道德修养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5.
仁寿话的语气词“哆”和“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仁寿话中的语气词“哆”和“喔”十分特殊,普通话中没有与之相应的形式。“哆”用于祈使句,表示“先做完某事再做某事”;“喔”可用于祈使句和陈述句,用于陈述句时,表示“提醒劝告受话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凡“S哆”句和“S喔”的陈述句都必定具有需要凭借语境才能确定的语用意义。语气词“哆”和“喔”都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用标志。  相似文献   

16.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介词隐性形式”,这是一种空“语类”,无语音式(PF),但是语义解读机制会在逻辑式(LF)中把它们的意义解读出来。这种“隐性形式”可分为句法“隐性形式”和话语“隐性形式”两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这种“隐性形式”在英汉语中并非处于完全对称状态,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应避免走进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幽默言语的产生和理解都与语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幽默是语言里较为委婉含蓄的一种言语交际形式,因而对幽默言语的解读并非易事。本文将具体分析与幽默有关的语用原则,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预设和指示语。  相似文献   

18.
语用预设是一种分析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重要策略。言语幽默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技巧性地运用语言所实现的效果。因此,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关系密切,语用预设可以为言语幽默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英语笑话是言语幽默的表现形式,言语幽默寓于英语笑话之中。运用语用预设的合适性、共识性和可撤销性三个特点来解读英语笑话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通过解读,旨在揭示英语笑话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证实语用预设能够科学地解读英语笑话中的言语幽默。  相似文献   

19.
尝试从形式派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派的构式语法这两个不同角度例析反义歧义现象,发现各自解释之缺憾并指出两派在分析中表现出学理和运作的相通性,而且都需要语用干涉才能更好地呈现诸如反义歧义句之深层歧义发生机制及解读程序。认为生成学派和认知学派解释句子的视角和方法各有千秋,若能联袂互助则可望为“欠规则”的现代汉语句子的理解提供新方法,而打通音、形、义、效关系的“词汇—构式语用学”便是两派互洽的契机。在该模式下,形式派和功能派对汉语(及其他语言)反义歧义句及更多类型语句或构式的生成和解读进行解释,分则互补互利,合则包容互洽,既保留了各派的核心优势,又有语用干涉,可望抵达更具解释力的语言学路径。  相似文献   

20.
平遥方言中有一定批量且具特色的“X+人”式使感词,它的结构形式为:谓词语素+“人”,其中“人”在这里发生词义虚化,没有实际意义,可看成黏着语素。这类使感词在语义上表示由于受到外界刺激而使人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X”感,且这种感觉大多为不良感觉。语用上具有提高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和准确性的功能。文章在田野调查法和回忆法的基础上,从界定、分类、语用特征和语用功能四个方面对平遥方言中“X+人”式使感词进行分析并揭示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