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各类教师侵权、伤害事件的频频曝光及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倡导,“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呼声甚高,甚至出现“无批评式教育”的论调。有观点认为:惩戒=体罚=虐待,惩戒会导致恶性事件,惩戒会给学生带来心灵的创伤,会让快乐越来越少的学校生活更加痛苦,而惩戒权的享有则会助长教师对学生的侵权和伤害,促使师生关系乃至学校氛围的僵化……于是反对学校对学生的惩戒,反对教师惩戒权的赋予。需要思考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惩戒”本身的不正当,还是运用“惩戒”的方式不正确?惩戒之“恶”究竟源于何处?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惩戒权的实施经历了从"零容忍"教育惩戒向"恢复性"教育惩戒的转变:"零容忍"教育惩戒凸显了"犯罪—惩罚"的教育惩戒理念,通过惩罚的威慑力来降低失范行为的发生;而"恢复性"教育惩戒则关注失范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强调多方主体间共同协商来修复伤害,最终培养学生"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品格。两种教育惩戒的理念思维迥异,但具有目的价值上的一致性,均为教育惩戒权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当前教育惩戒权立法的启示:应将"零容忍"与"恢复性"教育惩戒相融合,妥善地把握"零容忍"教育惩戒的边界,在"恢复性"教育惩戒中重视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是一班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有碍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有悖于社会公德或违反社会法律的言行,班主任有权力和义务,而且更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恰当的批评教育,或“惩戒”教育。但是“惩戒”不等于体罚,也不是心罚,更不是伤害。,我在班级管理中,注意了“惩戒”教育的科学性,即实行“惩戒”时,首先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人格,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惩戒”中警醒、自悟。实践证明:科学“惩戒”效果良好,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4.
惩戒权是教师享有的职业权利之一。由于中小学教师施教能力欠缺、国家法律规范模糊以及校方监督救济不力等原因,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正面临“不会、不愿、不敢”的“三不”困境。为走出困境,建议精准施教,提高教师对惩戒的理解;细化法规,加快惩戒的法治化进程;完善管理,加强教育主体间的协作。  相似文献   

5.
王淦生 《教育》2012,(9):38-39
“惩戒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必要的形式,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将“惩戒教育”与体罚学生区别开来。“惩戒教育”与“体罚学生”,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惩戒教育”具备的两个前提是:第一,它的出发点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二,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戒落实到实际教学情境中总是面临各种问题与困境。从当前中小学课堂的特点来看,“罚抄、罚站、罚劳动”这样传统的惩戒方式已经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将教育惩戒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教育惩戒的实施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阐述教育惩戒的缘起与内涵、教育惩戒实施的合理性等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教育惩戒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惩戒要有“度”:既要有制度的参照,也要有尺度的把握;惩戒要有“爱”:既要传递教育的温度,又要巧用惩戒的方式;惩戒要有“效”:用公正、对话、理解来保障惩戒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任何管理处于不平衡的“责权利”规则下都会导致管理行为的低效,梳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的“责、权、利”是教师正确使用《规则》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文本中“应当”“可以”“不得”对应主体的相关条目检索,发现《规则》在教师教育惩戒“责权利”分布上有严重偏颇,地方政府细化中央政策时须根据重构的责权利内容进行进一步调整,通过触发条件和责任流程来确保教育惩戒责任落地,通过权力清单和处罚办法来健全教育惩戒权力正确运用,通过增加精神利益和保障组织来突出教育惩戒利益的心理认同。根据“责权利”理论为框架,形成责任、权力、利益一览表,让学校和教师一看就懂,清晰、简单、便捷、有效地理解和实施。  相似文献   

8.
教育惩戒的作用在于实现教育管理主体核心下沉,可满足制度的多功能性、方式的多元性、过程的不间断交互性和教育主旨的多层次性等教育管理需求,有效增强教师在教育方面的责任与自信,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素养,构建出凝聚士气的育人工作共同体,确保差异化教育准则的落实。想发挥出“双减”政策下教育惩戒的教育管理价值与功能,必须对多方参与的教育惩戒法律规定与监控体系展开优化,组织进行相关的教育惩戒知识培训与探索,进一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减负。  相似文献   

9.
“汉承秦制”的背景下,汉武帝“独尊儒术”,造成长期以来皆以儒家文化等同于中国文化,但现实是“百代都行秦政制”,而“秦政制”是法家之制,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反儒的。法家之制下,中国历史潮流中各个朝代皆以法家理念为核心建立行政、法律、教育制度,其中教育制度的构建虽重儒家,但内在逻辑却以法家为主,因而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法家理念时常凸显。名为儒,实则为法,“儒表法里”之下教育惩戒存形于中国古代官方以及民间的教育体系之中,探究中国古代教育惩戒制度的建构,能够更好地深思现行教育运作下教育惩戒的深层次问题和操作方式,完善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制度。  相似文献   

10.
ChatGPT类产品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冲击,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活动变革的诸多思考。从技术革命和教育变革两条进路出发,基于“技术—教育”互构论的研究视角,梳理我国“技术—教育”互构的阶段性特征。系统论述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浪潮下,技术与教育互构融合的可能场景,以及技术变革给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在技术跨越发展的背景下反思当前教育活动中的两种视角:技术主义与知识主义。ChatGPT时代在“技术—教育”的互构中重新发现教育,以教育的眼光看待数字技术,在持续生成的变革过程中实现数字技术的教育化改造。  相似文献   

11.
青岛首次提出"惩戒权"后,引发各方热议,这意味着惩戒权从滥施、缺施的状况逐步走向了合理与规范,从心理、法理及教育角度出发都具备极强的现实意义。面对惩戒权公布之后所带来的诸多"隐患",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惩戒权"度"的把握、"监督者"身份的落实及教育目标的达成。因此,出台惩戒标准细则,明确惩戒范围和方式;保证惩戒的公开性,建立互通的监督体系;加强教师道德建设,提升教师惩戒能力,是推进"惩戒权"实践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被广为推广,“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本文结合学生的现状,从需不需要“惩戒教育”、如何理解“惩戒教育”、怎样实施“惩戒教育”三个方面,谈了一些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规治手段,“教育惩戒”源于学界对体罚、惩罚现象的批判。伴随教育惩戒的权力失落与呼吁回归,其发展经历了戒尺文化阶段、人道主义阶段、全面抵制阶段,到目前的立德树人阶段。这一历程不仅受制于社会进步和先进教育思潮的作用,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变迁也成为教育惩戒权失落与回归的浓厚底色。如今,教育部已出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纲要并正式施行,学界也从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对教育惩戒的价值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但教育惩戒仍缺乏实践土壤,面临惩戒手段失当、惩戒程度失准、惩戒对象失变和惩戒干预失重等多重困境。而要促使“惩戒”向“教育惩戒”转变,真正实现为教育而惩戒,使惩戒遵守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需要促进教育惩戒的合法化、加强教育惩戒的合目的性、规制教育惩戒的合伦理性、追求教育惩戒的艺术性。这些或将成为教育惩戒落地生根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4.
邵统亮 《江苏教育》2010,(11):57-58
教育惩戒,在我国古已有之。教育的“教”字有这样一解:左边是孩子在学习,右边的反文是一个人拿鞭子的模样。可能最初的教育就是离不开训诫的。  相似文献   

15.
体罚研究是一个涉及国家教育法规的敏感性课题。本文对学校体罚的研究原则、概念 和方法作了一个尝试性的探索,廓清了传统体罚与现代“体罚”的界线,提出了彻底抛弃传统体罚,合理 设计现代“体罚”教育方式的新构想,现代“体罚”,其实是一种建设性的惩戒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博客中指出,孩子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必须惩戒。“惩戒”教育的背后,是用更长远、更负责任的感情去爱孩子。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谈“惩戒”而色变的教育时代,但几乎所有的教育者都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请允许我们向反对者抛出心中的困惑:好孩子都是赏识教育就能“夸”出来的吗?既然因人施教属于教育规律,“一刀切”地温柔抚慰,就能纠正不同学生所犯的不同错误?佛家修行讲求“由戒生定,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本义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教育是否纯粹为了培训人才,还是有其本身的价值与目的?其实教育不应单以“为学”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育人”。两者如何取得平衡,这关乎我们如何思考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定位。  相似文献   

19.
“两法”即《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以来,其中某些条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中小学教育中越来越突出,学生道德素质普遍下降,未成年人包括中小学生的犯罪率高于成年人,并逐年上升,问题在于对中小学生中严重违规违纪,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无“法”予以有效的遏制和惩戒,对违法犯罪行为无“法”’惩治和打击。这种法律法规上的“真空”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健康发展,以及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缪素华 《教师》2010,(24):17-17
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崇拜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惩戒教育要求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批评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诱惑的能力。赏识与惩戒——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