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让我们来看两段为必修2第三单元苏轼的《赤壁赋》一课设计的导语:  相似文献   

2.
《赤壁赋》的重点是第三段和第四段。这两段中,苏轼借主客问答的方式,围绕“变”与“不变”这一核心话题,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视角,阐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3.
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五月《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社会杂观”栏,后由作者编入《二心集》,现选进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这里只就教材中提出的三个思考和练习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思考和练习一,要求“熟读课文,划分层次”。关于本文的论证层次,诸家看法不一,有的分作三层(一段为一层,二、三段为一层,四、五段为一层;或一段为一层,二段为一层,三、四、五段为一层),有的分作四层(一段为一层,二段为一层,三段为一层,四、五段为一层)。我认为,就整个文章的布局来看,以划为两大部分为宜。第一部分(一段)叙述论战原由,引出梁实  相似文献   

4.
一、仿拟与类推的关系。仿拟建立在类推的逻辑基础之上。具体方式有二:“四项比例式”“直接类推式”。二、仿拟活动中类推的具体途径有三:(一)语义类推(类推离不开语义,语义是仿拟的基础)1、义位类推2、义丛类推3、义句类推4、言语作品义类推(二)谐音类推(三)格式类推三、仿拟活动中类推的表现形态有三:(一)封闭式类推(二)连锁式类推(三)辐射式类推(再次显示:类推离不开语义,语义是仿拟的基础)四、运用仿拟时应注意的语义逻辑问题(一)注意语义场(二)注意防止机械类推  相似文献   

5.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是国家在定员官吏之外设置的闲官。苏轼被贬黄州的诏令明文规定,“不得签书公事”,“使思过而自新焉”。这对满腹经纶、立志“兼济天下”的苏轼来说,不啻一种更沉重的打击。传说黄州是当年火烧赤壁的古战场。苏轼曾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彩绝伦的散文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首气势磅礴的千古绝唱。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选编了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亦选入第四册读本。笔者拟对苏轼此时期的思想感情做些探究,以期…  相似文献   

6.
“互文本”教学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对话:一是阅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二是阅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是课堂作为一个特殊的对话场域,以文本为介质所产生的对话关系,也是群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对话关系。本文以《赤壁赋》《我与地坛》为例,诠释以“弱者道之用”为特质的东方散文写作范式与文化景观:在互文关系中确证主体:自然或弱“我”;在互文关系中确认结构形态:对举或对话;在互文关系中确立物我哲学关系:小我或大化——力量的获得。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赤壁赋》一文有一处注释不妥当。《赤壁赋》第三段结尾一句是“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课下注释 (2 2 )将其中的“骤得”解释为“数得 ,即多有所得”。根据文章语境分析 ,因为“羡长江之无穷”却无法一下子实现 ,也无法很快实  相似文献   

8.
《咬文嚼字》2012年第3期载卞嘉的《再咬“春晚”感言》一文,让人历史地了解了《咬文嚼字》杂志与“春晚”的密切合作关系,其第四段说道:  相似文献   

9.
谢朝春 《语文知识》2005,(12):31-32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24课是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文中有一描写月亮的名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对于“斗牛”,教材是这样注释的:“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这个注释虽然语焉不详,但本身并没  相似文献   

10.
《三戒》是柳宗元寓言文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代表作,其意蕴有三:一是批判锋芒直接“永贞革新”的反对派,二是间接讽刺君王,三是寄寓了作者“恶人终将覆亡”的理想,其艺术性表现为:一.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二、逻辑谨严真实可信;三、文字简炼传神;四、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11.
何伟 《学语文》2014,(5):19-20
一、情景描述 2013年宣城市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我抽中的题目是《赤壁赋》。 前半节课的教学很顺利。但是当我引导学生开始第四段学习的时候,碰到了我预料未及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节课(节选)以“蜉蝣”为切入点,重点引导学生研读《赤壁赋》第四段,并与苏轼其他作品及其他作家经典作品互证,体会苏轼豁达超脱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追求,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思考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在上海参加一所中学的学术活动,听了一节语文课。执教者是位有四年教龄的男老师,教的是《赤壁赋》,教学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理清课文“乐一悲一乐”的情感线索,分析第一段作者是如何将句式与情感结合起来的,接着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分析第二段:  相似文献   

14.
课本是学生最宝贵的素材库。巧用课本中的素材,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来说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一、课本素材的巧变妙换,一材多用。由于受“乌台诗案”牵连,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和第四册)。考试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其  相似文献   

15.
在读2001年第10期《班主任之友》上刊登的杨海敏老师写的《我们眼中的考试》一文时,我发现了一个错误。文中有这样一句:如果我们把考试看作打仗的话,我们需要有大将风度,就像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谈笑间灰飞烟灭”。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这样一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在《赤壁赋》中并无此句,也找不到类似的话。所以,说“谈笑间灰飞烟灭”语出《赤壁赋》实属错误。《赤壁赋》与《赤壁怀古》都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赤  相似文献   

16.
一次《赤壁赋》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年轻的罗老师关于此课的教学设计颇有个性:开场即在黑板上很漂亮地画了个“月”的甲骨字形,而后激情地赞叹苏轼写月无人出其右,举了苏轼诗词中的“月亮”为例,接下来要求学生找出《赤壁赋》中含“月”的句子并谈谈体会。学生有序地一段段找出.教师也一句句地分析,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月之“徘徊”谈到末段苏子辩证之月.最后水到渠成地阐述了文中传递出来的苏轼从本我到超我的一次心路突围。  相似文献   

17.
下文《指导背诵四部曲》所选的例文《少年闰土》,在“九义”教材第11册中虽然没再入选.但考虑到《指导背诵四部曲》所提出的“一填二引三想四会”的指导背诵四步法较有参考价值,所以原文照发.我在多年的指导背诵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一填二引三想四会”的指导背诵四步法.下面就以《少年闰土》第四自然段为例说说我是怎样运用这四步指导学生背诵的.一填.填关键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之后,我根据这一自然段的三个层次出了三道填空题:(1)第一、二句表达了“我”盼望见到闰土的______心情,从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2)闰土长着______的______脸,头戴一项______,颈上套一个______.他真是一个______的少年.(3)不到半日,“我”便和闰土______了,可见“我”非常______闰土.这一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强化了关键词语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日日盼望”、“好容易”、“飞跑”、“紫色的圆脸”、“小毡帽”、“明晃晃的银项圈”这些  相似文献   

18.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分别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日(“七月既望”)和同年十月十五日(“是岁十月之望”)舟游赤壁,并各写下了一篇《赤壁赋》(被后世称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为秀丽的赤壁增添了文学色彩,也为后世文坛留下了传世经典。那么,两篇《赤壁赋》有何不同呢?  相似文献   

19.
《赤壁赋》一中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句,在人教版高中《语》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很显然,这里编将“粟”释为“谷粒”。我们若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该解释有些欠妥:大海中怎么会有谷粒呢?这样翻译不大合乎情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赤壁赋》(或《前赤壁赋》)是一篇名作,为各种文学选本所必收。高中《语文》第三册也选入了这篇作品。其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文中的名句。但“渺沧海之一粟”的“粟”指的是什么,有些费解,但教科书未作注释。我们试看一些权威性的书籍中是如何解说的。(一)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4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314页注释18是这样解释“渺沧海之一粟”句的:“这是说人在宇宙中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小米粒。”(二)郭锡良等编著《古代汉语》(下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56页对“渺沧海之一粟”句及“粟”字均未作解释。(三)《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