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民间故事作为历史久远的文学形式,口头讲述是最主要的特点。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一句中“口耳相传的经典”点明了民间故事的特点,“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指出了民间故事的价值。特级教师周益民说:“民间故事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包含民众的价值观、道德观,寄托了人们朴素的愿望,具有教化与劝诫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名篇解读:民间故事中的百姓智慧《牛郎织女》是一篇著名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经典,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中国有四大著名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它们也被称为“四大民间爱情故事”。那么,《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表达了老百姓的什么智慧呢?  相似文献   

3.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故事是民众集体创作出来的,并在民众中口耳相传。所以民间故事集中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因而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了千百年的康巴藏族民间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康区社会、历史、风俗、文化等方方面面。虽然不同区域的传承方式会打上本土文化特征的烙印,但仍是有共性可循的。本文仅以鱼通地区的民间故事口头传承为例,对康巴藏族民间故事的传承现状进行初步的探析,以期引起康巴文化研究者和当地文化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中产生年代最早、孕育时间最长的一个故事。课文根据叶圣陶先生的《牛郎织女》改写,既保留了传统民间故事的基本元素和框架,又融入了作家创作,还体现了编者意图。民间故事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的。适合"讲"是这类文本的特质。顺着"讲"的思路去解读课文,感悟一代代劳动人民用什么方式讲故事、如何把故事讲清楚及用故事传达了什么,就能准确把握这类文本的特质与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久远丰厚的语言文化中,在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不断接力中,民间故事流传了下来,它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美好追求和向往,读来让人温暖、给人力量、叫人感动。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里,无论是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北师大版,都或多或少地编排了民间故事题材的课文。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经典,理应承担起为儿童成长描绘民族底色的重任。《中国民间故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要从这本书的美学价值出发,聚焦"四大民间故事",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形象、关注故事情节、领悟思想,习得赏析民间故事的方法。这样,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欣赏的基本方法,形成阅读的习惯,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来藏族民间故事在不同区域的传承方式都会打上各自本土文化特征的烙印,但口耳相传的传承过程不是静态的,而是呈现一种动态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变异是多向性的,文章通过实际调查发现了这种变异,并对其状况做出分析,以期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等地征调锡伯族四千余军民西迁至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此后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各地的锡伯族人民都要举行活动纪念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锡伯族人民世代纪念的西迁精神逐渐渗透到锡伯族民间故事中,使得西迁历史以及西迁精神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广为流传。锡伯族民间故事当中,也体现出西迁精神世代相传所产生的文化积淀,即团结向上精神,体现了锡伯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据《文艺报》消息,在第十届(2008—2011)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典礼上,金仁顺发表了获奖感言:"《春香传》是我听到的第一个民间故事。像其他的民间故事一样,《春香传》在朝鲜族民众中口耳相传,流传甚广,因为其口语化,而且存在细节各异的版本。但总体上,是个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对我而言,《春香传》是个难以忘怀的故事,同时也是让人无法满足的故事,跟中国的其他民间故事如  相似文献   

11.
复述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方式之一,还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方式之一。民间故事特别适合让学生以复述的形式加以“还原”,以表达他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并以复述的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教师教学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时,利用复述的多样化形式,引导学生迁移阅读表达,能够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复述能力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象征体系在俗民个体的习俗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俗民个体多是在儿童期的听故事活动中接受道德规范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加以强化的。本文着重探求民间故事对“孝道”精神的塑造作用。发掘了民间故事中的“孝道”观念,并探讨了民间故事对“孝道”习俗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象征体系在俗民个体的习俗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俗民个体多是在儿童期的听故事活动中接受道德规范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加以强化的。在着重探求民间故事对“孝道”精神的塑造作用的基础上,发掘了民间故事中的“孝道”观念,并探讨了民间故事对“孝道”习俗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珠传说是广西北部湾沿海一带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它与岭南民俗文化观念密切相关,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值得后人不断地研究和总结。探究南珠传说的文化内涵,对丰富和发展当今的北部湾海洋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其中,民间文学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根植于普通劳动人民之中,展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普通劳动人民善良、勇敢的精神品质。教材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专门编排了民间故事,并紧扣故事文本的特点,设置了“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语文要素,与民间文学的体裁特点相契合。教师在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故事内容信息进行加工,并借助语言表达和自身的创造性解读,高效落实语文要素,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时,教师应立足大单元视角,基于对单元语文要素与每课教学要点和重点的分析,依循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开展教学。教师应确定读故事、编故事、讲故事的教学主线,有序落实语文学习要素,逐渐丰厚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促使学生传承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民间故事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丰富的感染力。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民间故事单元。也在同年级“快乐读书吧”中安排了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阅读专题。由此可以看出民间故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进行民间故事整本书教学时,不少老师都开始犯难,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落脚点是什么?这就需要理清民间故事这一文学形式的特点。本文以周益民老师的《民间文学里的中国·民间故事》为例,探索推进民间故事阅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在民间故事中的民族精神被世代所传承。然而,“反智主义”叙事在当代民间故事中屡有呈现。其生成动因首先是表达了民间对体力劳动的礼赞;其次是“大众化”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对启蒙话语体系的颠覆,使“反智主义”在某些历史阶段上升为国家意志,并渗透于民间。因此,重新认识民间故事的社会功能。对其“反智主义”倾向予以明辨,引导民间文学创作和整理工作向健康良性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民间故事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的视角往往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路径。笔者则以《牛郎织女》的教学为例,将"传承"作为民间故事教学的新视角,并在这样的视角下建立对民间故事教学的理解,让"讲述"成为教学的方式、学习的方法、活动的形式。通过设计和组织讲述来展开教学,实现民间故事教学与传承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民间故事,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民间故事学肇始于对民间故事现实意义的发现,或者说,学者们发现了民间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种种意义,才开始专注于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学者们将这一最为“俗”的民间文学形式带入学术殿堂,展开了多重视角的学术审视,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