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白族是一个人数不少的民族,白族的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也比较突出,白族文学亦有史可查。民间文学一直是白族文学的重头,但从唐代时的赵叔达,甚至汉代的张叔、盛览等人始,已出现史书记载的作家创作,并从此再未消泯且一直成长着,成为与白族民间文学共同发展的又一支文学道路。由于有着相对集中的生活和居住地,比较统一的文化习俗,比较相似的文学习惯(包括文学主题、题材、语言等多方面),还出现一些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民族作家如李元阳、赵藩等等,白族作家及其创作可以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和讨论。此前学者对白族文化已有众多的分析研究,相对来说对白族文学的研究要少一些;在对白族文学的研究中,关于白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又要比对作家文学的研究多得多;在对作家文学的研究中,对古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又要比对当代作家文学的研究多得多。  相似文献   

2.
<正>一前言:从"传统学术转型"观察清代学术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转型"(Constructing ModernKnowledge in China,1600-1949)是一个庞大且具重要意义的课题。欲探讨这个近代史上中、西学术援引、裂变与互渗的复杂过程,至少得从两大面向展开:一是探讨中国传统学术自身的统系及变化,一是寻绎近代科学式知识在中国的建构过程,而前者尤其重要。无后者,固不足以知中国学术知识体系的近代性发展;无前者,则不仅无以知吾国传统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中国近代知识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研究工程。欲探讨这个东西方学术交会冲击与裂变的议题,至少得从两个大方向进行,一是西方近代科学式知识如何在中国建构,包括体制与观念;一是传统中国学术在近代如何转变。本人一向致力研究后一议题,一方面想了解传统中国学术是否有一知识体系?一方面则探讨传统学术在近代早期亦即明清以降的变化,并试着梳理出传统学术的分化与开放的可能性。欲探讨传统学术的变化,"经学"——这个担当传统学术中心并和政治极度结合的学术载体毫无疑问是一焦点。本文即以经学为主题,观察它在明清尤其是清代乾嘉以降的变化情形,并解释这种变化的学术意义。欲研究经学,议题与角度极之繁多。  相似文献   

4.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9-81
2011年,上海民间文学艺术与民俗学研究在多方面展开了学术探讨。在民间文学方面,田兆元发表的两篇关于神话研究的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神话的构成系统与民俗行为叙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第6期)从口头神话、书面神话、画像、雕塑、舞蹈等方面分析了神话所蕴含的民俗学意义。提出神话是口头表述、书面表述、物态呈现及其民俗仪式展演的综合整体,神话的民俗学研究除了重视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形式、图像等物态形式,更要注重对于民俗仪式行为的叙述考察,从而达到对于神话的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在广大民族文学工作者的努力下,不论是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还是作家文学的创作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也走上了正轨,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少数民族文学已经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云南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学术研究也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全面转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和学术成果,他们有力地提升了云南学术在全国的地位.云南大学教授张文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是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文化发展又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研究中国文化与研究中国历史是密不可分的。20世纪以来,我国的历史学经历了两个很大的变化,即从传统文学到近代史学,从近代史学到马克思主义史学。5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文学在我国广泛传播,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程,70年代以后又有了新的科学的发展。历史学的这个发展变化,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的发展变化。回顾近半个世纪的亲身经历,面对21世纪的即将到来,我认为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点是尤其值得注意的。第一.着力开掘拓展。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  相似文献   

8.
正19世纪俄罗斯诗歌主要由两个流派构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个流派的诗人们都喜爱民间文学、重视民间文学,并且有意识地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了诸多丰富的素材,以补充、完善自己的艺术创作。茹科夫斯基(1783—1852)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抒情诗人",他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尘世之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相聚在素有"天府之肺、熊猫家源、世界茶源"之称的雅安,探讨新时代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与会专家认为,以《中华文化论坛》刊名作为研讨会名称,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与进一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高度契合。在南方丝绸之路门户雅安举办"文化传承与文化强国学术研讨会",将茶马古道与重建新路贯穿、红军精神与时代意志结合,对推动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0.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和北大歌谣学运动的影响下,钟敬文对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搜集和整理客家歌谣。他早期对客家民间文学的研究不仅影响了他后来的学术研究,而且推动了我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发展。钟敬文的学术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客家民间文学研究方法,提出的许多观点,对当今探讨客家民间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经验,以及客家民间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仍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昆山归氏家族成员纷纷以继承归有光文学传统、发扬家学为己任,其标志性事件是对归有光文集的整理和刊刻。但是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若干矛盾冲突:昌盛家学与家道衰微的矛盾;反清复明与倚靠贰臣的矛盾;以人论诗与褒扬逆臣诗文的矛盾。归氏在面对这些矛盾时,选择了以丕振家声、弘扬家学为要务,从而陷入了崇宗族意识轻国家意识的反传统境地。从昆山归氏的家学传承,我们可以一窥中国古代文学世家以尊祖敬宗为中心的宗族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国内外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中 ,学者们尤为重视对世界性社会伦理问题的研究。例如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 ,均设有专门研究社会伦理问题的机构 ,许多著名学者集中于此进行研究 ,并出版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论著。他们对后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社会伦理问题非常关注 ,特别重视东西方社会伦理的比较研究。中国传统伦理在今天和未来的意义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与经济现代化的进程相适应。由此所观察到的传统伦理应当是处于或较为剧烈或较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说书——世界口头艺术的瑰宝从宋朝(960—1279)起,就有历史资料证明职业化讲故事,即明朝以后的所谓“说书”在中国不仅存在,而且广受欢迎。在城市化的日益发展中,说书人已成为市场和集市的固定角色。这种艺术经过发展延续至今,仍然基本保留着口头传承的形式。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地方上有着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说书活动。问题是,面对现代媒体和现代生活方式,这门艺术能否流传到第二个千年?21世纪伊始,出生且成长于上个世纪早期的说书艺人均已步入暮年。但他们中许多人作为这门传统艺术的大师,仍然相当活跃。20世纪的战争和革命,曾让说书人的生活条件大起大落。而近年,他们又需要面对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工作、休闲、娱乐方式和从前显然不同,人们的习惯和观念发生着非常深刻的变革。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知道,在现代化媒体技术来临之际,说书人的口头艺术能否继续支撑下去。我们认为,现在该是国际社会负起责来,保护这种独特的口头艺术的时候了。新的媒体技术是对于说唱艺术的一种威胁,也应是保护这些现存艺术的一种绝佳手段。扬州评话——令人自豪的一种地方说书传统从整个中国来看,口头说书的历史可以从文献中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从地方上看,那些迄今仍然活...  相似文献   

14.
吕超 《世界文化》2012,(7):36-39
来牛津访学已经有些日子了,觉得应该写些文字来总结自己的感悟。动笔之前浏览了许多网页,也拜读了不少文章,看到的大多是赞美之辞,或追思历史传统,或敬仰奥学术,  相似文献   

15.
浙江浦江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神笔马良”之父。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是与叶圣陶等齐名的中国“童话十家”。曾用笔名田野、田多野、了的、吕榆等。自幼喜欢绘画、篆刻、书法,尤其热爱文学,喜欢搜集民间文学。抗日战争前后,在乡村师范、中学做过教员。上海解放初,在军管会文艺处做戏曲编审工作。后调入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研究》等刊物。此后专门为儿童写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  相似文献   

16.
杨义 《东方文化》2000,(3):11-16
20世纪中国学研究。基本上实现了学术形态由古典到现代的历史性转型。这是由于借鉴了欧美、日本的近代学科体制和“实证思辩”方法的结果。面对新世纪的中国学学术我们需要思考三个问题:①全面深入地总结20世纪学经验;②气魄宏大地拓展21世纪学术空间;③创立具有大国风范和充分现代意识的中国学学术体系。三相辅相成.在基础、主体和核心上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08,(9):91-91
传承中国古老手工技艺的中国结,不仅展现了雍容华贵的古典之美,更象征吉祥、如意、福气、长寿、平安等多重意涵。除主要结体千变万化的组合外,一个漂亮的中国结往往需要体面的穗子搭配,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8.
西方女性主义,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女性自我意识之觉醒,继之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兴起,开始了对于“文学中的女性”与“女性的文学”之种种反思和研讨。到以后女性主义性别之论述,则结合了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学派的对话,而且与时俱进地渗入了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种种新说。其所牵涉的纷坛繁复,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以来,美国史学经历了从特纳边疆学说到西部历史研究、新西部历史研究以及当今环境史研究的演进,追寻这一学术脉络的生成与流变,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美国史学趋势的内在理路。然而我们习惯于以"后见之明"看待特纳边疆学说的深远影响,却忽视它提出之初的学术背景及其遭际。实际上这一新学说最初在低谷中发出,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回音,并逐渐汇聚成时代最强音。这正是本文"重返历史现场"进行  相似文献   

20.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千百年来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之一。但到了近代,四川同全中国一样,挣扎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20世纪伊始,清王朝推行“新政”,四川从此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本文仅就四川经济百年的发展历程分阶段作了全景式的概述,将川人的强国兴川之梦、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展现给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