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变易,其读音十分复杂。在古文教学中,对于一些现代语交流中较少接触的词,其读音往往不甚把握得住,稍一疏忽,就会出错,还有一些词,常人口耳相传都读别了,或者以误为正,或者把正确读音误认作错的。古文词误读首要的一个原因是诵读者将汉字“声旁”的读音固定化了,这就是常人所说的“秀才不识念半旁”。形声字造字之初,相同的“声旁”,其读音确实是相同的。但随着时代的迁延,人们的语音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形声字的“声旁”就产生了一种“异化”趋向,同一“声旁”,有的还保留着原有读音,有的则发生了“异变”,已不再是原来的读音了,在这些变了音的文字中,“声旁”  相似文献   

2.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读清文言句读则是文言文诵读的一项基本要求。所谓“读清句读”,就是要读准确文言句子的停顿,不要读破句子。要正确读出古文语句中的停顿,必须做好辨析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文言文教学中,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表现为枯燥无味的学习,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教学目标较困难。本文重点对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教学思路进行分析与归纳,为文言文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一、字音准确,读音与古相通读文言文一般应用普通话来朗读,要读正确,必须抓住古文的破音异读、通假异读与古音异读三方面,这也是学生学习中的最薄弱环节。1.破音异读。它是指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尤其是一些在现代汉语中是名词而在古汉语中作动词的词,如“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衣”本应读“yī”名…  相似文献   

4.
学习古文 ,要重视熟读、背诵、理解基本内容 ,欣赏语言的精美 ,体会文意的精深 ,学习结构的精巧 ,真正读出古文的精彩处。怎样才能读出古文的精彩处呢 ?笔者认为 ,阅读古文应分为四个步骤——初读、再读、三读、四读 ,由生而熟 ,由浅入深。初读 :读准——读准字音 ,读准句读。初读要求读准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准是前提 ,有了字音的准确和句读的准确 ,才能体现古文的音律美。如 :要读出《桃花源记》中的“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的活泼、轻快、流畅 ;读出《陋室铭》中的“…  相似文献   

5.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读清文言句读则是文言文诵读的一项基本要求。所谓"读清句读",就是要读准确文言句子的停顿,不要读破句子。要正确读出古文语句中的停顿,必须做好辨析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有时指导孩子们对一个字的读音反复连续地诵读,对一个拼音字母的读音或一个拼音的音节让孩子们反复连续诵读,对加减乘除法口诀反复连续诵读。这样的群体诵读,在孩子们的课堂上总是表现得书声琅琅,气氛热烈,孩子们的情绪非常欢快。对低龄儿童,这种“畅读”的教学方法,是有适应其年龄特点的特殊意义的。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说,多少年来,这种“畅读”的方法就一直为教师们所沿袭运用。我国从宋代起就用“堂上琅琅,终日不绝”形容教学的读书之声。在古代蒙馆的教学中,往往也都是以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的文字作为蒙学教材,注重背诵,练  相似文献   

7.
沈玉芳 《小学生》2013,(10):121-121
课文诵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诵读,学生能掌握课本中字与词的用法,能理解课文中传达的思想、能掌握语文素材的特点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的语文知识。然而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常常会发现学生诵读课文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小学生读课文根本不认真,他们不理解诵读课文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他们读课文,他们就含含糊糊地读一遍,连念错了字也不知道;有些学生不喜欢诵读课文,他们觉得看文字比诵读课文来来得快,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诵读课文?所以他们把教师布置的诵读课文的要求当作任务,教师要求读几遍就读几遍,应付完任务就不再读;有些  相似文献   

8.
巧读文言文     
其实,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掌握了“读”的技巧,就能轻松闯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难关。一、读课文它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诵读是积累语言、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读,可以学会读正字音,读正断句,读辨虚词,读出语气,从而正确理解文意。1.读正字音。因为文言文里有通假字,诵读可以帮助你记住通假字的正确读音,从而帮助你准确理解它的意义,进而准确理解文意。比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句中的“说”读yuè,不读“说话”的说(shuō),与“悦”音相同,意思是“愉快”。(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句中“是知也…  相似文献   

9.
浅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小学阶段,适当地让学生去接触简单小古文,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去真正触摸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去感受汉语的无穷魅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古文学习能力:一、通过比较,体会小古文的言简意赅;二、通过表演,体会小古文的形象生动;三、通过诵读,体会小古文的韵律之美;四、通过续写,体会小古文创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异读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如何处理,历来是有一些不同意见的.金志浩、江涛两位同志在《试论异读字的统一读音问题》一文中,认为为了"提高中学古汉语放学的效率",要"把不必要的异读字在不影响文义表达的原则下,逐步统一读今音."并对现行中学古文教材中的部分异读字的读音提出了一个统一读音的方案,这对改进古文教学是有影响的,是值得研究的.但对其中的某些提法,我不完全同意.这里,谈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金、江两位及其它诸位同志.  相似文献   

11.
在中小学同学日常学习中 ,出现错别字是在所难免的。错别字的出现 ,往往会影响正常的表情达意 ,使文字失去交际作用 ,有时 ,还会产生反作用。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两类 :错字 ,是指写得不成字。如把“染”写成“染” ,把“丧”写成“丧” ,把“含”写成“含”等 ;别字 ,是指把甲字写成了乙字 ,如“欣赏”写成“欣尝” ,“刻苦”写成“克苦” ;“脉搏”写成“脉博”等。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就主观方面来说 ,大致有两种情况 :第一是没有正确地掌握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 ;第二是态度不够端正 ,有同学对一些字满足于一知半解 ,…  相似文献   

12.
姜俊丽 《成才之路》2009,(34):73-73
在近几年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不少学生感叹文言文难学,越学越没兴趣。他们认为花时间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还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其实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我们今天学习文言文不是为了写古文,而是为了使我们多掌握一种工具,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可 《湖北教育》2007,(1):34-36
教材分析《语文乐园八》的“我来试试”版块由“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组成。“读一读”中的第一项出示了6个成语,每个成语里都有带点的字,这些字都是日常容易读错的字,学习本题.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积累成语;“读一读”中的第二项,安排了4组词语,  相似文献   

14.
一般地说,在古文的诵读中,“遇到一些较长的句子,诵读时要在句中停顿,必须辨清语意和语言结构,使读音上的停顿和语意、语言结构一致。”但是,“汉语语句组织之间,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即是在语句组织规律之外,还要注意音节上的平稳。”(郭绍虞《汉语  相似文献   

15.
正一、抓好语音,强调诵读词汇学习第一关是会读,而正确的读音也有助于学生正确记忆单词,因为读音的正确与否往往与词的掌握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要求我们在记英语单词时,首先要会准确大声地读出单词,让单词的读音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再结合拼读规则,把词形和词音有机地结合起来记忆,同时记住词性、词义和词的句法。二、科学记忆,突出主次,循序渐进单词会读还不够,还需知道其意思和拼写,而这就离不开记忆。但如今的高中英语课本每个单元的单词都接近或甚至超过50个,若想在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语音教学的要求:“学生掌握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等。”这些教学要求,简单依靠学生注重音形结合、探索发音规律是不够的。笔者认为,要更好地完成《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语音教学的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时刻引导学生注重音形结合、探索发音规律,自主地学习英语;并且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全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更应该全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掌握国际音标,提高实际运用正确拼读识记单词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语音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多谈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廖哲湖 《湖南教育》2003,(11):38-38
发音正确、清楚。发音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如“曲折”中的“曲”读“qū”,不能读成“歌曲”的“曲(qǔ)”。读音清楚就是要求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要读得清清楚楚,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声母读得短促有力,韵母读得充沛响亮,声调要准确到位,音节要界限分明。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轻重是指词、句、段中轻读和重读的处理。在汉语中,轻重音的变化也是表达意义的一种手段,这在字面上是无法看出来的,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现出来。朗读时,需要轻读的地方不多,除了有些词语中的词头词尾读轻声外,主要是有些特殊…  相似文献   

19.
英文派生词     
在学习英文的过程中,认识、掌握英文词汇(vocabulary)是不能忽略的“苦工夫”之一;奠定了这个基础,学者才能正确地理解句子和篇章,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英文词汇的特性是:一个单字可作为“字根”(root),从而引申出许多跟原字的意思很接近的“派生词”或“引申字”(derivative),它们的词类与用法跟原字有出入。因此,学习派生词的当儿,必须注意其词类的转变、读音的变化及正确的用法。学习英文词汇时,若能同时学好相关的派生词,必能事半功倍,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20.
“得”字的初形作(?)(导),本义为“取”。在甲、金文中有两形:一为从又持贝;一为从得声。按理形旁不同字义也会有别,但在甲、金文中偏旁增彳或省彳,一般认为“无别”。故得、(?)在古文字中被视为一字。汉、卫宏诏定《古文官书》得、(?)为同体,此后石经亦因之,传世经传亦皆用“得”而未见“(?)”,于是“得”行而“(?)”废,在实际使用中“得”、“(?)”合为一字。惟许慎《说文解字》分得、(?)为二字: 彳部“得,行有所得也。从彳(?)声。(?),古文省彳”。见部“(?),取也。从见从寸,寸度之亦取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