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见长的作家。《大卫·科波菲尔》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个人传记小说,小说展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历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与黑暗。本文旨在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矛盾性格。一方面,大卫是坚强、善良、自立的。另一方面,他是懦弱、狡猾、有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2.
《老人与海》与《百年孤独》两篇小说都有浓厚的象征意味,注重揭示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以及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特点。为了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研习效果,教师在进行课段设计时,可立足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和研习任务,从情节、形象、隐喻和主题等角度贴近文本,探索外国小说的联读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研习作品,提高学生的外国小说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崔雪红  隋磊 《考试周刊》2012,(35):26-26
本文从虚无主义的角度论述了作为"英国后现代小说的领军人物"马丁.艾米斯在他的作品《夜火车》中塑造的性别模糊的叙事者及其现实意义。这部小说创作于1997年,讲述了名为麦克.乎力汉的女警官调查一起神秘室内自杀案件的过程。小说叙事者乎力汉的性别游离于男性和女性之间,体现出后现代社会的虚无主义思想。本文通过分析小说叙事者身上体现的虚无主义思想,揭示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J.D.塞林格的唯一一部小说,能够经久不衰,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功不可没。文章应用叙事层理论和小说修辞学理论,探讨了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事技巧,他应用了三层叙事技巧,并巧妙运用了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者,为当代美国成长小说的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张雨波 《新高考》2013,(1):35-38
[导读]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他的诸多小说都为中国读者所熟知,如《雾都孤儿》(Oliver Twist),《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等.《远大前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展现了主人公匹普(Pip)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安·恩莱特的小说《聚会》的叙事者角度出发,分析叙事者叙事的特点,探讨叙事者的设定和作品主题表现的关系。从叙事者的不可靠性,主体创造地位体现人物的回忆再现和治愈伤痛的过程,表现死亡与爱重生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主要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与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相结合的方式,把"疯子引生"作为贯穿小说始终的主要叙事者,从对社会的思考、打破叙述者时空限制、淡化小说情节等方面印证了"引生"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说叙述视角通常划分为限知视角与全知视角。叙述视角有共性价值,但在不同小说中亦有独特的价值。当下,对叙述视角的套路化分析往往忽视了其独特价值。本文以《大卫·科波菲尔》《复活》为例,探究叙述视角的独特价值与小说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倩男 《教学考试》2023,(46):59-61
<正>作为狄更斯最为钟爱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是作者基于成长记忆改编而成的自序传。而作家之所以会有回忆题材的小说,是因为那些经历难以忘却,只有书写下来,才能抚慰自己沉浸在回忆中的心灵,就像狄更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我想象中的每个孩子,我是个溺爱的父母,我有一个最溺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节选了《大卫·科波菲尔》整部长篇小说中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一方面,大卫成为孤儿,并被继父抛弃置于童工的境地,在艰难时世中,开始考虑自身如何生存(吃饱饭)这一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与房东米考伯夫妇的交往则是他初涉复杂社会、接触不同类型人物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燕琼 《承德师专学报》2006,26(2):78-79,100
鲁迅《在酒楼上》与米兰.昆德拉《不朽》为复调小说的文本代表。笔者从作品中叙事者、人物、作者不同声音及其关系角度出发,以文本细读方式,研究“复调”小说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一部小说对叙述人的选择是十分慎重而又复杂的,而小说《孔乙已》则是十分典型的一篇.在对前人探讨的基础上,以《孔乙已》为例,从叙事线条、叙事眼光及叙述分析的具体操作为切入点,从《孔乙已》的叙事者究竟为何人,作者将其作为叙述者的意图又何在作为探讨的中心,重新作了进一步的深究。  相似文献   

12.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其令人耳熟能详的作品有《双城记》《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等。《匹克威克外传》是查尔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以流浪汉小说体裁形式,将匹克威克主仆与其三位好友游历全国的遭遇见闻,以轻松幽默、滑稽荒诞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深刻地讽刺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繁荣下的种种问题。小说大获成功,《匹克威克外传》作为世界名著之一,其幽默讽刺艺术值得我们好好鉴赏分析。  相似文献   

13.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是以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第一人称讲述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为读者描绘了一幅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的全景画面。小说中作者投入大量亲身经历和情感体会,使得它成为最为狄更斯宠爱的"孩子"。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作者狄更斯与其小说中人物背景设定的内在联系,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再分析作者设定的人物性格和对主人公的影响,并从中解读狄更斯深埋的行善与爱。  相似文献   

14.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揭露资产阶级贪婪和无情的重要著作。整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融入了狄更斯自身的许多生活经历。本文从狄更斯与这部作品间的联系入手,以作者的童年经历为出发点,结合其成年后工作和婚姻经历,侧重分析、比较狄更斯与其著作《大卫·科波菲尔》中主人公大卫的身世经历,阐述狄更斯如何将自己投射到小说的主人公大卫身上,总结狄更斯在著作中的自我回归,以期对狄更斯个人研究的交流和传播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各种小说都有自己的模式,女性成长小说也不例外。以《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和《水与火的缠绵》为例,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作为成长对象的女性虽然各异但也有一定的共性。女性成长过程基本上都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的青春阶段,婚姻阶段,婚姻破裂及以后阶段。女性成长的方式主要为女主人公在与男性的关系、婚姻的关系和事业的关系中成长。成长的结果多是女主人公事业有成,心理独立,情感明晰。  相似文献   

16.
凭借跌宕起伏的情节、曲折生动的结构以及诙谐有趣的语言,《大卫·科波菲尔》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列夫·托尔斯泰称之为"所有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为了验证重译假设,本研究分析了《大卫·科波菲尔》五个中文译本与原文的关系,基于英汉语言互译情景得出"重译假设并不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薛涛的小说《满山打鬼子》采用了内在化的童心叙述方式,叙事者营造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现实与想象相互交融的艺术世界。在这个艺术世界里童声化地再现了“满山”从一个东北小男子汉成长为抗日小英雄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无尽的乡土之爱和对东北人民的阳刚性格以及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赞美。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小说还表现出了超越历史界限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梅娘的水族系列小说作为分析对象,从叙事者的位置、叙述者的感知程度、叙述权威和叙述视点四个角度着手,对《蚌》《鱼》《蟹》的叙事话语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梅娘的这三个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比较明显的女性倾向。  相似文献   

19.
叙述"成长"--试论《红旗谱》叙事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旗谱》以主人公的“成长”作为小说的基本线索,以此反映出一种历史主体的生长过程。按照巴赫金的“成长小说”理论,《红旗谱》已经是意义完备的“现代小说”,它体现了人对“历史时间”的认知和把握,即人的成长表现出历史本质的生长过程。这标志着“现代中国文学”进入到一个更为激进的“文学——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20.
小说是一种典型的叙事形式,传统的叙事学研究基本上停留在语言层面,忽视了对于叙事过程中叙事者和读者的认知心理的研究。概念转喻作为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可以表征小说文本世界。本文运用概念转喻理论分析小说《围城》中的转喻现象,具体体现该小说在指称、背景和人物描写及呈现事件过程中对于细节方面的选择上。把概念转喻与具体小说结合起来,为小说叙事研究提供一种认知的分析方法,促进了我们对于这两个领域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