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怎样要言不繁地把一编文章的内容和表达上的特点讲清楚,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受到益处,这是有待研究探索的题问。这里是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初中第一册和第三册教学参考书中《日喻》《周亚夫军细柳》两课的解说,这是一种初步尝试,多少吸取了过去评点文章的某些可用的办法,特予发表,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汪蓉 《学语文》2021,(2):52-53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掌握概述文言故事的方法。2.理解人物形象,领悟他们的精神品质及现实启示意义。3.引导学生学习并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妙用。【教学重难点】1.文言字词积累,文意疏通。2.通过对比、衬托手法赏析并领悟“真将军”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3.
该教学设计的特色在于围绕着《周亚夫军细柳》微电影拍摄这一主题活动,巧妙地设计了四个有效的情境任务——拍摄镜头的设计、拍摄镜头的剪辑、演员语气的指导及电影海报的设计,从而在情境任务中强化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对比衬托写法的理解,实现了对《周亚夫军细柳》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4.
周鑫 《中学生百科》2012,(30):30-31
被称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中有云: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意思是说,一支常胜的军队要有"法",而所谓的"法"首先就要求有严格的组织和军规。因此,历来著名的将领都非常注重治军。譬如岳飞,正是由于他的严格治军,才使得敌人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但若论治军最为严谨的将领,恐怕要算西汉名将周亚夫了。  相似文献   

5.
<正>统编本语文教材选入了节选自《史记》的《周亚夫军细柳》,此文如苍山绵延,给人一派爽心悦目之感。司马迁不仅在大处处理得精妙异常,即使在言语的细节上,哪怕每一个字也打磨得珠圆玉润,使之在塑造人物,语言的乐感等方面显出无比的力度。教参已经从对比、衬托、侧面描写等角度对此文作了分析,在此不再赘言。本文立足文本的语言,从句式、用词等角度入手,在语言的细节上细读文本,  相似文献   

6.
《史记》写人叙事技法高超,生动传神,尤其在《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更是笔法奇崛,曲折回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应该对重难点问题深入探究,以明本解惑。从三个层级上,对汉文帝与周亚夫君臣二人在劳军过程中的行为与心理进行深入剖析,彻底弄清事件的表象与本质,理解作者司马迁所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助于课堂教学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正>《周亚夫军细柳》是王敏芳老师在2018年《"浙派名师"第十六届"名校·名师·名课"初中语文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上执教的优秀课例。精准的定位,精心的设计,精巧的结构,精细的研读,让听课者大为折服,拍手称赞。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教学影响,是因为王老师为大家展示了这一类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架构,包括文本解读的思路,教学设计的抓手。一个阶段以来,关于文言文教学中"文"和"言"关系的处理问题,专家们振振有词,而一线的教师却苦于理论与实践之间难以找到合适的路径,往往思想上认可,行动上却还是在左右摇摆中蹒跚前行。教师  相似文献   

8.
张旭 《作文》2023,(48):21-22
<正>语言的张力是由语言所触发的多重意义、别样意蕴对单纯、有限的语言外壳的冲击。其作用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扩展作品的容量、丰富作品的意蕴。文言文特点之一是言约而意丰,这就为教学提供了可舒张的空间,为学生的语言建构和思维发展提供了资源。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探究语言的张力,感悟语言的深厚意蕴。笔者以《周亚夫军细柳》为例,通过文中几个人物的语言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唐惠忠 《学语文》2020,(2):44-45+72
<正>[文本分析]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是一篇史传类文章。这类文章常以春秋笔法叙写历史的波澜,刻画传主的形象。就《周亚夫军细柳》而言,开篇便以"大入边"拉开了战况吃紧的序幕,让人顿觉烽火漫天。司马迁渲染这般底色,再细描周亚夫军细柳之情景,将传主勾画得跃然纸面,其赞许之情不言而喻。再说文本特点。不同于其他史传类文章,《周亚夫军细柳》不仅于言语细节处暗含奥妙,更注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结合,多次使用对比、衬托的写法,将周亚夫之"真"、汉文帝之"明"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复述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语言建构意义,但组织时常为背诵式复述,沦为复制式重现原文的低阶认知,教学成效有限。复述是以原文为基础的创造性言语活动,具有主题创新、内容重构、言语超越及积累有效等特征。组织复述活动,应有构建情境以主题性任务驱动创造性言语,转换角度以多维度运用文本,组织专题性多体式活动等积极促进策略,还应辩证对待复述的复杂性及丰富性。  相似文献   

11.
<正>一、环境的典型性所谓典型环境是指典型性非常充分的环境,围绕在人物周围并促使人物发生种种语言、活动和行为的生活背景和环境是具体的、独特的,同时又是具有普遍性的。在《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司马迁仅仅用“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寥寥数字就交代了典型环境,即“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尤其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大”字,一个“大”字写出了匈奴骑兵入侵边境的规模之大,力量之广,匈奴骑兵的马蹄声随时可能响彻长安,情况如此紧急,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布鲁姆多级目标,按照由低到高的层级目标有序展开:先知识领会,再分析运用,最后综合评价。分三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了解《史记》写人特色;3.感受人物精神品质。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共生教学理论,采取先解构再重构文章的方式:1.先提取课文摘要、梳理文脉;2.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添枝加叶,自然过渡到文章写作手法(对比衬托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讲授;3.再用补足结尾留白的方式,顺势引出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分析品评。最终,整堂课达到教与学和谐共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这个大背景下,笔者采用"以文释言、以演悟文、以字解文"三种策略,可以有效地打通文言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自读文言文的学习以学生自读为主,《周亚夫军细柳》的自读过程以人物对话为突破口,以诵读指导为主要方法,指导学生认识人物,理解主题。教学过程中须站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起点上,整合单元编写中读写素材,达成读写的过程整合,让自读文言文也能成为单元整体读写目标的承接点。  相似文献   

15.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起着由课内教读走向课外阅读的联结作用。把文言文自读课中的学生自主阅读落到实处,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利用助读系统,指导学生自读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借助"阅读提示"、紧扣"思考探究",积累文言文知识、明确自读要点,找到自读的方法,把教读课中所学的知识、方法、技能在自读课中实践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统编教材编者要求阅读教学由教读到自读,最后延伸到课外阅读的编写意图。  相似文献   

16.
<正>《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历代广为流传,最近亦收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其中,周亚夫治军之严明与为人之刚正更是为历代读者所称道。董份曰:"细柳营,亚夫为真将军。"(《史记评林》引)李白《司马将军歌》诗曰:"细柳营开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儿。"权德舆《细柳驿》诗曰:"细柳肃军令,条侯信殊伦。"而汉文帝因称赏周亚夫为"真将军",并拔擢其职亦是备受尊崇。概而言之,"周亚夫军细柳"中周亚夫与汉文帝的关系被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需要兼顾知识点的掌握和文本内涵的理解,其中阅读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文意,领悟作者的思想、文章的中心,挖掘时代的精神内蕴,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及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魏孔俊 《甘肃教育》2021,(3):162-16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如何很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如何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如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涨起来,如何使课堂产生应有的理想效果,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周亚夫军细柳》的教学过程为例,在学校开发的“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形成了“三读六品”的教学方式,突出了读,强调了品,使教学的语文味更浓。  相似文献   

19.
20.
【课文品读】 《祝福》写作手法梳理 从全文的整体结构上看,作者运用了“三层式”的构思手法,即引出故事一描叙故事一议论抒情。文章用自然空行的方式进行间隔,极为清晰地显现出故事的篇章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