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文阅读区别于单篇阅读,能提供多元视角,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元认知,是符合高中生日渐趋于理性和独立思考的一种阅读方式。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历史人物项羽的文学影像”群文阅读,分三步落实教学。首先,确定核心思维点,组建多篇群文;继而,通过三个项目活动,诱发矛盾落差,推进思辨;最后,设计测评展示,呈现课堂思维成果。通过群文阅读的项目式思维训练,实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品质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分担教学”的思想最初来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提出让儿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人”。“分担教学”指教师创设情境、条件、环境、平台,让学生“分担”一部分教学任务、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组织等,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内容,以此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对比鉴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和《故都的秋》(以下简称《故》)分别是朱自清和郁达夫的代表作,也是我们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名篇。以前它们出现在不同册里,动如参商,难能聚合,现在并置于新高中必修本语文1中,作为精读课文放在显要的位置上。两篇具有相似性的文章选入同一册教材同一单元本为“犯重”,选编者如此作为,意在选取最有典范性、最为厚重的名家名篇,非如此不足以显出教材的经典性、高品位。  相似文献   

4.
运用多媒体课件鉴赏文章,学习阅读方法,品味置点语段,体味文章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5.
专题阅读是革除阅读浅表化、机械化、散乱化弊病的实践路径,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应有之义,它直接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以《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审美专题阅读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展开三个层级的阅读活动:比较阅读:重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结构;批判阅读:挖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延展阅读:拓宽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统编教材的精读课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建构群文阅读的核心文本。群文教学的实施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建构起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课程结构;要指向精读课文科学选择相关文本,以精读课文凝聚起群文,强化对课内精读文本的理解,让教学活动由单篇到群文的迁移、延伸。课前导读、综合联读、深入研读,能够更好地以“自读”助“共读”,以“泛读”促“精读”。  相似文献   

7.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习是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的重点.在任务群学习中落实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实现学习目标.以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为例,从项目学习的选择和项目学习活动对"文学阅读与写作"进行实践和探究,从而提升任务群学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电子课本一般指称用于教学的电子书,是一种不同于电子书、教学软件的特殊形态的数字学习资源。其不仅需要具有数字化阅读的一般属性,而且需要体现教育领域的应用特性,起到连接数字化阅读与数字化学习的功能。为了能够实现以活动为主线、内容为支撑、个性化、结构化的电子课本,需要为其引入学习设计功能。本文中,本研究团队根据这一需求,在电子课本中设计了学习地图功能,使用者能够通过遵从预设或定制路径的不同选择,实现标准化或个性化的学习设计,以满足班级集体教学或差异化教学的不同需要。本文另通过牛津版小学自然课本《灭绝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的电子课本原型,初步验证了这种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故都的秋》是现代文学大师郁达夫先生创作的艺术精品,格调高雅,感情细腻,意味隽永。对这篇佳作开展品读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审美情境的不错选择。一、品语言文字之佳语言是承载文学情感和意蕴的基石,欣赏文学作品必须从感受语言开始。首先,《故都的秋》通过灵活运用艺术化了的口语句式,形成了舒缓有致的行文节奏,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想】《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两篇写景抒情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学习任务群分属"文学阅读与写作"。选择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契合写景抒情散文的文体特征,也是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内在要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  相似文献   

11.
《故都的秋》是现代文学大师郁达夫先生创作的艺术精品,格调高雅,感情细腻,意味隽永。对这篇佳作开展品读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审美情境的不错选择。一、品语言文字之佳语言是承载文学情感和意蕴的基石,欣赏文学作品必须从感受语言开始。首先,《故都的秋》通过灵活运用艺术化了的口语句式,形成了舒缓有致的行文节奏,  相似文献   

12.
13.
切题永远是考试作的第一要求,也是作得高分的前提保证,因此审题自然是重中之重。切不可忽视。随着考试作改革的深入,有人提出作要“淡化审题”。客观地讲,近年高考与中考的审题难度都降低了,尤其是中考更是如此,但这并非意味着考场作审题不再那么重要。能不能准确地对应题目的要求来行,依然是阅卷赋分的重要标尺,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王春惠 《学语文》2009,(2):14-15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领会课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2、通过意象分析,体会作者笔下故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提出研究性学习并进行实践尝试至今。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是由于它顺应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其重要性很快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新课程标准”把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中去,让学生在探究中锻炼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6.
宋少辉 《中学文科》2007,(11):64-64
当年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金陵,同在秦淮河畔都写下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两篇文章也自然地成为比较阅读的经典文篇。现在我们将朱自清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也来一个比较,梳理一下这两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点,加深阅读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虽然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在实际操怍中却由于教师的时常“越位”,而无法保证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究其原困: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想依然根探蒂固,致使教师设有完全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二是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存在种种顾虑,认为那样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认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三是目前还缺乏一套以指导主体性教学的操作规范,致使主体性教学的思想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本文拟在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基本策略,以期对深入开展主体性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正>郁达夫《故都的秋》文笔优美,情味深厚,被誉为散文名篇。在众多的文本解读中,基于散文写实的特点,习惯于从字面理解,认为该文所写之秋就是北平之秋,"清""静""悲凉"即是北平之秋的特点。但若从写作背景、北国之秋实情和作者经历等方面来考察,该文所谓的北平之秋,多是江南之秋的变幻。一关于《故都的秋》的创作经过,在郁达夫该时期的日记中,有许多记录。1934年7月16日,郁达夫  相似文献   

19.
在快餐文化、垃圾文化泛滥的今天重读文学精品,总会有不同寻常的感触与收获。就拿郁达夫写于1934年的散文《故都的秋》来说,它文质兼美感人至深,陪伴了好几代中国人的成长,时至今日还让人常读常新,百读不厌。为什么《故都的秋》会有这样的魅力呢,让我们走进作品、走近作家,去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在当今教育领域影响颇深,它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习的意义建构性以及学习的社会互动性,被誉为"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但目前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到具体的语文教学设计中还比较少见,本文以《故都的秋》为例,尝试在这方面做一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