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语言中的活跃因子,文化词语的特殊性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是文化词语意象的底蕴。在跨文化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意象移植一向为译者所关注。文章拟从跨文化语义的角度就文化词语的意象进行概述。进而在不同文化关联性制约下对文化词语翻译的意象构建进行探讨,以明确意象移植的“度”。  相似文献   

2.
文化意象的翻译近年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而对于文化意象传递过程中出现的类比错位的研究却很少见.以阐释学为理论基础,对类比错位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文化意象翻译中类比错位的取舍及翻译.结论证明,“舍”与“留”并非绝对,译者须在传递原文文化信息的基础上,能动灵活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以期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文化与情感的载体,文章以苏轼诗词中的意象为研究对象,以林语堂译本为例,通过分析意象背后蕴藏的文化与情感,来讨论该译本中意象的传递效果,以求对诗词的意象翻译提供参考。文章发现,意象背后的文化与情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传递,因此译者要灵活采取翻译方法,最大化地再现其内涵。  相似文献   

4.
文化缺省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现象,也是翻译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旨在探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对文化意象进行文化缺省补偿的一个原则:即在原诗“格式塔质”的指引下作出适当的文化补偿。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指引下,2018年初河南首创了“翻译河南”工程,以河南的文化符号来讲述中国故事、讲好河南故事,其中包括“淮河文化”卷,“淮河文化卷”主要讲述了淮河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字里行间拥有大量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专名、术语和典故等,所负载的文化意蕴深厚。文章以诺德“功能+忠诚”翻译理论为指导,选取“淮河文化”卷中独具特色的民俗篇和音乐篇,主要从术语、句段和语篇三个层面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析其中所蕴含的淮河文化意象,探讨淮河文化意象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6.
李青 《海外英语》2013,(16):116-117
水浒108将绰号中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象。在翻译时,如何传达这些意象的文化内涵是绰号翻译的关键。文章从文化语境的视角出发,以沙博理的绰号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绰号中意象的翻译,并总结出成功的意象翻译要实现原文在译文中的文化语境重构。  相似文献   

7.
水浒108将绰号中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象。在翻译时,如何传达这些意象的文化内涵是绰号翻译的关键。文章从文化语境的视角出发,以沙博理的绰号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绰号中意象的翻译,并总结出成功的意象翻译要实现原文在译文中的文化语境重构。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诗歌翻译中能否传达意境也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立足中国传统的意象理论,结合中外学者从意象角度研究诗歌翻译的成果,对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可分为非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象两种。对于前者.译者一般采取直译法.在保留原诗意象的同时再现原诗意境;对于后者.译者应善于变通.必要时可舍“形”取“神”,以保留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9.
论形象思维与古诗英译中的意象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与思维密不可分,形象思维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至关重要。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可分为非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象两种。对于前者,译者一般采取直译法,在保留原诗意象的同时再现原诗意境;对于后者,译者应善于变通,必要时可舍“形”取“神”,以保留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概括了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其中重点介绍了将认知语言学应用于翻译研究的情况,并且通过分析翻译中形式与意义问题指出了认知语言学在该问题的讨论上所能提供的新的视角。接着,文章通过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概念结合实例来解释翻译中的问题,通过“意象”概念说明语言形式与语义互相依赖的关系,进而指出在翻译中应该充分考虑决定“意向”的四个参数:选择,视角,突显和详细程度。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翻译事业的发展,唐诗的翻译越来越受瞩目.但在热译的同时,误译的现象同时存在.文章从唐诗中的“郁金”意象入手,浅析人们对“郁金”意象的误解,并对其翻译处理(误译、译香、译色、色香共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意象”从来都是中国人分析诗词常用的词语,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意象”研究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最初,英文的image和汉语的“意象”被画等号,这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混淆,也造成了西方学者与读者的不解与疑惑。后来有学者提出,如今的“意象”指的更多的还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文章将从唐诗中“意象”出发,探讨在中国传统译论标准下唐诗“意象”的翻译,通过分析唐诗中植物、动物、用典和女性“意象”的不同版本的英译,探究其是否符合中国传统译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前人对毛泽东诗歌翻译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毛泽东诗词中文化意象的翻译。通过对毛泽东诗歌翻译不同版本的总结和归纳,提出针对不同文化意象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把文化意象归类为专有名词意象、地名意象、历史特色意象以及典故意象,分析不同种类文化意象的翻译技巧,建议在翻译文化意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同一文化意象的不同理解以及同一文化意象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何炫 《海外英语》2014,(10):183-184
现阶段,翻译所指的是各种语言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在任何英文的文学作品中,对于文化意象翻译的阶段,翻译人员需要将不同的障碍有所克服,同时淋漓尽致的展现出英语和汉语这两种文化艺术与语言氛围。并且,翻译人员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以读者作为导向,合理的创设和营造精彩并愉快的异国风情与异国文化。该文主要以《哈利波特7》中译本魔幻文化意象翻译策略比较为基本点,重点在两个翻译版本中分析了咒语文化意象的翻译、社会文化意象的翻译、物质魔幻文化意象的翻译以及生态魔幻文化意象的翻译上,所体现出的不同特征,并阐述了利与弊,通过对比证实文化意象在英文文学作品翻译当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鸟类在古诗词曲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用以表达诗人的喜乐哀愁。它们寓含丰富的文化,译者翻译时需放在文化语境里考虑。文章从文化角度探讨了鸟类文化意象诗歌的翻译方法,以向译语读者展现鸟类诗歌特殊的韵味,是古诗词跨文化翻译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6.
隐喻习语是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凝结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诸事物的特有观照方式,呈现出理想化的认知模式。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大量的隐喻习语,常以意象图式结构的形式得以表征。翻译的认知运作过程表现为译者对源文的“拆解”和在译语中的重构。文章以概念合成理论为视角,通过揭示翻译过程中的空间映射与合成理念来探究英汉隐喻习语翻译的认知运作方式,指出译者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用功能在不同文化中调整意象图式结构,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本在于遵循“模仿原则”,即形式模仿意义.文章通过研究诗歌、文字与绘画三者的关系,揭示三者间的“模仿”本质.可以利用象似性原则帮助译者从词汇象似性、句法象似性及篇章象似性三个层面分解并阐释原诗:通过词汇象似性帮助阐释并翻译诗歌的“意象”,通过句法象似性揭示诗歌翻译中形式与内容的重要关系,通过篇章象似性分析诗歌翻译的完整性——歌意象的完整、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完整.象似性理论为诗歌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探讨诗歌意象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化意象翻译是文化翻译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翻译界的重视。文化意象反映着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是各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莫言的小说《酒国》独具中国民族文化特色,有许多字里行间起不同象征作用的文化意象,这是《酒国》的一大特色。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酒国》俄译本中的一些文化意象,论述功能对等理论运用于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以此来看民族文化意象的翻译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从而促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诗歌审美的主体.在诗歌翻译中如何再现诗歌的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具体诗歌意象的翻译来诠释诗歌意象的翻译过程本身是译者对原诗歌意象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因为译者个人的审美趣味深刻地影响着译者每一次的审美体验中意象世界的生成.译者这种审美趣味,必然受到反映其时代、民族、文化教养、文化传统、习俗的社会审美趣味的影响.译者作为审美主体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其审美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译者审美趣味对诗歌创造性翻译有其积极的意义,体现了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个人审美情趣和意象翻译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从翻译方式的角度,举例说明了归化所造成文化意象的缺失和误传及其给交流所带来的障碍。文章强调了异化在翻译中保持文化意象的作用,以及异化在翻译进程中所起作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