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个学科融合交叉的趋势日益增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用以满足多方位多角度发展的社会需求,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共识.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英语人才培养的模式,尤其是高职院校英语人才培养.那么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培养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析,设想了适应新形势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在医教协同的时代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为综合性地方院校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以综合院校优势平台为基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创融合平台的建立、专创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用型人才分类、分层次培养和结合第二课堂,拓展专创融合培养的载体,探索建立医学生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背景下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学科融合程度不足、文理交叉流于形式是当前日语人才培养过程的顽疾。学科融合、文理交叉、大数据等是后工业时代的新文科建设的关键词。新文科的特点是开放与融合,而产业特征显著的日语人才培养,一方面要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开放以实现文理交叉,另一方面要提升教育主客体的互动程度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质提升。因此,学生的学习选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开放求变是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必要条件,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和研究小组制度提升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多元化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之间的互动,通过面向市场、跨界融合提升专业与行业之间的互动是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4.
试论高等学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当前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探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中的几个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应顺应外语的人文学科属性,以专业+外语为主要培养模式,培养文理兼通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应处理好外语语言载体与被载体的关系,重视外语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呈现出交叉融合的态势,社会迫切需求具备多学科综合能力的现代人才,应用型高校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价值意义,指出了当前应用型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应当从优化跨学科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跨学科新兴专业建设、加大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升级跨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跨学科师资队伍、提升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深化跨学科产学研协同育人、完善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性新型学科,实践能力培养对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探讨了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机制创新思路和机制创新的7条措施,为我国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议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琳 《教育与职业》2015,(12):82-84
会计是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职能和作用在不断变更。当前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会计行业中比较缺少的人才力量。我国会计教育目前的现状是会计人才的流动性较差,会计人才市场的行为规范性不高,高校会计教育具有滞后性,忽略了会计人才与教育系统的衔接。因此,高校要进行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细化培养目标,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改革会计教材体系,以促进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决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校企协同创新有助于促进高校创新意识、学科交叉、科研创新水平的综合提升。浙江科技学院依托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着力校企协同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行业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工程人才,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9.
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意义重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融合以及在融合中生长。融合包含产教融合、城校融合、学术与技能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性与特性融合五个方面。应用型大学应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0.
陈玲 《黑河学院学报》2023,(8):72-74+88
以“四新”建设为指导思想,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并构建一套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商科专业群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有利于应用型人才交叉融合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稳固的支撑,为全面提升商科人才综合能力专业素养提供具有普适价值的思路和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和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途径高效培育出具备专业技能的高质量工程师人才,以适应行业、社会发展需求。文章主要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现状分析,通过本专业实习实践中的创新经验,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各方面资源融合,从而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背景下,具有鲜明医工融合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迫切需要综合运用理工科的技术手段解决临床需求。医工融合式“医学成像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为背景,以工程为突破口提升学生学习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勤于观察、精于思考的医工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王静 《林区教学》2008,(10):82-83
培养文理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是新时代对外语专业教育的需求。黑龙江科技学院制定"科学工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科学工程意识的英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层次要求。文章针对工商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中面临的人才培养主体割裂、人才培养路径固化、人才培养特色不足等困境,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架构,创造性地提出了“多元交叉融合、多维立体拓展、多层系统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建设过程实践中,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经营过程有机融合,可以为促进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研究型人才而言的,它更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应用型人才为低层次人才、不需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准确理解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是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前提.建议梧州学院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模式探讨有机融合起来,构建系统科学、更具操作性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应用型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立足"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明确应用型高校融合教育目的,分析当前融合教育存在的不足,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构建提供思路,真正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对地方高校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指导意义。政府、企业、高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形成多重认同,引导地方高校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政策。通过分析产教融合助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观点,地方高校优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完善多元协同的实施路径,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能力导向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2025呼唤新工科改革,对在新工科下如何构建"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地方行业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校区改革为研究试点,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适应新一代工业革命需求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四创体系,以培养更多的中国制造急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地方院校测控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的应用,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在分析探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及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地方优势及学校特点,提出了从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新型教学培养模式,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平台及加强交叉与融合下的专业实践等途径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期为陕南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该培养模式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人才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全面人才,融入"课程思政"的"基础会计"对会计人才全面培养十分重要.文章以基础会计为对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及"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融合"课程思政"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