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减”政策是教育格局的大调整,阵痛、困难、挑战不断。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及“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让“双减”政策落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从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后延时服务改革等方面,阐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
职业启蒙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认知、树立积极职业观具有深远意义。在“双减”背景下,职业启蒙教育是丰富学生多彩活动的重要抓手。但在现实中,职业启蒙教育各主体之间存在“教育鸿沟”,导致职业启蒙教育功能定位游离、实施路径偏离以及实践成效不足。“双减”政策要求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这为落实家校社多主体协同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了政策遵循。借助嵌入性理论的制度嵌入性、结构嵌入性以及关系嵌入性原理,能为家校社协同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营造适合的内外部环境。面向未来,家校社三方主体应构建协调共生的制度体系,设计资源共享的结构机制,最终形成命运共同的关系模式,为促进中小学生职业认知和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实施后,对家庭、学校、社会提出新的、具体的要求,赋予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的价值、意义、内涵,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新的且急需破解的难题,需要重新审视、思考“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路径。文章探索了家庭教育促进提质增效、学校育人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促进“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等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欣微 《科教导刊》2023,(7):149-151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面临新的挑战。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建设存在协同育人观念尚未明确统一、协同育人参与主体常有缺失、协同育人质量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制约着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宣扬协同育人观念,建立协同育人意识、做好协同育人分工,明确协同育人责任、提升协同育人能力,打好协同育人配合是“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逐渐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话题,中小学校的办学生态面临全新的政策与社会格局。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和落实,加快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机制新格局是时代之需、现实之需、教育发展之需。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功实施了从理论研究、实践先行、政策支持三方面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驱动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实施“双减”政策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较于过去的家校社三结合教育,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呈现出育人对象从在校学生转向所有社会成员、育人目标从工具性回归“立德树人”初心、育人重心从只注重儿童青少年教育转向注重终身教育、育人方式从无序合作转向有序协调的新特点。与此同时,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也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助力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助推“双减”政策实施,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推进教育现代化,特别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此,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在机制建设上应当以三方协同的育人理念为内在动力,进一步明晰三者间的职责和关系,建立起相应的教育制度作为根本保障,并在管理机构建设、分类分层育人、专业性提升等方面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7.
冯翻元 《科教导刊》2023,(11):14-16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家校社协同育人正面临着角色定位变化、育人价值认同差异、教育资源利用不均、协作意识淡薄等困境。为了应对这些困境,学校亟须找到三方实践路径,通过提高三方协作育人意识与能力,家校社共育新模式,树立平等的协作育人观念,建立长期协作战略规划,不断推进协作育人制度化、体系化,以期更好地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双减”政策深入推进及效能实现的关键因素,当前小学教师在“双减”政策落实中的角色困境亟待关注。这种角色困境主要表现在“传统”与“现代”角色的转换之困、“工作”与“生活”角色的冲突之困、“管理”与“教学”角色的碰撞之困三个方面。其主要成因在于教师工作负担陡增、学校配套支持孱弱和家校社多方利益博弈。由此,指向“双减”政策落实的小学教师角色亟待超越当前困境:一是以专业培训持续提高教师的角色适应能力;二是以制度补贴有效增强学校配套支持效能;三是以强化合作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9.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探究家校协同的新方法、新内容、新途径,从而践行“双减”,形成教育合力,有效提升“双减”背景下的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华 《甘肃教育》2022,(24):118-121
“双减”政策的实施,明确了家校协同育人的责任,要实现“双减”背景下学生高效学习,这对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关且缺一不可,家校教育相互配合、补充,才能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家校协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构建新时代家校协同教育模式,提出“双减”背景下构建家校共育模式的策略,以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有效保障新时代家校协同教育。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双减”政策实施是区域教师研修机构和中小学校的重要任务。依托教研组区校协同推进“双减”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条可行路径。依托教研组区校协同推动“双减”政策实施指的是区域教师研修机构与中小学校在教研组层面进行协作,共同推动国家“双减”政策的研究与实施。依托教研组区校协同推动“双减”政策实施可有三种模式:区域研修部门主导、区校协同推动教研组“双减”实施模式;学校主导、区域研修支持教研组“双减”实施模式;教研组主导、区校协同支持教研组“双减”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2.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是全国“双减”试点城市南通市的首家系统化探索“双减”的学校,构建发展性学习评价的“双减”目标系统、教学提质的“双减”动力系统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双减”保障系统,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双减”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保“双减”政策的有序、高效推行,构建完善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本文在厘清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内涵的基础上,着力从“更新家校协同育人主体观念”“建立长期稳定的家校协同育人组织体系”“搭建丰富有序的家校协同育人平台”“形成高效运转的家校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探究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方略。  相似文献   

14.
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配套教育资源供给、深化家校社合作,是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中面临的现实挑战。扬州市东花园小学从顶层设计出发,协同推进观念转变和行动落实,坚持双管齐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抓手,明确“145”工作思路,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5.
“双减”背景下更需要“德育先行”。文章以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为例,首先阐述家校社协同的鸟巢立体互通式德育课程体系的内涵,然后从家校共育、学校德育课程多元构建、社区活动课程的新探索三个方面论述鸟巢立体互通式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最后指出家校社三方联动、协同的课程体系设计亮点。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的颁布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创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使德育合力最大化,实现高水平教育。文章从德育教育实战出发,结合目前教育现状,提出“双减”背景下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教育的有效策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时代之应然。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秉持“不论何时,以人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中心,“家校社协同育人”一体联动、优势互补、课程关联、多元激励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8.
林传生 《师道》2023,(5):36-37
<正>“双减”是一场力度空前的基础教育生态改革,给农村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有望改变多年来应试教育积累的负面教育生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家校社协同共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如何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战略,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家校社协同共育体系,打造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生态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为探讨复杂矛盾提供了方法论。“双减”是促进教育公平、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政策,“双减”政策执行中存在着七对辩证矛盾,通过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政策顶层设计,营造全面发展教育生态;形成学校改进的中国范式,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大力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智慧教育督导;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解决对策,以实现“双减”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20.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推进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运用Nvivo11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2~2022年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近三十年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趋势。结果发现,当前研究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阐释、责任边界、国外借鉴、实践探索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价值内涵有待澄清、责任边界有待厘清、经验启示有待整合、在地实践有待创新等不足。未来应进一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体系,拓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视域,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