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官场历来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社会存在。新时期官场小说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它真实地反映了官场百态,对官场的腐败现象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对腐败官员的思想和人性进行了细微的描写,尤其是对官本位思想作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分析爱情小说与当代社会文学转型以来文化信息变迁之间的连动关系,以及作家精神的转换在阐释爱情时形成的不同的写作姿态,由此梳理出爱情小说创作的不同阶段性特征及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重点分析爱情小说与当代社会学转型以来化信息变迁之间的连动关系,以及作家精神的转换在阐释爱情时形成的不同的写作姿态,由此梳理出爱情小说创作的不同阶段性特征及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因爱离魂"是古代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这种母题的产生和流行,既与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魂魄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人类特有的爱情心理相契合。它以浪漫奇幻的方式叙写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故事,折射出封建时代礼教伦常对人性的压抑,表现了作家对人性原欲的肯定和对女性婚姻状况的关注,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苦难一直是余华小说的主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余华在延续以往主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苦难的解救方式。使这一主题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貌,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命运悲剧和现实困境。人处于苦难中不再是茫然不知所措,而是以坚韧态度和乐观精神从苦难中拯救出来,这一主题在余华20世纪90年代后的作品中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这是作家尝试改变的结晶,也反映出作家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长期思索。  相似文献   

6.
苦难一直是余华小说的主题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余华在延续以往主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苦难的解救方式 ,使这一主题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貌 ,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命运悲剧和现实困境。人处于苦难中不再是茫然不知所措 ,而是以坚韧态度和乐观精神从苦难中拯救出来 ,这一主题在余华 2 0世纪 90年代后的作品中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这是作家尝试改变的结晶 ,也反映出作家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长期思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主题学与主题的理论范畴.在比较文学的视域下分析主题与母题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在实例中更好地把握主题与母题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隐化即是修仙者最终归于深山老林,隐避于大自然,在大自然的陶冶和哺育中完成其升仙过程。隐化在仙话小说中通常用“不知所之”概括,有基本的故事模式,往往与仙与山相连,辟谷和修道又是其前奏。隐化实际上是对隐居山林潜心修道又毫无结果者的一种安慰。隐化故事在早期小说中已经出现.宋代以后这类故事数量大减。  相似文献   

9.
干宝《搜神记》在古代小说母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存该书不全,仍可看出文学与神秘崇拜交互影响的诸多母题,如树神、神物、火神、狐精崇拜等,还有宝失家败、冤死天怒、小人国和外星人等,有些来自民间传说,有些母题来自印度和西域故事,体现了整理民间故事和跨文化文学资源的中转之功。干宝将这些故事母题进行了文学化发挥,使其更加富有审美能量和文化蕴涵。由于《搜神记》名气太大,惯于以类化之,《搜神记》成为一个类化名词,造成一系列托名干宝的叙述。这些"追认"之作,更确认了《搜神记》母题史多重价值和启发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本书运用叙述学和主题学相关理论,选择现代小说“还乡”母题作为研究对象.,全书主体由五部分组成第一、二部分将现代小说“还乡”母题分为现实还乡和精神还乡两种类型,分别探讨他们的母题构成和序列;第三部分是针对现代作家选择还乡母题用意的研究,是对第一、二部分还乡母题构成、序列与作家文化心理关系的考察;第四部分则进一步去思考还乡母题构成、  相似文献   

12.
古小说的文化阐释与叙事阐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文言小说,由于产生远远早于白话通俗小说,类似于唐诗中与近体诗(或曰今体诗)相对的古体诗,故而学者常称为"古小说"或"古体小说".古小说体制或单篇或丛集,语体为文言,就其具体文体而言,则有志怪、志人、杂事、单篇杂传、传奇等体.明清章回小说中也有纯以文言写成的,但习惯上把它们归为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13.
<正>《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是黄永玉的自传体小说,他陆续写了十多年,完成了第一部《朱雀城》。他这一生足迹遍布多地,但故乡在他心里从未被忘怀,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的血是O型,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朱雀城》是以他的家乡凤凰为原型塑造的,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画家出身的他,长于版画,还精于篆刻,刀法潇洒出尘,从事绘画、雕刻这么多年,绘画的手法是  相似文献   

14.
15.
辛西娅.奥齐克是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犹太裔作家。她的小说以其精湛的叙事艺术和丰富多彩的主题赢得广泛的好评。文章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叙述语言、文化意蕴等角度探讨其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余华早期以他对暴力、苦难的自然主义描述和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态度在读者心中留下了特有的"余华标签",之后以《在细雨中呼喊》为界,余华的小说创作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建构形式和人文境界。但是运用俄国托马舍夫斯基关于母题分类理论探析余华小说后,发现其无论怎样改头换面,"弑父"、"宿命"、"肢解"这些先锋标签都如影随形,余华就是从这些角度窥探世界,表达自己所见和理解;同时这些母题类型也处于不断的变化重构之中,后期随着客观态度的偏移,人文感情的投注,与先锋渐行渐远,反而与时代主题共鸣产生了暧昧不明的游离关系,人文内涵更加蕴藉。  相似文献   

17.
话本小说“女助男”的角色设计既凸显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男性急迫的求助心态和女性对于社会的进入和参与,体现出她们作为个体的人的主体意识的初醒,又基本遵循了传统文化对于女性“治内”家庭社会角色的规范和定位,从而具有融汇新旧文化特质于一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维谢洛夫斯基认为:“母题是最基本的叙述单位”,“每种艺术的表现,都以它母题为中心,一切其他场合都是母题的陪衬或点缀。”对于作家而言,主导母题的确立乃是形成其小说系统与完整的艺术世界的前提。爱与人性。这一母题乃是支撑徐(讠于)艺术世界的中心柱,而这个母题的多种形态,多个层面,多样角度的复杂表现,则使其艺术世界充满了变幻迷人的奇特风景。  相似文献   

19.
陈染小说中孤傲清高的女主人公与任何组织和群体都保持着一种疏离状态,她们总处在逃离“此在”与告别“他人”的路上,“逃离-自闭-告别”构成了陈染小说女主人公的基本生命状态,因而“逃离-自闭-告别”也成为陈染小说一直演绎的颇具存在主义色彩的母题.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中诸多人物形象由于现实的种种缘由而遭受心灵创伤,他们不得已借助或变态、或幻想、或自戕、或死亡等极端的各种方式来修复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