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要重点探讨叙事视角的切入方式,看似是故事的行为者在行动,实际上是作者与文本中的行为者在构建文本叙事,其中两者的叙事视角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叙事的方式,进而构建了叙事张力。叙事张力通过各种叙事策略,尤其是通过多重叙事视角来完成叙事,从而激发阅读的欲求。  相似文献   

2.
《圣经》是西方文明两大源头之一,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学,《圣经》文本本身亦充满叙事魅力。圣经叙事作为完整统一的文学文本,其中的叙事要素和叙事技巧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圣经叙事惯用重复这一叙事手法,特别是措辞重复、情节重复和对话重复,建立起一种前后关系,对人物的使命和未来的命运做出暗示,并通过对照性的叙述来揭示不同的人物身份、立场、动机、性格特征等的不同。对《圣经》叙事要素的研究也为理解圣经文本的意义提供全新的角度和启发,有助于读者从圣经文本中发掘更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勃朗特在其小说《呼啸山庄》中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空等叙事策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学效果明显,使文本极具张力,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4.
卢炜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6):67-69,90
全文以中外著名戏剧家萧伯纳与老舍为个案,进行戏剧叙事比较。从叙事的表层即文本叙事立场与视角、表现手法和叙事策略方面力图追溯文本的深层原因,探索中西艺术对话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以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为观察和分析对象,以"诗性叙事"的理论概念,结合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文本中的韵文叙述、诗意表达、民族个性做具体的分析,旨在对傈僳族民间口头传统诗性叙事进行梳理,以具体的文本分析结合民族的叙事语境,探究傈僳族诗性叙事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勃朗特在其小说《呼啸山庄》中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空等叙事策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学效果明显,使文本极具张力,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7.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该文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文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文本中作者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8.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语调。在小说《英格力士》的叙事视角中儿童视角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有成人视角或隐含作者渗透叙事系统对儿童视角形成干预补充。同时,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进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读者与叙述者平等对话,使文本颇具亲切感和感染力。文本中多处采用反讽叙事,不仅实现了从儿童视角、心理出发对成人世界中丑陋现象的批判,还使文本的意义阐释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9.
转喻是叙述者有意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叙事策略。转喻的叙事策略功能主要有四项:设定叙事焦点;建立“叙事空白”;架起心理通道,使读者对文本进行转喻推理;成就文本阐释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该文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文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文本中作者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的有关理论,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几个方面对《悲惨世界》的叙事特征作一简析,以期揭示该小说文本内部的基本建构以及作者处理时空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2.
叙事时间是叙事文本体现出来的时间状态,表现了作家对叙事进程的安排。作家的时间观念和文本的内在情节要求决定了作品叙事时间上的概略、减缓甚至停顿等特点,表现出叙事节奏的轻重缓急。以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考察对象,从厘清叙事节奏的角度分析冯梦龙对宏观时间和微观时间的处理方法,揭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于叙事时间把握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教育叙事的深化需要视角的转换、方法的更新,空间理论的兴起、叙事研究的空间走向为教育叙事提供了空间化叙事的可能.应用空间并置、多视角叙述、空间句法和意象并置等空间叙事方法和结构,有利于把握叙事的动态性和节奏感,聚焦教育情境的"关键点",使教育事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维度上呈现,实现叙事文本的灵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达到叙事的深描.  相似文献   

14.
文本和图像叙事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通过解决"叙说什么""如何叙说"的问题以达致教育的目的。文本与图像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两种最主要的叙事形态,有差异与对立,各有优势与劣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叙事应与时俱进,实现文本叙事的日常化、大众化话语转换,提升教育主体的视觉素养,消解文本与图像叙事二元对立,实现"语图互文",增强教育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进行了诸多的解读剖析。现借助叙事学视角,从四个方面逐一阐述文本于传统小说所表现出的不同面貌:在叙事时间上突破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突破了全知叙事、在叙事结构上注重非情节因素的运用,在叙事语貌上形成了以古意入白话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文本叙事模式发生转变的深层原因应当归结为作家在时代背景下对世界与自我认识的突破和革新。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经典叙事学批评的叙事结构研究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说叙事批评中的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应用西方经典叙事理论进行有效批评操作的同时,也凸现出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上理论创新能力的薄弱。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以叙事理论为指导,借鉴教育叙事、道德叙事、叙事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语言教育性的向度,为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探讨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是其顺利进行和实现价值的基础。叙事主体、叙事文本、叙事语言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三个紧密相关、不可缺少的结构要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取得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段继芳 《黑河学院学报》2023,(8):116-118+129
非线性叙事方法解构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叙事方法。冯内古特在小说《时震》中通过非线性叙事,将一段段碎片化的虚构与现实用交错式的共时与历时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时空逆转的小说世界。同时,作者通过侵入式的非线性叙事方式,在颠覆文本的同时,映射出了现实世界的混乱、无序、荒诞与虚无,重建了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让读者成为文本重要的创造者与阐释者,从而实现了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重重建,提升了文本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围城意识"进入家族文本空间,形成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在家族文本中,"围城意识"与叙事形式是一种双向阐释、互相印证的关系.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可分解为三个阐释向度:家族故事的横向组合关系(即故事生成);家族故事的纵向聚合关系(即叙事模式);家族故事的语言构成机制(即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20.
运用当代叙事学理论探究《长恨歌》主题多义性生发的深层原因: 叙事视点由全知到有限视角不断转换, 叙事结构上现实世界与神仙世界的空间断裂而文本结构整体平衡, 采取叙事虚构化、抒情化的叙事策略, 叙事意象隐喻和转喻丰富多义, 这些构成因素都使《长恨歌》主题相应发生转换, 呈现出多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