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始终离不开科学技术这条主线。现代化不仅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且是制度与观念的现代化。从世界和我国的历史现现状出发,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思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贡献主要体现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导;阐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为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又从“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一届三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以来,就标志着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承袭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传统,迈开了新的步伐。但是,中国法制现代化面对着发展经济的内外压力,及面对着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起步阶段社会稳定问题,使这一过程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历史轨迹,在发展方式上有着政府主导性,目标选择的阶段性,价值取向的双重性,以及实现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非协调性的特点。对这些特征认识能在总结历史前提下,认识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一样,尊重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学习外国,又不照搬西方。这是我们走过的路,也是既将走下去的路。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上下求索、追求真理、发展现代化的历史.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由于不具备完成现代化所必需的社会思想和政治变革前提,中国的现代化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进行.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直到20世纪80年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后,中国人民才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革命与战争时期还是和平与发展时期,中国的现代化是邓小平的终身奋斗目标。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科学地阐明了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动力、步骤、环境、体制、方法,这对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和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和特征.本文结合法治的一般理论,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根据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相统一的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8.
法治政府是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建设法治政府已成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政府的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法治政府建设。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要经过长期的探索才能找到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实现现代法治是中国有识之士近百年的追求和梦想.社会上关于“人治”与“法治”的拉锯战一直在进行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逐渐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历史与现实,并将法治植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肥沃土壤之上,逐步地、分层次地构建现代法治的制度结构与观念体系,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建设民主政治.本文认真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和特征,有助于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治建设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人类现代化实践的一条崭新道路,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对于这条道路的内涵和实质,党的十七大报告作了科学界定和全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特征或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世界现代化运动展开的历史图景意味着: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创了世界历史;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使世界现代化运动不会只停留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阶段,而必然会走向新的世界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而言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证伪了西方现代化唯一论神话,赋予了现代化新内涵: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取得现代化的巨大成功,从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了世界历史向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目标。本文主要阐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指导思想,并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法治政府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现代转型的必然要求.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行政行为中:党的领导是法治政府的方向保证,离开了党的领导法治政府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人为本是法治政府的价值归宿,要把保护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法治的关联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逐步形成的。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法治分离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法治关联的准备时期,十四届五中全会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法治仍存在着严重危机,改革重心应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自“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以来,学界对此展开了多视角多层面多学科的研究,但既有研究成果广泛存在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混用误用的情况。鉴于此,有必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现代化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上的相通性,在历史起点、领导力量、根本性质及叙事逻辑上的差异性;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领导力量和方法论上的相通性,在出场语境、本质内涵及现实目标上的差异性。唯有澄清概念前提、划定概念界限,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好"和"快"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着重强调的是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立意。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要求予以重申的基础上,根据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辩证统一的要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规律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要求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困境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法治含义的基础上,可以对法治政府进行广义和狭义区分。西方国家法治政府的形成是在法律秩序在社会秩序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基础上,首先出现广义的法治政府。而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首先必须从狭义法治政府入手,通过对行政权的制约未逐步实现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8.
夏丽 《华章》2013,(18)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我国的法治建设遇到了一些难题,试图重新展现和理解中国现代化背景下法治的复杂性、艰巨性、特殊性以及与此相伴的长期性。尽管中国现代法治形成的一些基本条件也许已经具备,但是中国的现代法治建设仍然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20.
在我国国情基础上,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无论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发展科学技术等这些重大举措,都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