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是其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提出的一个具有丰富和特定含义的哲学思想,也是其早期的代表思想。他把总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及其辩证法的本质,认为总体性是具体的、主客体统一的,渴望总体性就是渴望领导权。对于卢卡奇早期的总体性思想,我们要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看待,既要看到它在整体上具有的片面性、局限性,也要看到其具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反复强调总体性范畴,从黑格尔哲学中解释总体性的根源,卢卡奇强调哲学要恢复对总体性的认识,总体性是建立在人的对象性活动基础上、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总体性,即作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的总体性.总体性统一的辩证法也就是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如何通过界定和伸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来坚持其理论的批判性?这个问题始终都在推动着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的发展演变,也由此形成了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走向,即通过总体性思想来解释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历史辩证法。卢卡奇之所以被封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正是因为他是这种理论走向的始作俑者。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是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同时也是在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因而引发了后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的种种争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不仅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而且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认为具体的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是对蕴含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总体性思想的继承,他深入分析和探讨了总体性思想,这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匈牙利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是本世纪最具有争议性的一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贯彻在这部著作中的一条主轴是总体性范畴,而其它的范畴包括异化、主客体、无产阶级意识等等,则都与总体性范畴紧密联系着。因此,对总体性范畴的评论,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主题思想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对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作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他的论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的理论和方法 ,对于今天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极具启迪意义。一方面 ,他不仅将社会历史和社会历史中的人作为哲学的本体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突破了旧唯物主义从纯客体的角度看待事物的缺陷 ,而且在其哲学中把“事实”和“现实”作了区分 ,进一步对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进行了粉碎 ,对如何克服“直观性”进行了开创性的论述 ,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作出了证明。另一方面 ,卢卡奇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是那些具体的观点和结论 ,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即总体性的辩证方法。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和中心概念 ,历史总体性特征和具体总体性特征是其两种表现形式。卢卡奇的这一观点试图从总体上勾画出马克思哲学的全貌 ,遵循了马克思哲学一体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中介范畴,中介对于卢卡奇建构历史辩证法具有重要作用。实质上,他用以扬弃资本主义现实的法宝——作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方法论本质的中介是来源于黑格尔的。  相似文献   

8.
总体,或总体性是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核心范畴,是卢卡奇一生首先坚持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它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新版序言中,仍然认为此书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恢复了总体性范畴的中心地位"。文章试图在探讨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总体性范畴的具体内容基础上,对其意义和贡献给予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阶级意识分析是阶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站在时代和历史的结合点上,阐发和运用反"物化"的、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深刻分析和论述了阶级意识的内涵,讨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其内在矛盾,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建设的重要作用。卢卡奇始终把阶级意识置于总体性与物化的视野之间,这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认识当代社会结构的变迁,至今仍然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不仅把历史的趋势和过程看成一个整体,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体现了整体主体与整体客体的相互作用与统一,在社会实践中体现为具体的总体。"总体性"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革命性特点,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方法论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总体性思想对于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内涵。研究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精髓,进一步论证总体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对于当代中国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2.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辩证法理解有三种范式即认识论范式、方法论范式、本体论与世界观范式,但是,大部分理解却忽略了第三种理解范式。从本体论与世界观维度重新理解与阐释辩证法,是我们创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任务。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与核心的辩证法,其本质乃是本体论与世界观维度的辩证法。从这一维度看,辩证法是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世界)的一种本原性的存在方式和状态,它强调世界的联系、变化、运动、发展,把事物、世界如其本身所是的那样看作关系、过程的集合。只有从这一本质维度出发,我们才能理解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在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范畴是总体性;辩证法是主体和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在自然界没有辩证法。卢卡奇对辩证法的认识带有人本主义的痕迹,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同一的主客体思想使《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八篇内容各异的论文,形散而神不散,它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线索概念,是理解《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较好切入点。卢卡奇试图与马克思在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来审视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15.
孙伯鍨先生在专著《卢卡奇与马克思》中,以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原则对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和《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问题》中的思想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评价,得出了自己独到的卢卡奇观。这一“学术性”研究,既阐发了先生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见解,也体现了他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洞见。  相似文献   

16.
这篇卢卡奇于1919年发表的《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是后来收录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同名文章的最初稿。在这篇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处女作中,卢卡奇不仅初步规定了“历史”“总体”“辩证法”“阶级”等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联系,而且建构起了他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逻辑构架。可以说,这篇文章是构成青年卢卡奇“新世界观萌芽”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它对于我们深入把握卢卡奇的思想发展脉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今年恰逢该文发表一百周年,在此将其译为中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辩证法,其核心范畴是具体的总体。一方面他并不认同恩格斯对自然界的辩证理解,从而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理解社会和历史的唯一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他激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机械论与形式主义的自然科学方法,并揭示了这种方法论产生的社会根源。要想彻底结束资本主义方法论的统治地位,必需一个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卢卡奇早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探索对当前我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晚年卢卡奇在给《历史与阶级意识〔作的新版序言中,论述了他马克思主义学徒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澄清了书中他认为错误的如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背离、对实践概念的歪曲狭隘理解、对黑格尔辩证法未能进行彻底的唯物主义改造的思想;肯定了书中他认为正确的如给正统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及其他试图对辩证范畴的真正本质和运动作出描绘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卢卡奇与柯尔施皆批判了第二国际与俄苏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教条化的做法。卢卡奇将"正统马克思主义"界定为辩证法,强调总体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柯尔施则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原则、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角度展开批判。他们的反思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他们的反思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研究中,通过对历史概念的重新阐释,借助于“总体性”范畴,卢卡奇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走向总体性历史辩证法。他的早期历史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重建有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