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认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学习内容的延续,也为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奠定基础。此部分知识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快乐足球--比例尺"单元信息窗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第一学段以分散形式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内容:到第二学段则与单元学习相结合,在单元中将“综合性学习”内容单独列出,主要是课外活动,课内交流;至高年级,设立了整组的。“综合性学习”。本文以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环境”为例来说明我们是怎样进行第二学段的综恰性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三到六年级特别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体现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不再提及综合性学习,而是参照2011年版课标“综合性学习”领域的部分条目,新增了一些内容,在学段要求中提出了“梳理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正>“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单元的起始课,由于分数在学生数的概念认知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也成为数的认识领域一节经久不衰的核心课,其意义不言而喻。纵观各版本教材,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小学数学中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第一学段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阶段是在第二学段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苗 《湖北教育》2023,(3):59-60
<正>《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既是对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目标“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的落实,也为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目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学习做铺垫。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课文中四种“天然指南针”,掌握一些辨认方向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说出文中介绍的几种“天然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主要信息,了解文本内容呢?  相似文献   

6.
刘荣华 《小学语文》2009,(7):108-110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从五年级上册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次“单元集中编排、课内外融为一体”的大综合性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下册第六单元“走进信息世界”;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轻叩诗歌大门”,下册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每一次大综合性学习都由“单元导语”“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7.
陈敏 《广西教育》2012,(1):82-83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关于朗读,《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区别仅仅在于“学习”、“用”、“能用”这几个字上,然而,要让学生从学习模仿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8.
赵冬霞 《福建教育》2023,(39):11-13
<正>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结合学生学段特点的班级岗位建设,能够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充分参与班级事务,积极规范行为,发掘自身潜力,培养责任担当,实现自我管理,促进自我成长。小学六年可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各个学段的小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特点,只采用一套班级岗位模式,很难满足学生六年的发展需求。因此,班主任应关注每个学段学生在班级岗位上历练的侧重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班级岗位,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核心素养框架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从三年级起,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增设了“词句段运用”板块,训练重点从第一学段的字词句运用过渡到第二学段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的篇章模式自然衔接,旨在通过言语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需要把词句段板块放在大单元、整册书甚至跨学段教材的视野下,勾连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新旧知识,勾连阅读和写作,勾连生活情境,营造稳定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情境,  相似文献   

10.
谢小立 《小学教学参考》2009,(11):102-102,104
一、什么是单元起始课 单元起始课是指每个单元中,统领单元教学内容的单元起始第一课。在教科版全部八册教材的32个单元中,有22个单元的第一课起到了“向学生交代单元主要学习内容”和“向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的单元起始教学任务,如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寻访小动物》及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放大镜》。由此可见上好单元起始课在单元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版课标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提出了“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如果以为这是第四学段的任务,与小学作文教学无关,就有失偏颇了。这是因为在学习任务群中的各项学习任务并不是完全分学段割裂的,其前后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创作文学作品”自然是较高的要求,但在小学阶段也需有足够的铺垫。事实上,从统编本教材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就是“我来编童话”。“童话”无疑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在三年级学生才开始习作不久,就列入了教材的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些数学课,学生难懂,教师难教,难点难突破。这些“难课”大多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且是数学结构性知识的“种子课”,涉及学生知识迁移及应用能力生长的关键节点。教师若不及时发现学生的认知误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势必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就是这样一节概念课。本节课内容处在小学几何教学的第二学段。学生在第一学段对三角形已有直观认识,能辨认三角形,会用三角形拼图,已学习角的认识和分类,并且四年级刚学习了“垂线”。  相似文献   

14.
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目标来看,小学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从小学三年级起,学生就开始学习习作。由于现行语文教材没有以往教材那种循序渐进的习作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知从何人手。其实,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具有“单元整体”的特色,从单元导语到课文,再到口语交际与习作,每一个语文活动都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尤其是综合性学习,更是单元习作的铺垫,与单元习作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提出了“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要求。教材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编排了复述课文的要求,在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编排了让学生简要复述课文的要求,可见复述在第二学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笔者主要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谈谈自己对简要复述课文的一些看法。一、梳理故事情节,奠定复述基础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15):42-44
起始单元是教材第一单元的课文,是学生从一个学习阶段升入到更高阶段的学习拐点和知识衔接点。作为小学中段的跳板——三年级,它的第一单元该如何教学?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从低段的学习顺利过渡到中段的学习?本文着眼于教学实际,针对小学低、中两个学段的差异,从分析第五册起始单元课文的特点入手,积极探索起始单元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国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第二学段教学的开始,同时又和上一学段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紧密相连。它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备课时要处理好过渡与连接、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即在备课时,既要把握好教材新的变化,也要处理好教材的延续和发展;既要在变化中把握不变的特点,又要在不变中寻找变化的规律。一、在变化中把握不变三年级上册作为新的学段的开始,教材当然会有较大的变化。与二年级下册比较,增加了几个新的板块和要求,比如首次出现了的综合性学习、习作等。具体把握哪些变与不变呢?1. 增加了综合性学习,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可操…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表,四年级又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扇形统计图和统计图的选择等。到六年级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图。为了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扇形统计图》的学习重点应放在会看图、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上,而不是放在制作统计图上。  相似文献   

19.
<正>项目式学习要依据课程标准,综合考虑学段特点来确定项目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大庆路小学结合学段特点,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式学习。第一学段:创设“童话”情境,在体验中生成素养一、二年级学生还保留着幼儿期的一些心理特点,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入学适应期,学校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幼儿园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识字写字的数量《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前三个学段规定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每个学段规定的量分别是: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认识常用汉字700~900个,会写1000~1200个左右;第三学段认识常用汉字500个,会写500个。他们的数量关系见图一。1.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难点从图一可以看出,第一学段识字的“坡度”最大,在刚入学的第一学段的两年时间里,儿童要识字1600~1800个,超过了年龄更大的第二、三学段共四年的识字总量(三至六年级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