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红 《广西教育》2011,(34):19-19
如何让经典文化变得可亲可近,让学生想读、乐读,实现经典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和良性互动?我认为应该以“乐”为价值取向,以学生的视角来观照经典文化,让其变得可以对话交流,可以情感相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并不会因为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深邃而读不懂,恰是这样的篇目,学生读起来才感到有滋有味。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更容易激发美感和提升兴趣。即使一些篇目的语言有的学生现在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会为他以后的阅读奠定基础。本文就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诵读国学经典,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以身作则,重视课堂诵读积累,注重诵读感悟,以读促写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传统语文教学课程或者阅读课程,多是把单篇的经典文章或经典作品中的语段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往往又偏重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缺乏对作品文化层面的解读,结果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也不强。从经典文本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读懂经典、读活经典,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语文教学课程或者阅读课程,多是把单篇的经典文章或经典作品中的语段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往往又偏重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缺乏对作品文化层面的解读,结果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也不强。从经典文本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读懂经典、读活经典,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力。  相似文献   

6.
国学经典因为语言表达模式与当下有着巨大差异,其教学过程应该定位于诵读,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原生态的诵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经典、品味经典,从而内化经典。 一、朗读积累式 低年级学生语言积累还不够丰厚,对于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尚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这个年龄段记忆力强的特点,采用朗读背诵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过程中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国学经典的内容出发,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真实情景,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接着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的方式将经典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形成初步体验,形成感性认知;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自读,促进学生对经典的感悟,直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朗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理的经典课文,指导学生流利地读、声情并茂地读、因文而异地读、因人而异地读,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8.
徐正安 《教师》2020,(9):19-20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利用阅读素材进行写作,将"读"与"写"充分结合,实现"以读促写"的目标。这有利于学生将阅读过程中所积累的素材、知识以及技能充分运用到写作之中。文章重点以中华经典文学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以赛促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组织相应的比赛,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教学策略。“国学经典”教学与比赛有效结合可以起到整合碎片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国学经典读、写、说、解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的作用。以赛促学的“国学经典”教学包含制定以赛促学的“国学经典”教学的规划、以赛促学的“国学经典”教学的实施、持续改进以赛促学的“国学经典”教学三环节。反思以赛促学的“国学经典”教学实践,教师需坚持学生中心原则,改进赛前指导,完善以赛促学的系统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读经典的孩子可以说是“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以“经典”为规则,学习礼仪规范;以“经典”为典范,传承民族精神;以“经典”为根基,夯实文化底蕴.让每一个孩子捧起一本书,与圣贤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经典同行,与时代同行!  相似文献   

11.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呈现。思政课教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促进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此,要学会“跨界”教学。将国学经典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实现塑造高尚人格、提升道德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几千年中,中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经典文学的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是老生常谈的道理。近几年来,我国传统文学经典诵读在全国中小学乃至大学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可以使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经典诵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措施。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经典文学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中华文化的自信,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现代文学作品和现代语文素材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冯冬梅 《学周刊C版》2022,(26):130-132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与发展,国家与社会开始重视经典文化的传承,通过“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活动,让人们来了解经典、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通过经典作品来开展阅读活动,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使其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的人。文章主要对以经典促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展开探究,旨在引领学生积极汲取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小学语文备受关注,同时其教学地位和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有一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以经典诵读的形式为依据,在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真正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不可否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典诵读尤为关键,这一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真正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对丰富文化的重要作用及优势,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科学习的技巧,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实现教育方式的学以致用。对此,站在宏观的角度,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条件,对经典诵读在该学科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及研究,以期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必须把握儿童的脉搏:与学生通过吟诵、书写、品鉴、探寻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亲近国学经典,在诗、字、书、物等文化中徜徉。国学经典融入语文课堂,有效将“文”与“道”完美结合,将经典之精髓与儿童生命结合,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汲取源源不断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黄永斌 《学语文》2014,(3):41-42
初中生普遍喜欢看无价值的“闲书”,而对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缺乏兴趣,知识面狭窄,尤其怕读古典名著。因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选择名著,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名著呢?一、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开展经典诵读教学,可以渗透对传统文化的感悟,领略经典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修养,增强规范自身道德行为的意识,促进学生文化素养以及心理素养的提升。诵读经典的魅力还在于可以让学生对求学生活始终保持热情,并促进其对生命的敬畏。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经典诵读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再现经典在高中生心理教育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王永乔 《成才之路》2020,(4):128-12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将国学经典渗透到语文学习中,这样能让学生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教师通过编撰校本教材、展开实践活动、进行家校合作等方式可以将国学经典“挤”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得根据农村特有的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搭建经典诵读活动平台,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本文作者在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经典快乐书架;晨诵午读;课前一吟;写中诵读;游戏诱读;榜样助读;以赛促读。这七种经典诵读的活动方式契合语文教学实际,紧密联系教学工作,便于操作,为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开拓了一条行之有效之路,为广大一线农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经典阅读。在教学中,采用"一条龙经典阅读"指导方法,让低年级的孩子们"每日两读""每周两背""每月两研""每学期两参与",从小沐浴在经典芬芳中,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形成积累,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