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构建高质量课后服务体系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与时代价值,确立了课后服务立德树人的新价值取向,推动了课后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课后服务的实施有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优化国家教育资源配置。但在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课后服务权力相对集中、课后服务基层决策者对概念认知模糊以及课后服务基层承担者负担过重等问题,使得课后服务的价值取向与其实施结果产生了理想与现实的割裂。为此,应为课后服务基层决策者厘清概念,进行合理的教育分权及为课后服务基层承担者减负,以此寻找课后服务高质量体系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国家教育改革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生态演进分为萌芽无序期、市场主导期和减负提质期。“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的性质、观念、目标、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从“市场化竞争”转向“公益性服务”的教育公益属性回归,从学科“应试培训”转向非学科“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观念革新,从“不托不管”转向“延时服务”的课后增值性服务供给,从市场化“双向互动”转向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的边界权责关系。面向未来,需进一步构建科学化、系统化、有效性的多元协同保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参与、校外补充、社会联动的课后服务新格局,使教育回归学校、学校回归育人、学生回归成长,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与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主体,共同肩负着基础教育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任务。运用场域理论,透视家校协同育人过程中的逻辑结构,并从资本、惯习、场域三个角度剖析其中存在的内隐困境,即资本悬殊导致家校互动不良、惯习维系造成角色定位失败和场域入侵导致身体在场不足。通过厘清资本逻辑,明确主体权责,创新家校协同育人新制度;重塑育人惯习、凝聚教育共识,营造家校协同育人新生态;增强场域交融,畅通合作渠道,树立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有效破解家校协同育人的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4.
学校课后服务普遍采用课程这一育人要素完整、实施过程规范的载体形态,但当前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供给和实施普遍存在定位不清、指向不明、供给单一、安排随意等问题,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还需在廓清认识、把握需求、完善结构、多元供给、创新实施和质量保障等重点问题上进行突破,以不断提升学校课后服务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课后托管课堂的特殊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教师应坚持“共性成长+个性发展”的总体目标、采用“看护辅导+特色活动”双维模式,分别推行“一看二导三发展”模式和构建“多元课程、多种途径、多样活动、多维评价”等“四多”体系,有效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后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体育课后服务成为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体育课后服务在实施中存在内容单调、体育教师工作量超负荷、体育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积极性不高、体育课后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强化体育课后服务开展实效。  相似文献   

7.
孟文涛  丁雯 《英语广场》2023,(23):129-132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英语课后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在英语课后服务中实现“提质增效”是“双减”背景下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双减”背景下,由英语教师引导的课后服务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能够引导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如何科学地实现“双减”背景下英语课后服务的“提质增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双减”是我国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大政策创新,旨在以人民为中心打造高质量和无束缚的育人环境,与陶行知所提出的教育解放思想存在基本逻辑的契合。教育解放思想以人为中心,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人的多维度解放,根治束缚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沉疴宿疾。深探教育解放与“双减”的耦合性,前者能够为后者作理论引导,推动后者主体指涉迈向多元、理念目标回归育人、实施策略趋于完善。在教育解放审视和作用下,着眼于效果浅层化、评价应试化、主体简单化的政策实施困境,建构以活知识为核心的贯穿式教育模式,打造以育人为目标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创设由多主体作牵引的整合型联动机制,应成为“双减”有效落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高文平 《甘肃教育》2022,(15):33-35
课后服务是学校正常放学之后,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以巩固学习成效、启发智力情感、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综合能力为指向的一种课后托管教育服务,它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减轻家长负担的重要举措。为了满足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作为教师,就要利用课后服务助力于学生学习质量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学校课后服务的现状,然后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让教研组教师、不同学科教师、家长、学生等群体“组团式”开发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和体验,从而减轻教师负担,增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加强家校合作力度,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双减”背景下,随着小学课后服务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持续优化小学课后服务需要追问三个问题: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方向是什么?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对象是课程、管理模式和政策。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基准是学生的参与率、家长的满意度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小学课后服务优化的方向是推进“课程化”,规范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合理“外包”,创新小学课后服务管理模式;助力“双减”,实现小学课后服务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参与体育课后服务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加。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后服务存在在校时间过长,师生负担过重;相关法律法规缺位,权利难以保障;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教学效果;定位模糊,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采用进一步落实教师弹性工作制,提高教师积极性;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法律保障;建立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发展;引进专业教练员、扩大相关场地、丰富课程内容等手段,可以促进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双减”背景下,规范有序引入校外优质资源是拓展课后服务供给渠道、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当前进校校外资源形态主要集中在内容、条件和师资三方面,资源内容侧重在文化、科普、艺体、实践领域,资源主体涉及政府部门、多类型社会组织,进校方式主要是进出结合和线上线下结合,进校标准逐步明确且形成较为规范的程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定位和总量尚需明确、统筹协同机制及质量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供给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有待增强、校际与区域之间差异较大。为促进校外资源进校园的健康发展,区域层面还需明确标准、保障投入并引导发展,学校层面需明确需求、系统规划并提升育人效果,校外机构还需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升资源质量并推进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第十二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于2022年9月17日采取线上会议与直播的形式成功举办,与会代表们聚焦“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变革与创新,对班主任工作的新挑战与变革、班主任的新角色与专业成长、班级教育的育人价值、家校社的协同育人工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经过热烈讨论与探索,为班主任研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刘经贵 《江西教育》2022,(44):35-36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之而来的是学校体育课后延时服务需求的骤增,而课后延时服务能否在学校得到长久发展,需要学校对课后延时服务做好顶层设计,做好对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相关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繁重课业负担的同时,不仅显示出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视,而且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为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等优势,基于“双减”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蕴和现状,从“依托学校教育主阵地,开发多元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托信息平台,搭建立体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依托生态系统,凝聚全员参与的协同育人力量”“依托大数据,搭建动态追踪的心理健康监测体系”等维度入手,探索构建全员参与、多元融合、立体推进、动态追踪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为“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课后服务是我国推出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其不仅致力于提升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服务能力,同时也在于有效减轻家长的负担。但是,“双减”背景之下,教师在实际针对学生实施课后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又要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因此,这也对初中化学教师课后服务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双减”政策精神,探讨初中化学教师课后服务的相关落实策略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课后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在五育并举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大方向下,体育教育可以在课后服务中发挥更多作用。本文将以体育学科为例,深入探究在"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的应为与可为,并在多元参与体育课后服务机制和多层次、多维度体育课后服务系统的建设上提出可行性策略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9.
结合“双减”以来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教育深度转型已经成为民众的共同呼声和国家的强力意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生态迎来了全新的政策与社会新格局。在这样新型的教育变革背景下,学校如何落实好相关政策,切实开展好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论述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心小学落实政策开展的一系列举措,旨在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各中小学陆续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然而在此过程中一系列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如学校减负教育供给与家长教育诉求、教师工作强度加码与学校工作要求、课后服务内容单一与学生多样需求等。信息技术因其信息性、高效性和快捷性应用于课后服务,对于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具有重要价值。信息技术赋能课后服务的六大核心要素(学校、家长、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平台以及后勤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能有效打破家校断裂化壁垒、突出教务制度化管理、促进校际多元化育人。通过强调家校之间的信息传递、构筑教务系统的线上平台、激励校际资源的线上共享,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后服务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各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