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资本和信息技术驱动下,娱乐超越自身的界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衍生出“泛娱乐化”的社会思潮,呈现去中心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的现实表征。“泛娱乐化”弱化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扭曲青少年的审美观,滋长青少年的错误历史观。面对“泛娱乐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冲击,国家、学校、家庭应密切配合,形成抵制“泛娱乐化”思潮的强大合力,防止青少年在“娱乐”中自我奴役。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9,(1):49-52
新媒体泛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为防止泛娱乐化现象发展,研究新媒体传播方式,从心理学、传播学角度运用涵化理论,对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进行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涵化模型,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对助力社会正能量环境形成,年青一代健康成长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所谓泛娱乐化就是指信息内容与形式过于娱乐化,从而对人容易产生一种消极负面的影响。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有相对疲软的现象存在,这就使得泛娱乐化对其产生了更大的冲击力,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文章将针对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展开较为详细的探讨,试图找到有效的对策来减少或避免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娱乐节目以"异彩纷呈"的姿态出现在各大卫视荧屏上,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愉悦需求。但最近几年各大卫视本着"收视率至上"的目标追求使电视节目出现了泛娱乐化的现象,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主要表现在弃"寓教于乐",求"哗众取宠",弃"标新立异"求"疯狂克隆"这两个方面,它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能力、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只有充分发挥家长、教师、广电总局、媒体的合力作用,对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趋势给予正确引导,才能有效避免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泛娱乐化"是将表形形式和表现内容转向过度娱乐化,将不应包含或者原本不包含娱乐元素的事物转向娱乐化的属性,并且也是一种能够使人的价值观出现消极情绪的文化现象。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阶段正处于疲软的发展状态,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而"泛娱乐化"所主张的享乐主义以及消费主义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相脱节的,进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面临一定的困难。鉴于此,主要分析"泛娱乐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且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泛娱乐化"的对策,以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相似文献   

6.
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娱乐化现象对一些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和审美情趣庸俗化等负面影响。为抵御泛娱乐化的危害,提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开展人文教育、实现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变革教育方式、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向支持作用和合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的舆论导向作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网红”现象中存在着一种以消费主义为价值内核的“泛娱乐化”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主要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隐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情势。“大学生网红”现象中的“泛娱乐化”倾向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具有双重破坏力:一方面是以“消费主义幻象”破坏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另一方面是以“意见领袖的梦想”破坏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关切“网红”主体利益诉求,建构价值观防御体系是抵制“大学生网红”现象中“泛娱乐化”倾向对高校意识形态隐蔽性冲击的思想政治教育三重进路。  相似文献   

8.
王炜  林丹 《中国德育》2023,(15):43-47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目前中国尚未处于如此荒诞的境地,但“泛娱乐化”的现象已经在不同程度显现,表现为娱乐价值的世俗化、娱乐内容的批量化以及娱乐形式的图像化。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道德发展造成诸多影响。以手机、电脑为代表的新媒介作为“泛娱乐化”现象的技术支撑,成为“泛娱乐化”现象的推广者和传播者。立足现实,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媒介信息批判素养,培育媒介使用素养,普及媒介认知素养,是帮助其在“泛娱乐化”现象中具有理性认知和独立精神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思想精华和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利用传统节日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渗透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通俗化、生活化,实现青少年培育客体的主体化、"双教"化,促使青少年的培育环境达到优质化、互动化。这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实现对传统节日的现代转化,探寻多种途径,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泛娱乐化的影响下,多数大学生出现社会责任感弱化、审美丑化、价值观迷失等问题。面对泛娱乐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作为大学生教育主体的高校,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把握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动向,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引导。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引导作用,提高审美水平;通过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提高思辨能力;多种形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技术和信息全球化快速发展,泛娱乐化现象随之扑面而来。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承前启后的一代,如何应对泛娱乐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阐述了泛娱乐化现象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进而对泛娱乐化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如何健康成长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泛娱乐主义连续进入国内十大社会思潮榜单,以极强的渗透力充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腐蚀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冲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泛娱乐主义的表现特征可以归纳为泛娱乐主体、形式、动因的异化;它的生成受到主体、技术、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人被娱乐所驱使、社会价值取向虚无化,进而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盾”、以文法兼治为“源”、以匡扶社会娱乐心态为“流”,构建多维纠偏路径,可以有效抵御泛娱乐主义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13.
泛娱乐化思潮肇始于资本和技术的合谋,凭借其高度、广度、黏度造成了对青年的肉体损伤和精神控制。在泛娱乐化思潮糖衣炮弹的攻势下,青年沉浸在意趣感官化、理想世俗化、道德戏谑化、政治摇摆化的“愚乐”之中,为科学价值观培养埋下精神贫乏、信仰坍塌、价值虚无、认同割裂的隐患。因此,泛娱乐化思潮下培养和塑造青年的价值观,应该从躬身入局、因势利导、魅力彰显、规约守正等四个维度来进行纠偏和应对,以促成青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高.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社会生活中一些衍生现象悄然而生.本文对大众传媒与泛娱乐化一般理论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泛娱乐化存在的背景及原因性,以及泛娱乐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性,提出了针对泛娱乐化现象影响的相应对策性.  相似文献   

15.
毛强 《甘肃教育》2022,(13):15-18
通过在德育课程体系和班(团)队活动中面向少年儿童、团员青年、团学干部等不同年龄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启蒙教育、红色体验教育、红色信仰教育,切实增强广大中小学生和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满足青少年成长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行动化、情感化、榜样化。积极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疏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社会生活的网络渠道,全面聚合青少年成长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的刺激下,大众媒体逐渐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从而误导了人们的审美与价值观。大学生身处"泛娱乐化"的文化语境中,审美观念模糊、标准混乱,出现世俗化、功利化倾向,严重阻碍了他们审美素养的提升,也影响了他们成长成才。在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存在审美认知片面、审美感受力肤浅、审美判断力缺乏和审美创造力不足的问题。为此,高校应当加强审美教育,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审美环境,并合理利用大众传媒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自觉抵制泛娱乐化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深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贯彻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要求,只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要发挥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应有的作用,我国主流价值观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要努力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贯通起来,使它们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化的决定性途径,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运用政治力量和政治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以及一些网络平台都存在泛娱乐化的趋势,泛娱乐化或多或少地给社会文化带来负面影响,尤其严重阻碍高校教育的进展,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深刻的影响。本文在论述泛娱乐化概念的基础上,对这种文化风气给当代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作出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对策,旨在确保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泛娱乐化对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的青年学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从误导其审美形成、瓦解其理性精神,直至逐步剥夺青年学生对理想、信仰、道德的敬畏。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强对学生各方面基本素质的培养,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学生价值观,从贴近学生到赢得学生,进而实现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也包括社会主义公民个人行为选择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以青少年为重点,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