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茅山志》十五卷,元道士刘大彬撰辑。该书“辑录唐代信奉道教的文士诗文甚多”.“可惜.历代的唐代文学研究者对此注意不够”,为此周建国同志率先发丧《〈茅山志〉纂辑唐人诗文杂论》(《安庆师院学报》1985年第1期),指出“其中有些作品对我们了解唐人诗文里常见的懦、释、道三教合一现象,当时学道文士的出  相似文献   

2.
赵嘏事迹补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谭先生考证的基础上,根据诗人故里淮安流传的《淮安府志》、《淮壖小志》、《钵池山志》等志乘,结合《渭南诗集》及其它文献,考证出谭考未明的“韦中丞”即韦瓘、“故山”即钵池山、沿袭已久的“横水驿葬姬事”乃道地的小说家言。  相似文献   

3.
《汉书·礼乐志》记载汉代宗庙仪式用乐有《嘉至》、《永至》、登歌、《休成》、《永安》五组乐歌。它们的制定原则、乐名含义、曲风等一直紧扣祭祀祖先,祈求庇佑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客观礼仪形式和主观礼仪主旨的完美结合。这一观点从表层来说是祭祀程序和祭祀乐的结合:从更深刻的根源追究起来就是宗庙祭礼与乐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 周汝昌同志根据敦诚甲申《挽曹雪芹》诗的首句来论证曹雪芹的生年,最后只能“暂定”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甲辰(公历1724年)。他的这项考证之所以不能取得确切的结论,倒并不是在于挽诗的内容凭证不足,而有很大的可能是他没有依照自己在考史  相似文献   

5.
以《尧典》为代表的诗学时代是中国古典诗学史上的“言志”时代。《舜典》之“言志”产生于祭祀过程.“志”指一种宗教文化情感;春秋时期“道志”诸说产生于人与人的社会交际氛围,“志”一般指称人的世俗文化理念。“志”的指向主要在群体,在他者;但这并不是说“志”排斥主体之情,“志”中也包含着浓厚的情感色调。  相似文献   

6.
重论《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学者魏子云通过民国《吴县志》考证,否定鲁迅的《金瓶梅》初刻本问世于明代万历庚戌(三十八年)的权威论点。但魏的考证中存在三个问题。通过对清康熙《浒墅关志》考证,解决了魏的考证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从而彻底否定了鲁迅的权威论点。又通过多个考证,认定《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在万历四十五年冬到万历四十七年之间,从而提出了《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说”。  相似文献   

7.
北宋宫廷所用精美的酒具,许多是汝窑瓷器。根据考古发现当时已经饮用蒸馏酒,这点从汝窑酒具没有大型的也可以看出。汝瓷酒具性能优越,深受皇室青睐。盛酒器用樽,倒酒器用注子即酒壶,温酒器用注碗即温碗,饮酒器用樽、杯等。汝窑酒具造型各异,色彩缤纷,可以说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盛酒器樽作为盛酒备饮的容器,典雅端庄大气,“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2)”中,介绍了六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尚书·盘庚》篇内容分析为基础,论证了“天命”思想在商代中后期已经形成,并成为盘庚迁殷的思想渊源.目前学术界考证洹北商城即盘庚所迁之殷,结合有关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与甲骨卜辞,本文探讨了殷都的布局与宗庙建制,并提出洹北商城1号宫殿为盘庚时期祭祀“上甲十示”的集合宗庙.  相似文献   

9.
《隋书·经籍志》著录文献典籍,有“某某书若干卷、并目录”的著录体例。所谓“并目录”,指“目录”包括在该书卷数之内,且为该书最后一卷。古来对此或有误解,本文因此作了考证,以明《隋志》的这一著录体例  相似文献   

10.
课本第 10页录用了魏源的《海国图志》中的一句话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段为人们所熟悉并经常引用的材料是何意 ?从史学界很多研究魏源的文章来看 ,大家较多地重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并一致认为这是魏源的核心思想 ,那么“以夷款夷”作何解释呢 ?课本同页下的注释是“以夷款夷 ,指用外国的礼仪接待外国”。此解释 ,我认为值得仔细商榷。第一 ,从上下文内容来看 ,魏源写《海国图志》的三个目的中 ,第一个“以夷攻夷”和第三个“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是打击外国侵略者 ,抵…  相似文献   

11.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始建于元代,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这里有祭祀孔子的大成殿、有元明清三代的进土题名碑(元、明、清三代的读书人,凡中了举人的就在此立一块石碑)、有康熙手书的琉璃牌坊、有皇帝讲课的辟雍殿、还有十三经刻石碑(包括《周易》、《尚书》、《诗经》、《论语》等经典共十三部)。  相似文献   

12.
宋真宗后周敦颐配享孔庙,对其祭祀早已超越了家祭的范畴,具有中国传统“诞节”礼制的意义。但是周敦颐出生日期阙载,学术界关注不多,生卒年月也存多种说法。因此,分析《濂溪志》文献沿革,依据历代《年谱》《族谱》《濂溪志》,考订周敦颐出生日期,对明确周敦颐的生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清史稿·邦交志八》“墨西哥”条云:“光绪甲申、乙酉年间(1884—1885年)墨以立约招工,来请中国驻美公使杨儒派员赴墨察看情形,拟定约款,电请总督筹办……”按,此误也.查有关的清代外交史料及《清季中外使领年表》可知,其时中国驻美公使系郑藻如.郑于1881年6月24日受谕,以津海关道补四品卿衔,接替陈兰彬任第二任驻美公使,同年12月24日到任.至1885年7月26日始以病免.故光绪甲申、乙酉中与墨西哥驻美使臣交涉建交立约事宜者,实为郑藻如而非杨儒也.杨儒受命担任驻美公使始于1892年9月2日,1897年4月29日后改任驻俄国、奥地利、荷兰三国公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说文解字》中关于“转注”的定义作新的考证,阐明了“同意”及“一首”之意,并结合《说文解字》本身提出了关于“转注”的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历代书院之志,隶属于四川大学《儒藏》自创体例“三藏二十四目”之“史部·学校史志”。该文所提要的八种书院志《岳阳慎修书院志》、《石鼓书院志》、《国朝石鼓志》、《长沙府岳麓志》、《长沙岳麓书院续志》、《问津书院志》、《紫阳书院志略》、《东坡书院志略》,七种属于两湖地区,一种属于江苏。八志所提要的内容,包括版本信息、作者简介、书院概况、内容介绍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考证:“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中秋迎夜寒”,大概就是指古人崇拜月神和先农祭祀的典礼。东汉《礼祀》也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所谓“夕月”。就是指当时帝主“秋天祭月”的特殊礼仪,与我们现在的“中秋节”含义有本质不同。魏晋唐以来,皇亲帝戚和达官显贵们才逐渐将祭月礼制扩大化,进而演变为一种兼容“祭祀月神”和“饮酒赏月”为一体的习俗,据唐《开元遗事》载:“中秋夕,上与贵妃临太液池望月。”但此俗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安史之乱后,南北民间才逐渐形成祭月拜月风俗。每到这天,人们用自己精制的圆形夹馅甜饼来祭祀月亮神,藉此表达对月亮神的一片虔诚;祭供  相似文献   

17.
古代“金字牌”是朝廷下发的一种紧急命令。命令内容用金粉书写在红漆木牌上,耀眼醒目,发送途中,行人望而避路。金字牌并不是黄金铸成的牌。《宋史·岳飞传》;  相似文献   

18.
晚清湖南名士王闿运曾纂《东安县志》,当今学者多认为其书已遭毁版或者佚失.论文通过考察现存《(光绪东安县志》版本、内容特征和相关文献,考证此志即王闿运所纂.  相似文献   

19.
两汉书之《礼乐(仪)志》、《祭祀志》详尽记载了西汉和东汉两朝的各种宫廷礼仪,它上承秦汉,下启后世,对中国古代宫廷礼制的发展影响深远,是研究秦汉制度史的重要资料。由于制度史部分涉及较多典制名物,较为复杂,故点校起来难免有讹误。今就中华书局标点本两汉书《礼乐(仪)志》、《郊祀志》、《祭祀志》16处标点问题进行商榷,以供学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易平先生《司马迁生年考证中的史料鉴别问题》 (载《光明日报》“历史周刊”第 15期 )提出司马迁生年考证中存在“长期未能解决、且已对研究的深入构成障碍的基本史料鉴别问题” ,同时对我们发表于《历史周刊》第 8期的文章提出了不同意见。对基本史料进行甄别 ,确实很有必要。但易先生提出的问题、鉴别史料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论述 ,都值得商榷。易文认为以前研究司马迁生年 ,双方都“事先认定”《博物志》是“最可信之史料” ,认定“《正义》的案断‘亦当本《博物志》’” ,而这“两项前提是否能够成立 ,必须经过鉴定考” ,“则似乎被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