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问题教案一、揭题,认识白鹭,了解作者1.齐读课题;你见过白鹭吗?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关于白鹭的知识介绍给大家?2.出示白鹭挂图,使学生对白鹭有个感性认识。3.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检查自学效果。注意“喙”“嗜”“蓑”的读音,辨析“框与眶”“蓑与衰”的字形。3.分小节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白鹭的美?哪些段落内容相关,联系比较紧密,可以合在一起?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四、研读课文,…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诗歌的百花园里,词可谓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学习晚唐诗人温庭筠的一首词《望江南》,一起感受词的魅力. 二、资料助读 1.了解词牌名“望江南”. 2.了解作者. 3.了解花间词派. 三、初读课文 1.生齐声朗读一遍课文. (1)“脉脉”在此处为什么读“mò”? 明确:“脉脉”在这里是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意思.读“mài”时,意思为“血管”.  相似文献   

3.
一、揭示课题,直入重点1.学生自读自悟,自主理解各段的意思。2.点击课件第二自然段,重点介绍世纪宝鼎的样子。(1)轻声读一读,同桌合作学习,用“先写鼎的……再写鼎的……然后写鼎的……最后写……”说一段话。(2)作者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的,“象征”是什么意思?(3)“堪称”又怎样理解?为什么说宝鼎“堪称宏伟杰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以上三个问题,同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指名回答并点评。4.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找到了语感,表情朗读得好。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越读越好,教师给予鼓励。5.感情朗读达到高潮,教师小结:(配乐)是啊,整个宝…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 (屏显刘禹锡介绍,配乐《高山流水》.)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关于诗人的情感. 生: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关于背景.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板块一:以读悟诗 (屏显.)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苏轼 师:这里的“并”是合起来的意思.苏轼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学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以读悟诗. (师板书“以读悟诗”.) (一)字正腔圆地读 师:朗读古诗,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即要读准字音.我们请一位同学试读一下.  相似文献   

5.
师出示白鹭飞行图( 夕阳西使。下,暮色渐浓,晚霞如画,几只白 师: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鹭低低地掠过空际) 。 诗,你们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师:这么美的画面,可惜缺少的?了画外音。想不想给这幅图配上 生4:欣赏着这一画面,我仿一段画外音呢? 佛看到了作者郭沫若漫步在乡村(学生朗读的欲望一下子被小路上,抬头看到一只只白鹭低调动起来,他们兴趣盎然,非常投低掠过空际,快乐地笑了。入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师指名为 生5:看着这一美丽的图画,画面配音。) 我想到了一首诗:“两个黄鹂鸣翠…  相似文献   

6.
第一教学板块 :诵读——体会诗的音乐美1.教师指出读诗的方法 :一读 :读准字音 ,如“缥缈(piāomiǎo)”;二读 :读出节奏和停顿 ;三读 :读出轻重音 ;四读 :读出感情。2 .请同学们按照教师的要求自由朗读 ,整体感受诗的音乐美。教师巡视 ,寻机个别指导。3.请每组各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朗读时要注意音调和感情。不当之处 ,请其他同学校正。4 .多媒体课件 :“朗读时的节奏和重音”。第二教学板块 :讨论——品味诗的图画美1.问题 :诗作有哪些美的图画 ?2 .教师示范 ,学生发言。方法简述 :用一段精美的语言表现诗中画面 ;用画面释画面——若将你…  相似文献   

7.
孙存香  李美华 《教师》2013,(4):114-114
【教材解读】初读白鹭,给人最深印象——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好素材。【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悟结合。读中品味白鹭如诗的美,读中积淀课文如诗的语言。将诗化的白鹭与诗化的语言、音乐相融,营造“诗化”学习境界。【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②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③品悟课文,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流程设计】1.动情导入感知美出示课件一:白鹭不同姿态图师:同学们,瞧!这就是白鹭。它们有的翱翔碧空,有的凝望远方,带给我们无尽的美感。在郭沫若的笔下,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文章,去领略白鹭的精巧与无穷的韵味。(点评:教者紧扣文学具有审美性这一特点,依托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多媒体展示精美的白鹭图,配以优美的导入语,一下把学生带入诗一般审美情境,唤醒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2.品味语言感受美师:品读2-5节,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精巧而充满韵味的?汇报交流:指导学生抓住四对反义词和对比、衬托写法体会作者描写精妙,感受作者内心的赞叹,感情朗读。(点评:聚焦重点,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关注言语内容的同时,关注言语形式,达到内容与形式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正>板块一:读准一首词师:(出示《浣溪沙》)谁来读这首词?大家仔细听,他是否读准了每个字音。师:大家都听入迷了,你来评价一下。生:他读得很正确。师:是的,非常正确,预习工作做得很棒。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圈出“少”)读。(生齐读)读整句。(生齐读整句“谁道人生无再少”)师:这里的“少”作“少年”意思,所以读shào。古诗词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来。  相似文献   

9.
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师:我们预习时提了什么要求 ?(把课文读顺 )读顺了吗 ?请同桌两人把课文轮读一遍,如果没读顺,停下来请同桌指导,好不好 ?  (同桌轮读课文 )  师:如果你认为同桌已经把课文读顺了,请你为他竖起“大拇指” (反馈牌 )。都读顺了吗 ?那我请一位同学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朗读 )  师:看来大家真是读顺了。谁知道“恢复”是什么意思 ?  生:“恢复”是指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师:从“湖面恢复了平静”我们可以推测湖面是怎样变化的 ?  生:湖面开始是平静的,后来失去了平静,最后又恢复平静…  相似文献   

10.
师:今天学习一首写渔人驾着小船在江面捕鱼的古诗,题目是《江上渔者》 ,这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诗作。“江上渔者”是什么意思 ?   生:在江面上捕鱼的人。   师:在江面上捕鱼的人怎样呢 ?请小朋友打开书,听老师读诗,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学生听读 )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这首诗,读准每个字音。 (学生朗读 )   师: (指鲈鱼图 )这就是鲈鱼,很多人喜爱它的鲜美味道。“但”是什么意思 ?请结合前后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A.只,仅 B.但是,可是   生:“但”的意思是“只,仅”。   师:怎么朗读这两行诗 ?请看屏幕…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两个字,会写“繁”“漫”“灭”等8个字,理解“永不漫灭”“思潮”“风雨”的意思。2.朗读背诵三首短诗,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3.体会诗歌的情感,联系自己的感受,练习写诗句。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读诗学词1.复习导入,对比区别。谈话交流:本学期第一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请同学们一起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这节课我们学习《短诗三首》,这三首短诗,不是古诗,而是现代诗,现代诗是怎样的格式,又有什么特点呢?请你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三首短诗。  相似文献   

12.
郁虹 《小学语文》2011,(4):36-37
一、以读为主,读须有层次 片段教学设计一:1.借助课件,配乐朗读。2.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3.读准词语“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4.分析字形,理解字义;齐读词语。5.读《渔歌子》全词。(1)师:你发现古诗和词有什么不同点吗?(2)师:诗有诗的韵味,词有词的意境。我们可以浅唱低吟,也可以放声朗诵,让自己走进词的世界中去。  相似文献   

13.
思考之一:要走进文本,切莫“雾里看花”[反例《]赠汪伦》一课的教学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像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合唱一曲《朋友啊,朋友》。[点评]从课堂教学看,很“热闹”,看投影、表演、画画、听音乐等,语文课成了一个联欢活动,让人眼花缭乱。老师没有让孩子沉下心去,让孩子走进文本,只注重形式,学生的知识、语文能力收获很少,忘记了“本”。[正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课的教学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第二步,读练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3.在 ̄ ̄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第三步,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词)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2.请将4个...  相似文献   

14.
过程一“:读”近文本师:同学们,老师非常喜欢这篇名作,也禁不住想放声高吟一回,愿意听吗?生(众):愿意。师:老师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不要笑话老师的太投入哟!(师饱含深情,抑扬顿挫地朗读,时而低回,时而高亢,时而呼喊,时而奔放。生听得如痴如醉。)师:谢谢!怎么没有人笑呢?老师读得真的那么感人吗?生1:我笑不出来,心里沉甸甸的。师:你认为苏轼面对伤心和痛苦,仅是伤感流泪吗?生2:不,他后来变得豁达了。师:你们的感悟能力非常强。现在让我们先来齐诵这首感人肺腑的词。过程二“:读”进作者师:苏轼写这首词是什么时候?生(众):丙辰中秋。师:既然是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日渐深入,朗读教学已成为一个热点。面对“读”领风骚的热闹来一次冷思考,我们会发现,一些朗读指导注重形式,注重技巧,忽视学生内心与文本、与作者、与生活交流对话的体验,以致朗读成了有口无心的“假朗读”、蜻蜓点水的“浅朗读”、矫情做作的“伪朗读”,甚至是雁过无痕的“空朗读”。显然,这几种朗读现象,偏离了文本的内涵与情境。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日子,学校举行校园公开课大赛,参赛者纷纷以“有感情朗读”作为决胜筹码,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当老师一提到“有感情朗读”时,学生便有模有样地拿腔作调读文章. 什么是“有感情朗读”?课标中讲到“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拿腔作调,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17.
一、揭题 二、讲读第一段 1.(抽读第一段)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这儿连用了三个“没有”说明什么? 2.“茫茫”写出了大戈壁什么特点?“浑”是什么意思?“浑黄一体”呢?课文中哪句话具体地写了“浑黄一体”的景象?(出示灯片,引导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环境的恶劣)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实录]一、梳理文本,入乎其内(师生一起学习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与王佐良的《上图书馆》。落实第一个板块,有作者介绍、生字学习及“拥书万卷”“望洋兴叹”等语词解释。)师:下面,我们围绕主要问题,把握文本概要,梳理两篇课文的主要观点,思考用以支撑作者观点的读书经历或经验叙述有哪些内容,作者是针对什么现象或问题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术前:在朗读中发现——病人?军人!(课前板书:朗读、发现)师:今天我们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叫什么?生:朗读。师:第二件事情叫什么?生:发现。师:(板书:病人)这两个字会读吧!一起读——生:病人。师:你对病人有什么印象?用一个词语说一说。  相似文献   

20.
《揠苗助长》是一篇经典寓言,薛法根和戴建荣两位名师都执教过,有意思的是他们都把“揠”字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同样选择了指导学生讲故事这一教学手段,但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精彩. 1.“揠”字教学片段 片段一 (薛法根) 师:上语文课首先要识汉字.(板书“日”)认识吗?下面加个“女”,认识吗?“要”读yàn,安静、安宁的意思.(生读) 师:再加一个框“亡”,这个框也是一个字,读xì,加框后“匽”还是读yàn,是把东西藏起来的意思.再加上提手旁,合成一个新的字“揠”,读作yà.(生读) 师:汉字非常神奇,有许多汉字是由独体字一个个合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