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奖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是瑞典著名的发明家和化学家。他一生主要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共获得无烟火药等85项发明的专利权。诺贝尔热爱和平,希望用自己的发明消灭战争、造福人类,因此于1895年11月27日立下遗嘱,捐献价值920万美元的财产作为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方面“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后来瑞典国家银行在1969年又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在每年的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举行,获奖者被授予一份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83-184
5月30日,瑞典电影周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揭幕,整个电影周持续至6月5日,在北京、上海和成都同时举行。电影周集中展映了《霓虹心》、《乒乓男孩的烦恼》、《不义之财》、《小丑之夜》、《地下理想国》、《女孩》、《永恒时刻》和《噪反城市》8部首次在中国公映的瑞典经典影片。除了深受中国影迷追捧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1953年的作品《小丑之夜》之外,其他所有影片都是瑞典近年来的最佳电影代表。  相似文献   

3.
正瑞典流行音乐非常发达,是当今世界仅次于美英的第三大音乐输出国,从20世纪70年代风靡全球的"ABBA旋风"开始,瑞典流行音乐产业蓬勃发展,凭借新颖独特的实验电子、当代爵士乐、民谣、独立音乐等曲风确立了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被称为"瑞典民谣精灵"的创作型民谣女歌手苏菲·珊曼妮(Sophie Zelmani,1972—)更是当  相似文献   

4.
5月21日,中国河北杂技团“流星”节目喜获第三届瑞典“今日青年”国际马戏节最高奖。来自中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瑞士、爱沙尼亚、瑞典等9个国家的27个节目参加了此次国际马戏节的角逐。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欧洲人大量引进中国茶叶,同时也开始考虑引进茶树和茶种,希望移植这种植物。但是在相当长时间内,这种移植并没有成功。直到1763年,一位名叫林奈(1707—1778)的瑞典植物学家才得到了一株正宗的中国茶树,并将它引种到欧洲。这是欧洲人种的第一株中国茶树。中国茶树的移植是一个历史漫长的、由多数人参与的过程。据说有一位修士从中国将茶树带到法国的马提尼克岛,待到它发芽、开花,才知道它不是真正的茶树,  相似文献   

6.
陈文平 《寻根》2001,(6):93-93
说到流失瑞典的中国国宝,就不能不提到斯.赫定。一八六五年,斯.赫定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个半犹太血统的知识分子家庭。从一八九О年至一九三五年,斯.赫定曾先后五次进行中亚探险,几乎走遍中国新疆、甘肃、西藏数省。一八九六年初,他在和田东部  相似文献   

7.
作为瑞典科学院院士的那些白发苍苍的学者们的口吻三十年来一成未变。和往年一样,今年他们决定格雷厄姆·格林和霍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依然与乔伊斯、康拉德、契诃夫和托尔斯泰这些作家为伍,他们都被认为不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今年也象往年一样,瑞典科学院选中了另一个人。上星期,威廉·戈尔丁加入到亨里克·彭托皮丹、伏拉迪斯拉夫·莱蒙特和鲁道尔夫·欧肯这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这一令人敬羡的行列。这位七十二岁的英国人最初以他第一部小说《蝇王》而出名。今年的文学奖是自从1953年  相似文献   

8.
同大多数瑞典人一样,诺贝尔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他力图医治人间的不幸,用奖金鼓励一切旨在增进人们相互了解的努力。于是首先设立了诺贝尔和平奖,随后又有了其他诺贝尔奖。根据1949年11月起实施的修  相似文献   

9.
继2004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80岁高龄的瑞典籍汗学家马悦然先生的《另一种乡愁》,迄今10年过去了。马老的乡愁又增10年。何为“乡愁”?马老在《另一种乡愁·弟弟的海行》中写道:“四五岁时,妈妈给我念过一部名为《弟弟的海行》的童话组诗,那本书的插图我记得很清楚: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名字恰巧和我一样,也叫悦然,跟他最亲爱的玩具熊划船剑中国……我通过《弟弟的海行》才知道有中国这个大国。”  相似文献   

10.
李绍连 《寻根》2004,(1):43-45
中华古代民族的形成,同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形成一样,乃经历了氏族—部落—部族—民族四个阶段发展而来的。因此,民族不是同人类伴生自古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中国领土广阔,自然地理  相似文献   

11.
瑞典有一个特殊的机构,名叫“犯罪文学研究会”。研究会由13名常务会员和13名名誉会员组成。常务会员中,有6名作家,6名评论家和1名犯罪侦查学家。年终评出瑞典作家的优秀侦探作品。最近一次的获奖者是中篇小说《远离事实》的著者斯杰凡·维斯杰尔伦德。瑞典报刊直言不讳地说,当今中长篇侦探  相似文献   

12.
张建智 《寻根》2005,(1):102-103
1998年4月,一个不胫而走的消息传来,说有一位华裔血统的瑞典王子要带着他的妻子来中国寻根。时隔不久,这对瑞典王室夫妇,从遥远的波罗的海那边一个最美丽的城市,来到了太湖南岸一个并不起眼的水乡小镇——荻港。  相似文献   

13.
传奇式英雄拉乌尔·瓦伦贝里的故事李力编译拉乌尔·瓦伦贝里是瑞典商人和外交官,他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努力营救匈牙利的犹太人和被囚禁在苏联时失踪而成为一位传奇式人物。摄影师汤姆·韦赖什在布达佩斯光复前的恐怖日子里曾与这位瑞典英雄密切合作过,他怀着崇敬...  相似文献   

14.
中国首届“烟标火花国际展览会”定于九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在深圳市博物馆举行,展出烟标与宣传画千枚,火花三万枚,实物三百种.应邀参展的将有来自日本、新加坡、瑞典、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及中国大陆的著名收藏家数十人.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国际交流历史上,有学者借用郭沫若"洪流与溪涧"的比喻,形容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的文化交流在过去300年间的不平衡状况:在18、19世纪,中国文化像"洪流"一样涌向俄罗斯,而流入中国的俄罗斯文化却十分有限;到了20世纪,俄罗斯文化像"洪流"一样涌向中国,而流向俄罗斯的中国文化却像小溪。进入21世纪,在中俄互办"国家年"的框架下,在俄罗斯大规模、高水准举办的"中国文化节",表明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均从溪  相似文献   

16.
1921年仰韶文化的发观,结束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历史,而其发现者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1960)由此获称“仰韶文化之父”。  相似文献   

17.
马普萨拉曾是我读书的地方,一座离斯德哥尔摩约70公里的大学城。那是一座幽静的城市,过去曾是瑞典的首都。城币不大,二、三十万人口,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就可以从城市的一边到另一边。乌鲁萨拉大学建于1477年,是北欧第一所大学。那时瑞典还处在中世纪,大学的建立使这儿成为瑞典的学术中心,这是乌鲁萨拉大学的第一次辉煌。当时北欧的政治状况是丹麦和瑞典两个强国争霸。瑞典抢先获得罗马教皇的批准建立大学,两年后,丹麦建立哥本哈根大学。宗教改革之风吹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乌普萨拉大学名存实亡。本来,乌普萨拉大学和中世纪欧…  相似文献   

18.
正德国剧作家、诗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1956)同所有艺术大师一样,目光远大,襟怀宽广,如海纳百川,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吸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作为营养,化为自己的艺术血肉。他不仅批判继承了欧洲的戏剧传统,而且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中汲取精华,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别开生面的戏剧理论和舞台艺术。从中国戏曲中发现"陌生化效果"布莱希特是戏剧艺术的革新家,他打破亚里士多德关  相似文献   

19.
看鲁纳石碑     
刚去瑞士时,我曾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文学系当过一年的访问者。有一天,系里的英格玛·奥古林教授说,想请我周末到城外去玩玩,我欣然答应。四月,北欧的春天刚刚来临,车向斯德哥尔摩郊外驶去,大片绿色的原野,到处是星星点点刚吐蕊的黄色小花。沿路的景色令人心醉,就象法国画家巴比松笔下的油画一样。车在画中行,人在天地间。瑞典人似乎并不特意圈起一些小山、小河、小树林,对之精心培植,然后将之称为公园。他们致力于把整个国家建设成一个大公园,到处都有草地、森林;到处都有湖泊、岛屿;有看不完的绿色,吸不够的清新。人们生活在…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份不错的职业,”在瑞典电视台当了30多年翻译的莫尼卡·希尔这么说。她满腔热情地谈起语言、词语,谈到尽力想像他人是如何表达意思的。莫尼卡说自己获得瑞典电视台这份工作,是非常幸运的。她以前学习英语和法语,本当最终会寻到一名语文教师的职业。但有一天她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一个专辑,报道翻译们头戴耳机坐在那儿,边听磁带录音机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