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研究存在两种观点,即教育者主体论和双主体论。两者争论的焦点是教育对象是否应该以及能否成为教育主体。事实上,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并非从一而终,也不是绝对的一方完全服从另一方的主次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双向互动的关系。在教学中,只有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灵活进行角色互换,实现双向互动,才是应有之道。  相似文献   

2.
体育具有生命性,是通过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唤醒人生命自觉的一种有效活动方式.把叶澜先生提出的生命教育理念延伸到体育领域,在生命教育的语境下去解析体育,从而提出体育具有生命教育潜质:体育是引发生命潜在素质的教育手段,是感知生命的道德教育手段,是对生命冲动的引导与诠释手段,是全人教育的手段.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体育体验,将所获得的所有情感体验视为对生命的一种直视和触摸,是感知生命真实存在的重要途径.实现生命教育与体育的融合,在体育体验中感受生命的灵动、体悟生命的真正内涵,是发展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的拓展.体育理应成为生命的诗意栖居地.  相似文献   

3.
受实证主义知识观影响,当代教育成了一种主要由科学思想支配的活动方式.对教育片面的认识导致了教育功能意蕴的缺失.教育的前提、对象和结果都是活生生的单个人.教育是主体生命投入,在体验、对话、交往中开启人的蒙昧,教人以自由精神,继而唤醒人的灵魂,赋予人不断创造自己和生活的意识与能力,让人不断走出自我,建立更广阔意义上可能的我、可能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儒道释生命哲学是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精要所在,本文在论述生命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把握儒道释三家生命哲学文化的脉搏.在其视域下,后疫情时代可从构建生命教育多元课程,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探索主体间性生命教育教学模式;家校社携手共建育人体系,形成生命教育共同体等路径促进生命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国家起步,到80年代逐渐推广,至90年代台湾地区大规模、有系统地开展。而有了华人地区本土化的生命教育,也大大推进了生命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生命教育现状的研究,将生命教育定位为一种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和一种生命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每门学科都担负着生命教育的责任和使命。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生命教育的蒙蔽和缺失,高中英语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民主化教学;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生命的素材,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生命的目的,教育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自由教育就是以自由为目的的教育.自由教育以自我为教育的对象,是一种自求自得的教育.自由教育需要民主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教育生态观是一种系统、和谐、整体、相互联系的教育观.它强调开展教育活动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旨归,强调教育活动各基本要素之间要统整、动态、协同地联系与发展,这既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又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各基本要素要积极参与,同时需形成一种整体关联、动态平衡、协同演进的生态关系,才能使教育活动更具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教育主体和被教育者的整体情况,本文着重论述主体间性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否会影响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和主体间性对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特殊性。以及在主体间性观照下,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影响人的最大限度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0.
教育尊严即教育场域内生命个体享有的、区别于物和其他生命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尊贵和庄严.教育之所以为人尊敬,就在于其强大的无可替代的内在尊严.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所谓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冲突,而是尊严和人格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哲学主体间性研究给我国当前教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但主体间性在外语教育方面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关注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的生命个体的价值取向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分析主体间性的教育哲学思想,结合RICH教学案例,探讨RICH教学模式是如何建构主体间性并使之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师生共享生命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在公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安院校肩负着"全日制"普通教育学习与"岗位教育"培训人才、提高警察战斗力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任务.但无论从哪个层次上来说,如果忽视生命教育,将容易造成我国年轻一代警察缺乏对生命理性的、科学的认识,使年轻的警察缺少对生命的敬畏和必要的尊重.本文探讨了公安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几种融入生命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教师生命意义的遮蔽与彰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命意义表现出一种对已有存在状态不断否定和对新的存在状态不断创造的超越性.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审视教师的生命意义对于教育实践来说极为重要.但令人遗憾的是,教师生命意义在不自觉中被遮蔽、被边缘化了,具体表现为教师工具化、教师教学"表演"化以及教师生活世界殖民化.教师的生命意义必须彰显.彰显教师的生命意义可通过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关注教师的个人化实践知识、实现教师合理化交往行为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高校的根本性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灵魂,其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教育的和谐与否。德育的人本追求要求要着眼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即德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教育。生命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的价值追求。把生命教育纳入德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和德育和谐度,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5.
信仰是人时其自然生存有限性、自我能力有限性和社会存在有限性的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她是个体对待、善待生命的根本态度,既是以承认生命的有限性为前提,又是以认同永恒价值或终极意义的"存在"为理论基础,简言之,信仰是对生命的不朽的精神追求,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据.没有信仰的寄托,人只能沉溺在世俗的物欲横流之中,沦为无根的精神漂泊者.在教育生活和实践中,也缺少不了信仰.教育哲学恰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这一信仰-确切的说是教育信仰.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家梁漱溟的教育本体论思想是与其哲学本体观相一致的,强调对受教育者生命的关注.教育的目的在于成全生命、教养生命,情意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教学实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强调亲密师生关系的构建;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沟通教育与生活的距离.梁漱溟生命教育本体论与当今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紧密相连,对现代教育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学生身心发展问题与行为问题的增多,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生命教育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的基础上,应重点把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生命自觉主体作为教育的目的,激发学生生命潜能,唤醒生命自觉意识,帮助学生成长为有理想追求、有健全人格、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对思政教育体系改革和实效性提升,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和健康氛围营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代高校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可从自然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价值生命教育四个方面进行内容设计,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模式和加大教育合力以提升生命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生命化教育是近几年推出的一种教育理论,它是针对我国的教育现实中生命教育的缺失而提出的。在对生命化教育理论做了深入研究之后,笔者结合大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提出了大学语文生命化教育的概念,并在大量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原则做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在大学生群体中深入开展生命教育,是兼顾大学生健康成长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在对生命教育内涵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所面对的教育内容、课外实践活动、利益相关者协同性不足等困境.尝试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提出创新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强化课外实践活动、"一主多元"的利益相关者多维协同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