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三棒鼓"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土家族"三棒鼓"作为一种地方曲艺,在长期发展、传承和嬗变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具有民俗民风的叙事性、歌舞技艺的表演性、独特风味的音乐性、群众生活的娱乐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等艺术特征,而且也是土家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三棒鼓,又名花鼓。它广泛的分布于我国各个地区,如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摆手舞是流行于湘西、鄂西、渝东南土家族地区的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它融土家族歌、舞、乐剧及民间体育、娱乐于一体,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本文以现有的在摆手舞的基础上创编出了三套集摆手舞的基础动作、韵律、体操的特点于一体的土家族体育健身操为例,分析土家族摆手舞在现代变异中的操化趋向。  相似文献   

4.
"咚咚喹"是土家族独有的一种民间乐器,因制作简单,容易学会,所以在土家族地区广泛流传,深受土家族人喜爱。"咚咚喹"作为土家族音乐的一种外化形态,有其独特的结构、句式与演奏形式,同时它联系着土家族习俗、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承载了土家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它除了人们娱乐或传递感情外,还具有土家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十分吻合中国古代朴素的音乐美学观。  相似文献   

5.
领域相当于古代的巴国、聚居于湘鄂川黔四省接壤地区的土家族,将白虎作为其祖先加以崇拜,自称是白虎之后裔。但在土家族人当中,并不是所有的土家族人都崇拜白虎,有一部分则以射杀白虎著称。为厘清这种相互矛盾现象的原因,有必要对土家族的"白虎文化"进行简要的阐释。"白虎文化"在土家族文化中占据着显要而神圣的地位,并深深根植于土家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边邻地区,几千年来,土家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自土家族形成以来,专家、学者对土家族的文学、艺术研究非常重视,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支学术研究队伍。20世纪80年代以后,土家族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土家族文学、艺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土家族文学、艺术的研究,虽然还不太成熟,但从所使用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上观察,已经逐渐丰厚起来,值得我们去做一番巡视。  相似文献   

7.
湘西土家族“摆手”的文化意蕴及健身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屈杰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5):117-119
“摆手”由摆手歌和摆手舞组成 ,它不仅是湘西土家族群众所喜爱的传统体育舞蹈 ,而且是湘西土家族的优秀文化之一 通过对土家族“摆手”的原始文化因子进行分析 :摆手歌充分凸现了土家族文化的人性意识 ;摆手舞基本的动作“同边手”是土家族群众以娱神到娱人为目的 ;摆手舞所展现的“群舞”则是人本质力量的展示 摆手舞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8.
贵州土家族人口众多,且多分布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构成了武陵山区土家族聚居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族源与古代巴人、濮人、蜑人、賨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以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为视角,对贵州土家族族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结合"土家"称谓的历史发展进一步印证了贵州土家族族源。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土司音乐制度是封建王朝在土家族地区实施的一种民族文化政策,是土司对土民的一种文化管理措施。与前朝相比,明清时期的土司音乐制度较为完善,它包括了土家族土司巫术与占卜音乐、土司部族战争音乐、土司消灾禳解音乐,同时还包括土司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时的祭祀音乐,形成一套完整的宗教、民俗、军事仪式音乐制度。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对土家族土司音乐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土家族土司统治时期所反映土家族人生活的民俗音乐、仪式音乐与典型的土司祭祀音乐等,都突出体现了土司音乐受到政治的影响、宗教的渗透和经济发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10.
溆浦三棒鼓是流传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的一种集歌唱、伴奏、表演于一身的走唱类民间说唱艺术。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规范的唱词格式、短小精致的歌唱旋律、质朴抒情的演唱风格、简单规范的伴奏、严格的表演程式和精彩刺激的抛刀表演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打镏子”又名“打家伙”,是流传于湘西地区的一种古老的土家族打击乐。当代诸多民俗、民族学家和音乐学家对土家族“打镏子”的研究成果蔚然,他们积极整理和挖掘“打镏子”的演奏技法、乐队组合、曲牌、结构等艺术特征,使土家族“打镏子”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增添了光彩。“打镏子”不同于别的门类的打击乐,它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并且有一定的和声效果。如果自己参与实践,就会觉得妙趣横生,其乐无穷。一、“打镏子”在湘西有多种称谓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打镏子”又称“打家伙”、“打土挤钹”、“打钹锣”等。据民俗、民族学家考证…  相似文献   

12.
黔东土家族“肉莲花”的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军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4):103-104,124
“肉莲花”是流传于黔东土家族的一种传统体育舞蹈,其动作粗犷,神态自然,表演独特,深受黔东土家族人的喜爱。在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挖掘“肉莲花”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对于保护和发展黔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伦理观主要是指体现在土家族民间文学中人与自然环境如何相处的一系列思想及行为规范。人与自然的互利发展是土家族民间文学生态伦理观的终极指向,这种人与自然共生互利才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伦理主体的精神价值培养,对于当前推动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乃至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教育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古老的民族,该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已经在湖南湘西生存了2000多年。目前的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湘西的各个地区,在湖北省也有土家族与苗族、汉族杂居,各个民族和睦乡土,生活非常和谐。土家族是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民族,每一名民族成员都能歌善舞,其中的摆手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土家族人勤劳而且勇敢,该民族的摆手舞就是劳动生活的艺术写照,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闹灵是融歌、诗、舞于一体用于悼念亡人的歌舞.作为在土家族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的习俗,在其艺术鉴赏意义之后,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民俗意义.从民俗表象上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土家族人“送亡人”和“还人情”的意义表述.在形式上表现了一种民间信仰场合中的“娱神娱人”的表演仪式.从结构分析,闹灵场域中存在着三种信仰力量,即土家族民间鬼神信仰、生活文化习惯以及官方儒学正统影响力.作为一项仪式时,闹灵是土家族叙述、实践和隐喻其世界认知符号体系的一种文化表演.  相似文献   

16.
沅江三棒鼓作为一种有几百年历史的民间传统曲艺,曾在沅江市广泛流传,境内赤山岛最为盛行,探索其历史源流、表现形式和人文背景将有助于了解地方文明,进一步达到保护三棒鼓这种濒临灭绝的地方非物质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摆手舞"是当地一个较为重要的文化形式,体现在它的普遍性和典型性上,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土家族的信仰、文化和民俗特点。摆手舞在2006年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申报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足以可见当地土家族人民对摆手舞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8.
牛角号,是用天然水牛角制成的吹奏乐器,早期用于狩猎、战争、祭祀等。它在湘西地区主要“存活”于土家族的祭祀、巫法等活动之中,为土家族梯玛(土家族法师)所“操控”。本文首先从乐器本身和音乐本体层面入手,探讨作为乐器的牛角号,所涉及到的形制、形象、曲调形态特征等方面的问题。其次从文化层面切入,探究作为法器的牛角号,它在仪式中被赋予的特殊功效和所达到的功能效应;以及作为身份象征的牛角号所涉及的一些性别“禁忌”问题。通过对两个层面、三个问题的探讨,试图展现湘西土家族梯玛牛角号的音乐文化全貌。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4,(13):F0003-F0003
湖南省保靖县实验小学始创于公元1746年(乾隆十一年),前身为莲塘书院。风雨变迁,几易其名,1962年4月1日,更名为“保靖县实验小学”。现有在校学生3232人,90%为土家族、苗族儿童,46个教学班,在职教师176人。是湘西地区一所百年老校。  相似文献   

20.
贵州土家族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土家族研究是整个土家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贵州本土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贵州土家族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恢复黔东北地区土家族的民族成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土家族研究的进程,为宣传贵州土家族和土家族地区,为贵州土家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