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哲学的西方思想根源,介绍了它的经验主义、统一科学和价值自由等主要观念,在此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后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四种观念和六大研究论域。文章认为,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对于阐明哲学之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增强社会科学实践方法论的自我意识,重新定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逻辑经验主义,是到今天还在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中产生巨大影响的哲学思潮。他们的哲学任务,在于研究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问题,在于考察科学知识的基础和目标。介绍了逻辑经验主义运动的两个主要阶段,即逻辑实证主义和物理主义。指出了逻辑经验主义在这两个阶段所暴露出的问题,并对逻辑实证主义和物理主义分别做了理论批判。  相似文献   

3.
客观性概念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性概念是科学哲学领域的核心概念。随着科学哲学的发展,客观性的含义也不断发生变化:逻辑实证主义主张反映论的客观性,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将客观性归结为社会利益,后SSK(Post-SSK)则将客观性定位于科学实践之中。与前两者相比,实践客观性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默顿学派的形成及其对科学社会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默顿是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由其开创的对科学进行体制化研究的道路一直沿着他当年确定的方向在前进。同时,默顿通过培养研究生和不断呼吁对科学社会学的重视,最终形成了以实证主义的哲学立场,对科学进行体制化研究为特色的默顿学派,对科学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要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针,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的发展规律.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社会科学研究依赖于正确的、不断发展的方法论指导。当代社会科学问题的系统复杂性特征,正不断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提出新的挑战,并且进一步要求我们进行科学哲学的反思与探索。文章通过分析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方法论面临的挑战,提出学科综合集成以及交叉融合是建立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重要原则,并结合国内学者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提出了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体论因形而上特征成为哲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形态,但形而上的特征也使本体论逐渐远离现实和经验世界,因而被束之高阁甚至被拒斥于科学大门之外。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哲学,在现代物理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以科学和理性主义为指导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和困境并日渐衰落。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实践过程为本体论和经验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统一提供了思路,重建本体论以及协调本体论和经验主义的可能方向则在于认识的动态化、主体化和过程化。  相似文献   

8.
童童  赵超 《未来与发展》2015,(3):25-30,65
学科既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组织模式和实践模式,同时也成为现代社会中人类知识本身的构成方式。学科的社会学研究最早始于以默顿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研究纲领,而后经历了以库恩为代表的后实证主义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批判性反思,并在当代布迪厄等人的综合性视野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向传统的教育管理学提出严峻的挑战.理论运动提出了管理事实与价值分离、假设-演绎系统、科学理论再造教育管理实践等一系列核心观点.理论运动对教育管理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该文着重回顾了理论运动的起因、背景,并对其核心思想、缺陷等进行了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科学是一门包括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哲学、语言学、人类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的诞生与发展对当代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成为当代科学哲学的一种新趋势。认知心理学家普遍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反心理主义的做法,强调研究人的心理过程,把认知过程看作是一种能够用符号表征外部环境事件和自身的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知识的表征、问题解决与推理、模式识别、记忆学习、语言问题等不仅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应该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问题。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知识、概念、…  相似文献   

11.
梁金贵 《科教文汇》2007,(7S):175-175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要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针,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的发展规律。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理解——立足于“此在”即人的存在及其活动理解和认识自然科学,有助于沟通与弥合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事实与价值、客观与主观、科学与人文等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和冲突,与此同时也提供了迥然不同于长期流行的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对自然科学的一种新的诠释,开启了“另一种科学哲学”——科学诠释学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和后实证主义的兴起,科学在整个人类文明中地位及科学与文化关系日益成为科学哲学研究的主题。文章致力于探讨后现代科学知识文化研究的广泛的社会、政治和科学理论背景;分析科学知识文化研究的主要内涵;并从现代与后现代的讨论中引发对科学理性与人类“生活世界”的关系及对科学知识文化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简论科学本质观的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本质观是人们对科学本质问题的认识。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来看,可以把科学本质观分为传统的科学本质观与现代的科学本质观两类,传统的科学本质观主要有经验主义科学本质观、理性主义科学本质观和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本质观;现代的科学本质观主要有证伪主义科学本质观、历史主义科学本质观和建构主义科学本质观。文章粗略地分析了这两类科学本质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客观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逻辑实证主义忽视认知主体的力量,把客观性视为一种统计学上的平均,其目的是消除和控制情感、偏见或利益的导向,结果之一就是认知者的社会文化背景被化归或消失,认知者或观察者逐渐消失,成为一种自我记录的装置.社会建构主义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调认识中的主体力量,视客观性为一种社会建构,客观性变成一种修辞学,一种权力,结果是滑向相对主义,并把科学意识形态化.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实证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处于问题的两个极端,关键问题在于它们都是脱离了科学实践去考察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不管是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确定性的实证追寻始终是科学事业的核心灵魂,自然科学研究事业正是在对"确定性"进行不断实证追寻的灵魂指导之下,建立起经典的理论大厦,使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获得了社会大众的认可,取得了强大的话语霸权。但在社会科学追寻确定性的研究道路上,不同派别各有不同的研究方式和思想主张,充满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的争论历史。  相似文献   

17.
意义和意义理论是当代许多哲学派别和哲学家从事哲学研究时不可或缺的部分。赖欣巴哈从对意义的概念分析入手 ,对意义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 ,指出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真理的意义理论的证实原则所遇到的困难。为克服其困难 ,他将自己的概率理论运用于意义理论提出了概率的意义理论 ,使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对意义理论的发展和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50年代,弗兰克率先在科学哲学界提出了类似于后来出现的"历史主义"的一些观点.虽然属于逻辑实证主义阵营,但他的视野不像一般的逻辑实证主义者那样狭窄,只注重对科学进行逻辑分析,而是在进行逻辑分析的同时,也重视对科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的考察.早在维也纳时期,弗兰克就已经开始从较为广阔的视野来研究科学哲学问题,后期的工作则更加接近历史主义学派.因此,可以认为,弗兰克在科学与哲学之间初步架起了桥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介绍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化学教育家、科学史家张资珙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基础和相关工作后,分析他从科学思想史进路和实证主义编史学进路于中国科学史研究领域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从而说明西方科学史研究理论亦能成功应用于中国科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哲学在20世纪20、30年代发展壮大以来,发展迅速,流派纷呈。主要产生了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等流派,他们围绕着科学的划界标准、科学的发展模式、科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有效探索,并产生了各自的科学观,试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