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异化劳动,指出了劳动应该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这部著作存在着逻辑矛盾。马克思正是在解决这些逻辑矛盾基础上创作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出了实践的概念,又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与再生产”的概念,与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劳动”、“实践”、“生产和再生产”这三个概念彰显出主体的立场的不同,体现它们深层的内涵也不同。马克思就是在逐渐深入研究这三个范畴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分解式研究成果汗牛充栋,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则鲜有问津者。安庆师范学院院长汪青松教授独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的突出特色,正如时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的李忠杰教授在序言中所说的:“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这种整体性考察体现了“立足中国国情与具有世界眼光的统一”、“历史透视与现实分析的统一”、“注重实践与理论升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张一兵教授的《西斯取第人本主义经济学的哲学解读》已先期布告,以见编者重视。丛大川教授也是哲学界知名学者。他对“实事求是”的学理研究,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精髓联系,认为哲学为改变世界的实践提供“应然”的价值观念,提出一个提“是”创佳的理论范畴。尚东诗则有“意义先于是”的说法,认为意义(价值)是“实事求是”发生的逻辑根据。毋庸置疑,本期的三篇哲学论文都有些读头儿。高校合并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触及办学体制的重大举措.我校正面临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际遇。校长杨作龙教授《地方高校联合发展理论探讨》一文,以“远取…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资本论》的哲学底蕴与现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马克思“早年实践观———中年唯物史观———晚年世界历史观”的哲学思想精华,集中体现在《资本论》的整体创造过程之中,《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表作,而且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制高点;2《资本论》中蕴涵着创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马克思构想”,从哲学高度解读“《资本论》的逻辑”,从理论上再现“马克思辩证法构想”,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的思想基点;3对于马克思唯物史观来说,早期手稿只是思想萌芽形态,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则是核心原理形态,只有《资本论》历史观才是系统展开的发达机体形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关乎“实践”的哲学,马克思的“实践”是一种有着具体历史内容的人类社会活动。文章对“实践”一词进行了溯源,并围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两个文本中的“实践”概念进行考察,梳理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实践”概念的二重解读。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⑴与段、奚二教授把马克思在《手稿》中讲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及其解体这一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作法进行商榷;⑵与段、奚二教授把马克思在《序言》中讲的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三种生产方式与《手稿》中讲的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三种土地所有制的原始形式相混同的观点进行商榷;⑶与奚文对马克思的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之间的关系的不正确理解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正> 本期推荐的哲学文章,分别对基本理论提出探讨性意见。《人类实践的两种最基本实践形式及其关系》认为,尽管科学实验自产生以来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应该肯定它是人类实践的重要形式,但仍然不能与人类的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这两种最基本实践形式相提并论。《事物的发展变化与事物的动态变化》从整体性理论着眼,质疑“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这一古老哲理。《世界究竟何处来与归?》对老子的宇宙论做逻辑辨析,说是道先于天地的“先”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学者普遍将“实践”视作马克思人的本质的本体论蕴涵这一研究现状,笔者经过考察认为,对马克思人的本质问题的学术研究在研究方法、逻辑结构以及认识目的三个方面存有局限,通过综观原著得出结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两处论断均非本质论,前者处在人类学层次,后者处在社会学层次。  相似文献   

9.
究竟什么是数学文化课?高品质数学文化课究竟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究竟如何设计和实施高品质数学文化课?这是近年积极探索“数学文化进课堂”实践的广大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也是热切期待得到回应的问题本刊曾经在2018年第1期和第9期先后刊发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铁安教授的《如何理解“数学文化课”的内涵与价值》和《究竟如何塑造优质“数学文化课”》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从本期开始。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2008,(3):9-11
《数学教学改革三十年:现实与实现——来自“青浦实验的新世纪行动”》一文我们将分期连载,本期刊登的是文章的第一、第二部分:“背景:从学会教学到学会学习”“现实:学与教的水平演变”,以后,我们还将刊登文章的第三、第四部分:“实践:两种教学方式的较量”“实现:教师学习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1.
以实践的科学规定来导向唯物历史观,以历史唯物主义来还原实践的具体形态,这是马克思哲学新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两种理论视野。这两种理论视野之间的转换,既非马克思不同世界观之间的完全“断裂”,也非马克思世界观内部的简单“平移”,而只是同一新世界观内部的两个基本视野之问的转换。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形成时期的这两种理论视野,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先后提出了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两次论断的着眼点从“类”转变为“社会”,出发点由人自身转变为实践,这种嬗变体现了马克思由人本主义逻辑框架向历史唯物主义逻辑框架的深层转变.这一逻辑转换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系主任陈先达教授等撰写的《被肢解的马克思》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考察马克思的形象在西方思潮中发生的变形,剖析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和歪曲,通过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命运的思考,展示了马克思“无产阶级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揭露了西方学者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和现代新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重建”的荒诞性,西方马克思学家编造的“两个马克思”、“第三个马克思”等神话,以及把马克思主义说成一种“新宗教”的企  相似文献   

14.
关于研制《三年制幼儿师范教学方案》的报告全国“幼师教学方案”课题组张宏亮执笔编者按:本期“办好幼师学校”栏目,我们刊发“关于研制《三年制幼儿师范教学方案》的报告”和“我国幼师教学计划历次变革浅析”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关于研制《三...  相似文献   

15.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邀请来自高校的名家作为本栏目嘉宾,这一期我们请来的是重庆师范大学的教授莫怀戚老师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老师。这两位老师都是卓有盛名的作家、教授,莫老师的《散步》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他也曾经为我们的《课·高》开过专栏;孔老师做了中学老师再做大学老师,他的《遥远的高三八》《47楼207》将高中与大学生活幽默而淋漓尽致地表现,相信不知道的人很少。本期“我的大学策划”即由两位嘉宾从数百封稿件中择优选出。  相似文献   

16.
肖中 《现代教学》2007,(1):76-76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上,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信给他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被评课者质疑“不像语文课”“老师的主导作用何在”,然而学生则感觉“我们从来没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提纲》是围绕“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的。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感性关系和思维关系三个层次,其中实践关系是感性关系和思维关系的基础。马克思分别阐述了对象世界和主体世界的三个层次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上,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精读了衣俊卿教授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后,从如下方面讨论了斯大林主义与东欧人道主义化的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斯大林化”时代“斯大林主义”的“要害”和“恶果”;(2)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全面异化”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之的“人道主义批判”;(3)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哲学”,绝非“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回到青年马克思”,为实现“国际人道主义”和“自由人联合体”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本刊去年第3期摘录了陈先达教授《漫步遐思》一书的部分篇章。《静园夜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陈教授自述“是我继《漫步遐思》之后的另一本哲学著作”。二者有共同的特点: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干预生活。但《夜语》在内容和题材上又有新的拓展。本刊选录其中的三节,与读者共赏。利益不是个人脚上的鸡眼人们奋斗争取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有些论者乐意引用马克思的这段名言,仿佛马克思主张任何时候都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这当然是误解。关于利益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两种不同说法。他们批评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