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常,人们很难将自卑与大学生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部分大学生的自卑心理还相当突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一个特定的生长年龄段和生活环境之中,因生活、人际关系和环境等方面遇到挫折而形成自卑心理障碍,不仅给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痛苦,影响学业...  相似文献   

2.
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困扰和影响大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自我为中心、自卑心理、恐惧心理、嫉妒心理、多疑心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常见障碍。充分认识这些障碍,并正确地加以自我调适,对促进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岳红印 《文教资料》2010,(19):223-225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已成为高校研究的重点。然而由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恐惧与逃避、孤独与自卑、嫉妒与猜疑、敌视与冲突、追求功利、自我欣赏与高傲等一系列不和谐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这些不和谐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切实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力争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为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4.
许多贫困大学生在经济压力、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自卑心理、闭锁心理和悲观情绪.高校资助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却未能很好地关注到贫困大学生内心的感情体验,也没有将发展他们的能力素质与拓宽人际交往圈统筹起来.高校可以借鉴历奇教育的理念与活动形式,在心理资助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体验,建立能力素质提升与人际关系拓展有机统一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既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研究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意义重大。国内对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卑心理的表现、造成的影响、形成的原因及调试的措施等方面,这些研究普遍存在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经验总结多、理论探讨少,重复研究多、创新研究少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辩证地看待自卑心理的影响,加强定量与理论研究,提高研究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使用廖友国编制的《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问卷》和赵菊编制的《人际关系满意感量表》,对219名福建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一般,情感投入最高,行为投入最低,户籍、年级和专业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意感高,对人际关系的互利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道德素质感到满意,而对人际交往中交际屏障和差异冲突的不满意感少;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人际关系满意感及其部分因子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相似相容因子对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对经历相似性和心理关系相容性的满意感越高,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学习行为,在学习中采取更多的策略,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自卑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表现,这种心理表现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有效预防与干预自卑心理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在详细分析大学生自卑心理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6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了解自我概念在个体人际关系发展中的影响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概念总体比较积极,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部分人际关系不佳的人群;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自我发展意识日益增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内在自我期待与外在的实际行为、自身的发展水平及社会的要求等都存在着矛盾与不平衡,随之而产生了大学生对自我的否定与内心的自责与痛苦,即自卑心理。自卑是影响大学生走向成功的最大敌人。长期自卑不仅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其身心健康,还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自卑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个体自身因素等方面。克服自卑心理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感与自尊、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心理影响因素。通过对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满意感量表、自尊量表(SES)、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自身的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尊水平也居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大学生的控制源更倾向于内控;自尊、心理控制源与总体人际关系满意感及其各维度均达到显著的相关,且对它们也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大问题,在各种困扰大学生生活的因素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目前引起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环境和交往地位的变化,教育体制和成长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等。针对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必须采取积极地措施,诸如帮助大学生认识、选择和处理人际关系,引导大学生适应人际关系的新变化等等,从而指导大学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argues the need for theory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raining. Criteria, based on the four major divisions of philosophic inquiry (ontology, logic, axiology, and epistemology), are presented for assessing the substantive adequac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raining theories. Three view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Ivey and Authier's Microcounseling, Kagan's Interpersonal Process Recall, and Strong's Soci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are then examined using these four criteria.  相似文献   

13.
现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际交往也日益频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成了人们社会生存所要具备的重要因素之一。面时复杂的社会现实,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和欲望,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信任缺失的行为现象。因此,建立完善的信任机制,是人际交往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发展中人际交往走向成熟的重要标签。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医学贫困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归因、分型与相关因素,采用多种心理量表与问卷对有不同程度交往心理困惑的302名贫困生进行交往心理状况探查。结果显示:贫困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敏感型、孤独偏执型、交往焦虑型、羞怯恐惧型、嫉妒怨恨型、多疑戒备型、虚荣攀比型等心理障碍。所以,人际交往的自我认知与交往能力、情商水平、人格的差异等主观因素是贫困生引发各种交往心理障碍的主要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不仅对构建和谐校园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学生健康成才也有很大影响。当前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着自卑、自负、猜疑等主观方面的问题,网络的普及也影响着大学生交往方式和手段,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要增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观意识,学会善于体察别人的真正需要,学会与各种性格的人打交道。  相似文献   

16.
社区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矛盾的实质是不同个性发展需求同时寻求满足时易产生冲突。社区人际和谐就是宿舍里成员各自个性得到彰显,同时又能发展出融洽的关系,其包括问题解决、尊重、友好氛围和交流促进四个重要因素。调查分析发现:(1)社区人际和谐各因素对个体主观评价有着不同的影响;(2)性别、电脑拥有、恋爱状态、性格倾向以及社交能力都对社区人际和谐有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社区人际和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代大学生寝室环境及人际关系现状,分析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学生心理因素,并提出改善寝室卫生现状及逐步建立良好寝室环境的措施及办法。寝室环境建设过程中,应牢牢把握思想教育的主体,以寝室卫生管理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积极、高雅、向上的寝室氛围,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才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情感困惑、情绪不稳定、就业压力大、自卑心理等诸多心理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掌握并运用人际交往的原则,让大学生充分理解爱与被爱的意义;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初中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和孤僻,抑郁和焦虑,冲动和强迫,偏执和敌对,职业倦怠,人际交往障碍。形成的原因有: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自身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应充分调动社会、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师自身等各方面的力量,对农村初中教师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干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存在的自卑、焦虑、嫉妒、怨恨、诚信缺失、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分析,探究了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