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朱建忠 《武当》2005,(6):18-19
陈鑫在论太极拳本质时论到,"开合虚实为太极,其妙处全在互为其根"。足见"互为其根"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拳虽小技,皆本太极之理,阴阳、虚实、互为其根是太极拳运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对此,笔者从自身练功实践谈谈对太极拳互为其根运动性质的认识。一、互为其根是阴阳平衡运动的关系或性质何为互为其根?首先,它是阴阳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一不可,就如同离开了左就无从谈右,离开了前就无从谈后……。反之亦然;其次,两者之间的属性在变换中互换,即阴转为阳,阳  相似文献   

2.
初论太极拳之“缓慢轻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太极拳独特的“缓慢轻柔”的运动方式,认为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传统武术相结合的产物;阐述了太极拳这种缓慢轻柔的运动方式的特征、具体的技术要领、规格要求及这种运动方式的意义和作用。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健身手段而非打斗技术,应将太极拳研究的重心移向健身方式和健身价值。太极拳运动不仅将成为中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方法,而且将成为全人类共有的、重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弧形运动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极拳的动作特点,首先从什么是太极拳的弧形运动入手,将练拳的弧线运动对人体的作用进行了浅析,并就如何练好太极拳的弧线运动做了概述,力求能对太极拳爱好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浑圆桩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太极拳浑圆桩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得出结论:太极拳浑圆桩有着自然合理的功法站式。从人体解剖学分析:全身放松、开胯、圆裆、敛臀、提肛、收会阴,构成了关节虚虚相对,节节贯穿的合理功法站式。从力学角度分析:开胯圆裆,构成了稳定的弧形支撑面;顶头悬使身体重心落在支撑面的中心上,使身体转换灵活;而内外三合、三尖相照,使身体保持很好的浑圆状力学结构,对畅通气血,祛病强身具有较强的效果。从而为太极拳成为全球各民族人民最理想的健身手段,提供了合理的科学的动作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太极拳运动进行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践与资料法,对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及其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太极拳运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有代表性的运动特点和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从而对太极拳运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高东祥 《中华武术》2007,(10):55-55
太极拳很简单,也很难练。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老师,还要有一定的天赋,再有自己的勤奋苦练,一定能达到登堂入室之境界。在练习太极拳中要做到"三个明白"。第一谓之"心明";何谓"心明"?就是心里要"明白"。不管初学者还是练习数年、数十年的太极拳练习者,都要做到"心明",要明白太极拳的理论和她的运动规律,明白自身练习中已经解决了  相似文献   

7.
论太极拳中的“逆向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朵奇葩,它以人为本,强调以拳为形式,来达到“太极”这种“自如、自然、和谐”的“状态”。文章引入了“反向”与“不自如”的运动——逆向运动,研究了逆向运动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神韵美。文章主要从其神韵美的表现形式对太极拳的神韵美做一个阐释,将其表现形式分为两个方面,内在神韵美和外在神韵美。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从“心静体松”、“气遍身程”、“足定根基”三个方面的太极拳健身文化和与之相对应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现代科学研究与太极拳健身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可以通过现代语言表述和现代科学诠释达到融会贯通的,这将使太极拳健身功能呈现出更为清晰的切合实际的科学图景和学术指向。  相似文献   

10.
"一开一合,足尽拳术之妙。"拳经将"开与合"提升为修炼太极拳的总原则,并列为要领之首要位置,绝不是楼阁虚设。它内涵的广泛性、修炼的一致性、体悟的持久性,实应引起每个拳友高度重视并贯穿于练拳的始终。本文仅就个人管见谈点粗浅体会,望企名家指教。何谓开合?动之则谓开、静之则谓合。动静即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太极拳的开合既有有形的开合,又有无形的开合。就其盘拳走架的外部形态而言,开与合,是指动作的屈伸、进退、俯仰、起落等等。伸和进谓"开",屈和退谓"合"。如:以腰脊为原点,鼓荡丹田,催动着意气力以螺旋、弧线的形式向四肢百骸以致足尖手尖的运动叫"开";反之,从四肢梢节回归到丹田的运动叫"合"。细研之,开合有内开合与外开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太极拳中“沾粘连随”与“敷盖对吞”两大技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大技法的原理一致。所不同的是,“沾粘连随”更抽象,更具代表性;“敷盖对吞”则追求技术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太极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开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推进太极柔力球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开展为研究对象,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优势、作用及其开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太极柔力球运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适合不同年龄、体质、阶层的人进行锻炼,是一项融快乐于体育锻炼之中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具有健身、娱乐、观赏、教育等作用;同时提出加强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学校的推广与传播,加强太极柔力球的师资培训,加强对太极柔力球运动重视,以活动促竞赛等措施来促进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开展。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的传播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太极拳以其独有的健身、修身、防身价值而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推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应坚持以健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观,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所具有的健康、娱乐价值功能,为人类提供和谐健康的体育运动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4.
论太极拳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奇葩,有诸多流派,风格和特点也各有不同,但其劲力却是互融的。文章通过对“太极”解释,进而对太极拳主要的劲作了概括和说明,从而对太极拳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太极文化软实力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扩大太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太极文化的内涵及软实力价值体现,研究认为:太极文化以太极拳为载体,以阴阳学说、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奉行体用兼备、身心合一原则,融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于一体,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内涵,对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另外,健身养生双重功能体现太极文化软实力的本体价值,国际品牌效用彰显出太极文化的国家文化形象,育人价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等是太极文化软实力重要的深层次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亮丽瑰宝,它以独特的方式和魅力,倾倒了众多人。目前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太极文化的发展正朝多元化、世界化的方向前进,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它的传播推广和产业发展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文章通过对太极拳传播推广和太极拳产业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借鉴其它体育项目的发展经验,在太极拳的实用性、太极拳的现状和太极拳的推广等诸多方面对太极文化及其产业化发展进行探索并提出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太极拳的研究不能遗忘对太极推手的研究。也因此,对太极推手的文化技术研究显得弥足珍贵。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研读太极拳古籍文本的基础上,运用哲学思辩的理论和方法,对太极推手技术理论进行归纳分析。研究认为,太极推手技理的哲学意义表现为:沾粘连随求得机得势;引化拿发达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显以巧斗力;舍己从人示和谐向善。文章最后指出,在太极推手技法体系中,各个环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沾粘连随是基础,引化拿发是表现,刚柔并济是手段,舍己从人是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志勇 《体育学刊》2011,18(6):124-129
随着太极拳技术的逐步成熟与发展,太极拳的养生作用突显,其技击功能呈现不断弱化。太极推手和太极散手都是太极拳的辅助运动形式,它们的竞技化实践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在长期的太极拳拳法技术实践中,缺少技击功能的实践经验,故而缺乏参与太极散手实践和其它搏击形式的技术和心理准备。就目前来看,还需加强太极拳技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审慎地组织和参与各种技击攻防格斗实践。盲目和过分地宣传和夸大太极拳技击实践作用都是不理智的。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推广老年太极拳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剖析了新世纪初期农村老年群体的社会经济背景、身心特点,阐述了太极拳运动的健身、养生功能及其在农村中的推广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农村老年群体中大力开展太极拳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录像观摩法、逻辑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旨在对竞技太极推手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综合考察,解析和梳理竞技太极推手的概念与渊源,阐释竞技太极推手的当代价值,并在反思其竞赛、训练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