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笔者所在县城有家企业被某报“地方版”“表扬”了一通:“该企业产品畅销欧美20多个国家,去年创汇9000万美元”云云。其实,这家企业生产状况很不景气,产品别说畅销欧美,就连地方市场也少人问津,至于说“创汇9000万美元”,更是无稽之谈。这种睁眼说瞎话的假新闻,为什么能堂而皇之地登上这家报纸的“地方版”?该企业经理私下告诉笔者:“那位记者找了我好多回,还说别看他们挂着大报的牌子,其实地方版的编辑记者是自己养活自己,只要企业肯出钱,想怎样宣传都好说。”此事,给我们新闻宣传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对此类“地方版”中的有偿假新…  相似文献   

2.
老友自某报社归来,带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信息:这家报社为“增加收入”,给各编辑组下了个经济指标,一年要拿回多少钱来。于是,编辑们“有枪的使枪,有刀的使刀”,“十八般武艺”全拿了出来,千方弄钱,百计求“益”,最拿手的是用新闻卖饯:我给你发一版稿子,你给我2000元“经济赞助”。我不知道这家报社的经济效益如何,也许很可观吧,沽名钓誉的人总是有的,别说用重金买名誉,只不过“权当作了广告”。你要“经济赞助”,我要少花钱登广告,君子协定,互利互惠。这样做,不是对我们新闻事业的亵渎和玷污  相似文献   

3.
喂,汽车!     
朱叶青 《出版参考》2006,(14):13-14
一天清晨,我正做着大梦,迷糊之中接到一个电话,我最讨厌有人在我睡觉时给我打电话。电话里有人问:“桑塔纳小汽车卖多少钱一辆?”我就没好气地说:“我没有桑塔纳,只有一辆自行车,飞鸽牌的, 而且也没有打算卖,你如果不是和我开玩笑,那么你肯定是打错电话了。”那人报出电话号码,没错,正  相似文献   

4.
喂,汽车!     
一天清晨,我正做着大梦,迷糊之中接到一个电话,我最讨厌有人在我睡觉时给我打电话。电话里有人问:“桑塔纳小汽车卖多少钱一辆?”我就没好气地说:“我没有桑塔纳,只有一辆自行车,飞鸽牌的。而且也没有打算卖.你如果不是和我开玩笑,那么你肯定是打错电话了。”那人报出电话号码。没错,正是我家的电话号码,我这一次平静地说:“这里是私人住宅,你肯定是弄错了。”  相似文献   

5.
有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跟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实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么做实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10次东西,每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当然,买东西的钱是朋友给的。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  相似文献   

6.
雷茜 《出版参考》2011,(1):36-36
曾有一位花匠的葡萄树上结了很多葡萄,他摘了一些送给附近的商人。商人边吃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自家种的,不要钱。”商人却拿出钱硬塞给了花匠。花匠又摘了一些给一个当领导干部的邻居,邻居没有接葡萄,反而问他:“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吗?”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编辑部收到市人民政府转来的一封署名“胡同一市民”的信,讲的是“胡同里的议论”,希望“报纸不要只报喜不报忧”。 “北京的日报晚报整天报喜不报忧,净拣好听的说。 “比如说清华池一经改装,洗一次澡80元,引起附近百姓们反感,偏偏你们不知趣,登了一段《京城又一好去处》。百姓们有几人肯花80元洗一次澡?……你们能想到老百姓的难处吗? “老百姓买菜都发愁,你还宣传高消费,实在太不知趣。另外报纸上最好少登平均每人存多少钱,平均每人住几平方米,平均每人吃多少肉,你登一次就找一次骂,你说何苦呢?” 信中发了一大通牢骚,有些话相当难听,但却令我汗颜,促我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党报优势,正确开展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8.
去年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巩留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办公室里,一位农民送来一封“感谢信”,并悄悄地说:“赵局长,你帮俺办了录像放映营业执照,达是俺的一点意思,以后还求你多给帮忙。”赵鹏元把“感谢信”拆开一看,里面装着五百元人民币。他马上把它退还这个农民,坚决地说:“你把钱收回去!批营业执照是我的职责,如果不符合国家规定,你送什么我也不批。”但这个农民执意不肯收回,还说“现在办事都兴这个”。赵鹏元反复给他讲道理,并且严肃地告诉他:“你要是不收回,我们要通知工商机关吊销你的营业执照!”农  相似文献   

9.
秦友苏 《传媒》2001,(7):50-51
这家杂志社的朋友对我说“你就再写一篇吧!”随后赠送一些令人感动的鼓励的话语,使我这个提起笔来就不知怎么写的人也就咬住了牙:“写吧!”本来,用文字倾吐一下我与新闻界朋友们的友情,也是我的一个常有的念头。 前几个月里,就有记者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管”他们了,并直言道:“人家说是你自己不  相似文献   

10.
王方军 《军事记者》2006,(12):64-64
出差刚回连队,我班的新兵张兵就急匆匆地跑来对我说:“班长,9月30日大队组织点验,刘干事把你那两大叠《军事记者》杂志全没收了。”真有这回事?难道我的《军事记者》杂志也属于违禁物品吗?“什么意思,我得找他去。”“班长,是不是因为上次借书的事得罪了刘干事,故意整你。”也有可能,不知道刘干事从哪儿得知我参加了军报函授学习,上次特地跑来连队找我借阅《军事记者》杂志和函授月刊,因为我在海口出差,就让他找张兵要钥匙拿,结果张兵说非要等我回来,他做不了主。“哎!都怪你这个死脑筋!上次要把这些杂志借给他不就没事了。”“班长,我也是…  相似文献   

11.
喂,汽车!     
一天清晨,我正做着大梦,迷糊之中接到一个电话,我最讨厌有人在我睡觉时给我打电话.电话里有人问:"桑塔纳小汽车卖多少钱一辆?"我就没好气地说:"我没有桑塔纳,只有一辆自行车,飞鸽牌的,而且也没有打算卖,你如果不是和我开玩笑,那么你肯定是打错电话了."那人报出电话号码,没错,正是我家的电话号码,我这一次平静地说:"这里是私人住宅,你肯定是弄错了."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查资料“到网上找找”已代替了“去资料室查查”,资料传递“我给你传过去”已代替了“你来取一下”。这标志着信息化已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得到普及。作为记录企业各项活动的企业档案,其信息化程度如何呢?从我企业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是严重滞后于企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老婆时常揪着我的耳朵问:“余阿毛,你这辈子给多少人写过情书?”我总是满脸委屈地说:“不就是给你写过一点嘛。”她总是露出不屑和不信的表情。她这样是有理由的。我给多少人写过情书,我自己也记不清了。假如把它们都收集起来,我相信可出一本厚厚的书。遗憾的是,它们恐怕早就被人撕碎扔在风中了。但有一封情书,是我亲手撕碎的。  相似文献   

14.
主编的经营艺术上一篇我们谈了一位主编所应具有的文化素质和领导艺术。这一篇,我们要谈一谈主编所应具有的另一个素质:经营意识。“经营”,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是不被看重的。我产止一次听过一个负领导责任的老编辑讲过:我一生只想怎样花钱。的确,把钱花好了,花在点子上,不容易。但那是建立在有人保证供你钱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人给你钱,如果让你自负盈亏,只想怎样花钱就  相似文献   

15.
李秀珍(以下简称“李”):海迪,很久没有和你联系了,确切地说,是和你联系不上,电话总也找不到你。一些外省的媒体希望通过我们联系采访你,也没找到。后来才知道你在写长篇小说《绝顶》。张海迪(以下简称“海迪”):这几年我很少和外界联系,也很少接受采访,我希望内心安静地把这部长篇写好,毕竟长篇小说是作家的精神大厦,要打好地基,然后一块砖一片瓦地盖起来,这需要时间。李:曾听你说过,每当你没有声音的时候,就是你在艰苦工作的时候,你果然是在沉寂中攀登新的高峰。能谈谈你写  相似文献   

16.
我单位有夫妻俩同时被除名,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反面教育的材料,便向某领导“采访”,打算给某报写篇稿子。不料这位领导竟问我想干什么,我说想写篇稿子,他一听就说:“你想打抱不平吗?”吓得我赶紧申明自己的动机。这位领导虽然误会了,但他这句使我哭笑  相似文献   

17.
最近,见几家报刊上又呼吁“写短文”,笔者颇有同感。这虽近似老生常谈,但紧喊慢谈仍短不下来,甚至文章愈写愈长的情况仍屡见不鲜,实在有必要以“常谈”提醒一下了。从读者、作者心理分析,既然如一家报纸言,“没有读者喜欢看长文章,有的作者也未必喜欢写长文章”,长文何以屡减不短?对那种强调“领导要长论”,笔者不敢苟同。极少见哪位领导给秘书规定:“写文章时要长些!”写讲话非达多少多少字,或领导以为长文就是有水平。我以为,一味从客观上找依据,而不从主观上去认识,就没有从根本上刹长文之诚意。长文刹不下来,以为长是…  相似文献   

18.
要说这个世界还存在什么没有限制的事的话,恐怕也只剩下想了。“精鹜八报,乙游万仞。”“我才知多少,将与风云而骈驱”。你尽可以海阔天空地想吧,随心所欲。这不,话刚说到这,我便想起一档子事来:给自己写本书,给通讯员写本书。 这不是做白日梦吧? 我到设计院那年,领导说:“给咱做个通讯员吧。”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心想:不就是写稿吗,小菜一碟。可是一轮到见真“章”的时候,便糊涂了,写出的东西说是通讯不是通讯,说是散文不是散文,非驴非马,投出去犹如石沉大海。无奈,只好找书来读。什么《新闻写作知识》,什么《新闻采访学》,什么《我怎样做记者》……书就读了不少,就是不顶用。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去请教一位老通讯员。他说:“写报道嘛,主要靠实践,吃透两头,多跑、多记、多写、多练。”你还别说,他这招还真灵,第二年我便发了38篇稿件,名列陕西电力系统通讯员榜首。 那么,大多数通讯员为什么都觉得新闻书籍读了不解渴,学了用不上呢?我经过多年的思考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新闻采访和写作是一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仅  相似文献   

19.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生前说:“编辑记者要有各式各样的朋友,还要有一批知心朋友,他们能帮助你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论点,想出新点子。”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也说:“记者一定要善于交朋友。交朋友要讲方式方法,要做大量的工作,要生活在他们中间,很熟,有感情,彼此有交流,互相给予方便,互相服务。不单是要朋友帮你的忙,你也可以给对方提供信息、情况。做到这一步,你随时都可以找人交谈,人家非但不觉得麻烦,日久不见,他还想你哩!”在我几十年的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中,深感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20.
过失与责任     
《档案与社会》2009,(3):1-1
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