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晓雯 《培训与研究》2007,24(12):107-109
居住权是一项重要的用益物权,具有解决养老、离婚、丧偶时生存配偶的住房问题等社会性居住权的功能和解决合资建房或购房模式及其他模式中的住房问题的投资性居住权的功能,在许多国家的立法体例中都有规定。我国目前的住房状况需要一种规范的法律制度来对其加以调整,而现有的法律制度却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居住权以其独有的功能进入人们的视线,我国应在《物权法》中设立居住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从居住权制度的源流看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删除了草案中有关居住权部分,其中的原因是仅仅为少数人利益而创设一种新的法律制度不合适。从居住权的源流、各国的继承以及我国社会现实的考察,居住权制度除了保护离婚妇女和保姆等弱势群体的权益外,还具有满足人们利用财产多样化需求的功能。物权法虽已制定,期盼势在必行的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居住权制度能够在民法典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3.
居住权作为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是指自然人对他人房屋及其附属物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排他性权利。居住权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物权法和婚姻法领域发挥着很大作用,但我国现行法律中却无居住权的相关规定,所以,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要弥补这一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4.
居住权是公民享有住房居住的权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难”成了困扰我国亿万家庭的难题。本文试图在宪法的层面上论述居住权在我国确立的必要性和意义。旨在保护公民的居住权。  相似文献   

5.
居住权是保障公民住房权实现在民事法律中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与婚姻家庭制度。从离婚妇女对住房的需求,通过借鉴其他国家有关居住权的规定和对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生活模式的分析,应该通过“倾斜立法”来加强对离婚妇女居住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在涉及公房居住权、承租权争议的离婚案件中,还包括一个公房居住权、承租权的确认之诉,在立法和法理方面均有与它诉合并审理的依据。在解除当事人婚姻关系同时,在公房使用权问题上也应同时变更租赁关系。  相似文献   

7.
吕鸿雁 《考试周刊》2013,(79):26-27
居住权起源于罗马法,是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在保护房屋所有权人利益的同时,兼顾了居住权人居住利益的保障和实现,为我们提供了房屋利用的创新思路。作者从我国的立法制度框架、物权法原则及与社会保障法制度的契合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设立居住权的可行性,以期为我国居住权的研究尽到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尚无关于居住权的立法,无论从制度上还是从现实需求上分析,居住权制度均有其存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居住权制度能与我国物权法体系相融合,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补充.在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更有利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多样化地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最终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原帅 《考试周刊》2011,(41):235-235
居住权是一项古老的权利,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承认由遗嘱授予的居住权,后来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大致对此都有规定。中国近年以来,由于某些社会现象的出现,使居住权的制度的设立问题又重新得到了重视。本文认为,尽管居住权在当今存在一定的价值,但是并没有设立的必要。新颁布的物权法已经证实这一点。本文从居住权设立的立法背景、逻辑形式和适用空间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的物权立法中无需设立居住权制度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居住权在我国已有相关立法,人们已经认识到居住权的占有和使用两个权能,但对认知居住权的收益权能仍然不明晰,这种状况导致现实中诸多相关纠纷适法不能。因此,提高对居住权的收益权能的认识,完善居住权的收益权能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居住权的收益权能,应从五个方面去认识:首先,它是开创者就已经赋予了的权能;第二,居住权的收益权能制度在国外立法中体呈现出日益完善的趋势;第三,居住权自身的性质就是一种用益物权;第四,居住权的收益权能有利于弹性解决适用主体的现实纠纷;第五,居住权的收益性权能也是为市场所认可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私权的逐渐勃兴,使房屋权利呈现了"私权化"、"财产权化"的状态,这势必会形成对房屋所有权实现方式的多元化的需求.将物的效益予以最大程度发挥的居住权,正满足了这种需求.先明确了居住权的含义,并介绍了国外立法情况,提出了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进而时该制度的相关理论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物权法定原则、各国立法状况、现实的客观需要几个角度证成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着重对建立居住权制度的社会条件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对居住权制度作一简要的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13.
居住权源于罗马法,后为德、法等欧洲国家所承袭。最近我国物权法草案提出建立居住权制度,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拟从居住权历史源流、法律特性、发展趋势入手,主张我国物权法应设立居住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的居住权是对当今时代发展之回应。作为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居住权不仅要注重其公私属性的开放式运用,也要达到各类私权利间的利益平衡。文章以居住权的功能意图作为出发点,对居住权的要件逐步分析,明确居住权设立的法律效力,参照租赁合同的立法规范厘清居住权与所有人、抵押权人、受让人的深层次关系;凭借居住权利用财产的特点,进一步发挥投资性居住权在私法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居住权是特定人因居住而使用他人房屋的权利.我国《民法典》物权编规定的居住权,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然而,在对《德国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的居住权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及对司法实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我国居住权制度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居住权的设立方式、消灭事由、权利主体、绝对排除可转让性和可继承性等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称《物权法》)在千呼万唤中出台了,这在中国立法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但欣喜之余却有些微遗憾,就是《物权法》没有规定居住权制度,更勿论对法定居住权进行规范。在物权社会化的世界趋势下,社会公共利益日显重要,而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世纪号角声中,弱势群体的保护应该奏出最强之音。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广义的物权立法框架中确定法定居住权制度,并使其定义、性质、法律关系的内容在法律上有所反映,从而实现法律保护弱者利益的目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物权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居住权源于罗马法,后为德、法等欧洲国家所承袭.最近我国物权法草案提出建立居住权制度,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拟从居住权历史源流、法律特性、发展趋势入手,主张我国物权法应设立居住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居住权是一项重要的用益物权,我国《物权法》却对此未加以规定。笔者认为,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不足以保护弱势群体的居住利益,居住权能以较强的物权效力弥补上述不足,而且居住权的设立符合物权的发展趋势,因此居住权在我国的设立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居住权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新兴用益物权制度,通过对我国居住权的研究进程及热点进行梳理,旨在帮助相关领域学者了解其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为未来拓展研究、改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为此,借助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SCI”“CSSCI”等核心期刊中“居住权”主题的381篇有效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文献分析法总结研究现状及其不足。研究表明,居住权研究在数量上波动上升;在学科领域方面仍以法学为主,需开拓多元领域;在内容上内涵渐进,但制度细节还有待填补。因此,未来居住权的研究还应进一步拓展研究广度,开拓学科视野;同时加大研究深度,充实制度体系细节。  相似文献   

20.
《民法典》加入居住权的立法目的在于发挥居住权对住房保障的功能,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随着各地不动产登记机关相继开展居住权登记,居住权已经从立法层面走入现实。但是现有法律对于居住权的规范太过宽松,存在滥用居住权逃避债务履行与转用于债权担保领域替代所有权让与担保,演化为投机牟利工具的可能。为使居住权贯彻于其立法目的,排除对居住权的滥用行为,围绕“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这一核心目标,可通过对居住权设立和消灭规则的细化。以稳定住所的唯一性原则和权利及时消灭原则,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居住权滥用的情况,为居住权从立法层面走向实际运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