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国采用竞争法的保护模式时商业秘密进行保护,这种模式基本适合我国的国情和立法传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发展,现有法律规范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显得力不从心,原有的保护模式已经暴露出诸多不足.因此,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亟待对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完善,以进一步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同时也要对滥用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违反国家商业秘密保护法规,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目前,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方面有关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尚存问题,本文对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现行立法模式及立法规范、刑事司法诉讼和竞业禁止三方面提出了若干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既涉及商业秘密定义、内容、保护范围的准确界定,又涉及到对商业秘密权利归属的具体规定,还涉及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确认和商业秘密民法保护手段的有效运用。就与之相关的立法而言,我国海峡两岸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存有各种不同的规定,但总的来说,与世界上商业秘密立法比较完善的国家相比存有较大的差距,其因立法过粗而造成的不足显而易见。为适应商业秘密保护已被普遍关注的国际趋势,进而使我国海峡两岸更好地融入国际技术交流和发展的大潮,使两岸经济更好地与世界接轨,就我国海峡两岸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所涉上述问题的现状,必须加快完善海峡两岸商业秘密立法,增加商业秘密具体内容的规定、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和对商业秘密潜在侵占救济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愈加重要。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及刑事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均有涉及,我国现行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借鉴美国的先进立法经验,分析我国立法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修订建议,最后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现行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定出发,以刑事保护手段为立足点,着重阐释了侵犯商业秘密罪构成要件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本文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做出类型化的分析,并强调正确区分恶意第三人的间接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与善意第三人的行为;同时,对各客观行为所表现的主观状态进行理论廓清,从而更好地理解该罪的立法设置,促进司法实践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愈加重要。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及刑事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均有涉及,我国现行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但存在一定的问题,借鉴美国的立法经验,分析我国立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业秘密能够给商业秘密权利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呈现高发性的特点.仅采用民事和行政救济手段已经不能及时有效地制止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刑事手段作为最终的保护手段也开始成为保护商业秘密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法律所采纳.本文将从三个视角分析商业秘密刑事保护介入的原因及依据.  相似文献   

8.
罪刑法定视野下的侵犯商业秘密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罪刑法定主义出发,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律规定存在不合理内容:将普通的合同违约行为犯罪化,处罚过失性的间接侵事商业秘密行为;对违反职务戊业务活动形成的法定保密义务而泄密的行为采取了宽容甚至放纵的态度,对危事性量严重的商业间谍行为采取与泄露商业秘密行为、间接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相一致的结果犯构成模式和法定刑幅度。克服这种不合理性存在立法与司法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愈加重要,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及刑事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均有涉及,我国现行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但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借鉴美国的先进立法经验,并分析我国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行政取缔是我国行政执法行为中运用较多的一种行政行为。但由于我国立法缺少对行政取缔统一的、全面的法律规范,导致行政取缔执法行为五花八门,十分不统一,恣意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行政取缔行为的肆意侵犯,必须对行政取缔行为进行全面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1.
TRIPs协议与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TRIPs协议商业秘密保护条款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了比较,并着重从商业秘密的权属性质、商业秘密构成、侵割商业秘密行为、侵害商业秘密救济方式等方面具体分析其差异,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的建议和执法、司法实践中避免与TRIPs协议有关条款相抵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商业秘密在刑法中与在民商法、经济法中有着不同的定位,基于刑法谦抑性,应对刑法中的商业秘密做出合乎法理的严格解释。从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双重视角比较研究,是认识侵犯商业秘密罪刑法定位的重要方法。损失额是本罪认定的决定因素之一,而刑法与民法是站在不同的立场,出于不同的目的看待损失的,在本罪中,应同时考虑侵权法与刑法中认定责任的逻辑。重大损失认定的依据应以侵权获利额为原则,特殊情况下可参考许可使用费。单位犯罪是侵犯商业秘密罪中常见的犯罪形态,在本罪的行为模式中,个人的侵权行为与单位的行为具有对向性,单位之外的个人也有构成单位犯罪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传统知识保护主要是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或者人权展开,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法,商业秘密法可以保护持有人免受外来者不当地获取、披露和使用一部分传统知识。利用商业秘密法保护传统知识,可以增进少数民族与外来者(包括人类科学家、生物勘探者)之间的信任,鼓励有价值信息的披露,从而有益于整个社会。一般来说,侵害商业秘密有违反合同义务、违反非合同义务(诚信义务)、不正当获取三种形式。传统知识保护有"防御性保护"和"积极性保护"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商业秘密对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科技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形成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主体,《合同法》、《劳动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我国的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可分三个方面:其一,商业秘密的认定;其二,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形态;其三,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救济。应对比其他各国的相关规定,找出差距,为我国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完善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举例分析目前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业手段,揭示了目前商业秘密所遭受的侵害程度以及商业秘密被侵犯的发展趋势、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现状及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企业理应享有对企业数据的财产权益,学术界对法律如何保护企业数据存在不同看法.现行知识产权法注重保护作品、专利等智力成果,数据立法侧重于保护企业数据背后的资本投入,二者立法目的不一致,难以将数据保护纳入知识产权法体系.赋权模式主张为企业设定数据所有权,却不具备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秘密条款与一般条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网络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网络侵权问题不断出现。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网络版权侵权行为主体之一,其侵权行为和责任归属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立法的重视。针对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我国也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经验不足,司法实践复杂等因素影响,我国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制度表现出诸多不足与缺陷,需要在借鉴他国成熟经验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的新的客体形式,自9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TR IPS特别将商业秘密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专门系统地对商业秘密作了规定,在WTO体制下这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TR IPS对商业秘密的界定和法律保护制度的规定以及各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分析了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在相关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世界科技、经济、贸易一体化,商业秘密这一术语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广泛应用,商业秘密的保护也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与国外相比而言,我国商业秘密的保护相对滞后,与商业秘密有关的实践活动也遇到不少难以解决的新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权利人的利益,而且扰乱了经济秩序。故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商业秘密存在的前提是权利人必须对技术信息、经营信息采取保密措施,最常见的保密措施包括保密协议和离职后竞业禁止协议。这两者在制定的方式和法律后果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对权利人的影响也不同。由于竞业禁止协议限制了雇员的劳动权、生存权,因此与保密协议相比应当受到较大的限制,不能违反比例原则。对于不合理的竞业禁止协议,应采用全有或全无原则认定其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