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时代,创 新时代呼唤着创造教育。数学作为一门 基础学科,为创造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广 阔天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发学生的 创造潜能,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这 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 题。近几年,我们结合数学教学进行了一 些尝试和改革,以"设疑、启思、赏美、致 用"四步曲为旋律,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 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学生的创造 潜能得以开发,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一、设疑--诱学生"尽心"进入创 造情境  相似文献   

2.
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改革 ,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数学 ,作为学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创新教学实践中起到了“排头兵”作用。下面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景 ,激趣引思亚里士多德说 :“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和创新活动 ,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因此 ,教学中有意识设疑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 ,使学生因“疑”生奇 ,因“疑”生趣。一堂新课 ,教师一开始就应该精心设计 ,创造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例如在教学“能被 2、5和 3整除…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它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巧妙激疑,精心设疑,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释疑,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呢?一、紧扣学生的兴奋点设疑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当然问题来自学生.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疑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从而积极探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借助数学这一科学的工具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值得我们每位从事数学教育工作的同志思考的问题。结合高专数学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优化课堂教学几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独到的看法、新颖的见解及标新立异的欲望。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分析问题,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这方面的潜能挖掘释放出来,不断注入开发创新意识的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起源于质疑。可见,具…  相似文献   

7.
赵永升 《成才之路》2014,(15):55-55
正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合作、探究能力。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改革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开发学生探究潜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他们掌握知识的前提。生物知识的讲述比较枯燥,在具体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创新自己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7,(1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一、设疑于重点和难点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发展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必须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生成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促使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进而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数学"问题解决"就是比较理想的栽体,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本文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内涵及其原则、运用情景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评价来提高"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把数学比作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还具有至高的美。这美就体现在,数学活动中蕴含了无穷的创造因素。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教学优势,来实施创新教育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1.
设疑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可以克服“满堂灌”的教学弊端,从而能更好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课堂设疑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任何设疑都具有上述作用,要使课堂设疑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也得讲究一些设疑的艺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2.
小语新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中特别强调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由此,我们不由得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不少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在呆板僵化的命题,统一的要求、标准的考试下"齐步走",重复着工业经济时代"教育产品"的大批量和标准件生产模式.这样的作文教学,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那么.作文教学如何进行"个性习作"指导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呢?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的主要障碍;从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过程、数学思维训练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格局是数学教育中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教育教学中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搞好"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15.
一、设疑--教学的引入 设疑是"三疑式"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所在.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如知识、思维、技能障碍等)来设疑,其次,设疑的问题要题意明白,有一定情趣.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求异,具有独特见解,已成为教育活动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设“疑”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师要善于设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7.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初中阶段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要把这种潜能发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任。在历史教学中要做到:营造和谐氛围,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学中引导质疑,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大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解决问题环节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解决疑难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引路点拨 ,培养学生善于设疑课堂教学就其认知过程的实质而言 ,就是学生从有疑到无疑的无限循环的反复转化过程。“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思考问题 ,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因此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应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敢于发问、善于设疑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1 被动型阶段在这个阶段 ,教师引路点拨的做法是设疑示范 ,激活学生思路。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  相似文献   

1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中专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此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新欲望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道出了善疑到释疑的辩证关系。创设问题情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确定相应的主题,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巳有知识和经验(生活和学习经验)的相关程度,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欲望。(一)根据知识经验创设问…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变革,其最终目的在于开发、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我国创造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