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本应处于首要地位,但调查表明,目前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品质却趋于愈加弱化的状态。这主要与母语教育的失落、应试教育的樊篱、教学策略的羁勒有关。我们应在用母语情结唤醒中学生对语文的自觉意识、用人文关怀滋润中学生的语文个性、用主体教学策略凸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努力,以期优化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但是近年来,在语文的教和学中都存在朗读的弱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注重了分析、讲解,而读却被忽视掉了,甚至范读也被取消了。学生在  相似文献   

3.
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明文要求中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迎新."旨在从学习、交际、做人、观念等方面提出比较具体的发展目标.香港有的学校将其引申为: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笔者觉得这是很有创意的现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田力 《广西教育》2007,(6B):11-13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事倍功半的现象成为困扰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的大量的教学活动不能立竿见影地收到相应的成效,同时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没兴趣、上不上语文课似乎没多大关系。语文教育中的教与学之间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使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得到有效的改变,成为了摆在语文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著名女作家茹志娟少年失学,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她在回忆自己学习语文的过程时说,是《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给了她启发。通过揣摩香菱的学习过程,她才渐渐悟出了语文学习之道。那么,“香菱学诗”给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何有益的启示呢?《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相似文献   

6.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会有的。”我似乎记不得这是哪位伟人的至理名言了。当我2004年9月1日开始在长春市某重点中学实习时,开始了对真理的猜忌。地球自转一周只有23小时3分56秒,在有限的时间里,任何人都不能完成超出承受量的任务。从2004年9月29日我对该中学初二一班(文科实验班53人)  相似文献   

7.
蒋伟 《文学教育(上)》2008,(12):145-145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让语文教学呼唤学生主动,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灵性,真正做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三、关于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状态和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主要方式 ,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状态和方式 ,对他们的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此 ,我们围绕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思考的独立性、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在关于注意力的选项中 ,只有 2 3 94%的学生选择“自始至终注意听讲” ;有46 49%的学生选择了“有时候走神儿” ;另有2 6 2 8%的学生是“老师讲得好就偶尔听一下” ,且这一项由初一的 1 7 37%增至高三的42 48% ;甚至还有 3 30 %的学生自己承认在课上“…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中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调查报告(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真实地了解北京市中学生语学习的现实状况,对北京市21所中学的1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北京市中学生语学习的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从总体上看,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合理的学习方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特点呈现矛盾性和被动性。  相似文献   

10.
葛稳罡 《教育探索》2006,(11):66-67,74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严重的弱化学生语文灵性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语文的语感、美感、灵感的弱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当前教育选拔价值被异化造成的;另一方面,当前语文试卷命题的不良倾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语文在人们生活和学习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特别是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它是基础之基础、重中之重。然而,实际上,语文总是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在于语文教学的单调刻板、盲目追求成绩,不注重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没有真正发现语文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令人忧虑,学习品质低,写作能力差,审美能力低等等。原因主要是在语文学习的认识上存有三大误区。误区一:多读书就一定能学好语文现在有些中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迫切希望学好语文,又常常听人说学好语文就要多读书。于是疯狂地阅读,一周读两部甚至读更多,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坚持两周或者一个月以后,语文成绩没有提升,其他学科的成绩又下滑。于是长叹一声:多读书误我。多读书历来被人们视为学好语文的不二法宝。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获取知识与思维训练借助各种手段寻找问题的答案,指导学生写出“学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强化人际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阅读书本的能力,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角度去揭示语文教学过程的一般结构,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基础.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其通过学习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已的潜力呢?笔者就这一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必须改革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在“课程评价”一节中明确提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段关于评价的纲领性的话 ,着重说明了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本身就是教育手段 ,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这个目的 ,它应承担的具体任务是 :不仅要关注现有成绩 ,而且要发现学生各种潜能 ,了解发展需要 ,帮助树立信心。文句中用“而…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语文的人文性使得语文成为特殊的工具。说它是特殊的工具是因为学习语文不可能离开它所负载的人文精神,离开了,语文就成了空洞无物的东西。语文与人自身的发展、完善密不可分,它是文化的核心载体,是最具灵性的一门学科。笔者以为,语文的灵性,主要包括语感、美感和灵感三个方面。当前的语文教学弱化了对学生语文灵性的培养,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18.
如今可读的东西是越来越多,而中学生因课业繁重,读书的时间是越来越少,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虽深知阅读的重要,但顶着升学率的压力,又苦于语文素养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也只好望“读”兴叹。因此,不少初中时自认为语文成绩尚好的学生升人高中后面对语文试卷顿感迷茫,为什么我们学过的不考,考的全是课外的知识?高中教学中存在的弊病愈发使学生产生“教考分离”的错觉,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会出现“腻烦”、“漠视”、“轻视”、“羞涩”、“猎奇”等心理障碍,从而影响语文学习的进步。教师应注意分析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积极措施,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及时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