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申请转专业人数呈现增多趋势,转专业观念也逐渐在各高职院校中得到普及,允许学生转专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有利于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就学生转专业的动因和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高职院校如何应对转专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各高职院校转专业制度能更加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的专业选择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生涯等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当前,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出台了学生转专业的政策和方案,学生转专业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本文列出了高校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并对转专业的动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对高校学生转专业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本科新生转专业的意向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本科生集体办理转专业是近年来众多本科院校教务处的一项常规性工作。目前,许多高校都制定了允许学生转专业的相关政策。同时,很多高校有大量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年末提出转专业申请并成功转换专业。为此,我们对200位本科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分析了几个因素与学生产生转专业意向的关系,并就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一些浅薄想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制定了允许学生转专业的相关政策。笔者所在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出转专业的尤其之多,为此笔者对2013级119位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分析了与学生产生转专业意向相关的因素,以期对当前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一些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申请转专业的趋势日益明显。学校从尊重学生个性选择,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首位,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转专业的原因和转专业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并就高职院校该如何应对和处理转专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改革,很多高校制定了转专业政策,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更多自主选择路径。本文从就业前景、专业兴趣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动因,并且从学业、环境和社会现象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后可能面临的隐患。为了规范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工作,以南京某理工科大学为例,阐述了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流程,并分析了转专业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姗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31-232
使学生学习自己满意的专业,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专业选择自主权的尊重[1]。本文以高校某工科院系为例,分析了学生转专业的原因,发现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够、填报志愿动机不同、大学生活不适应等因素会影响学生转专业。学院修订了转专业条例,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转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8.
使学生转到自己满意的专业学习,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自主权的尊重。本文通过对学生转专业原因的分析、美国高校专业选择制度的借鉴,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转专业体系。  相似文献   

9.
2011年1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网站公布:开始实行转专业改革,原专业成绩较差的同学以及二年级的学生也有了转专业的机会。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高教界的广泛关注。农大教务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大多数知名高校都允许学生转专业,但一般都设报名门槛。如有的  相似文献   

10.
使学生转到自己满意的专业学习,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自主权的尊重。本文通过对学生转专业原因的分析、美国高校专业选择制度的借鉴,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转专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级金融学专业54名转专业同学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入学时即具有转专业的想法,转专业是学生的理性选择,个人兴趣和就业前景是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动因;转专业的效果方面,学生整体对转专业持肯定态度,转专业后学习态度明显转变,学习成绩也较非转专业学生更为优异,但转专业后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转专业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很多高校开始实行转专业制度,给学生一定的专业选择权利,使他们通过大一和大二的在校学习,发现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经过申请和考核等程序进入自己喜欢的院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专业。促使转专业这一现象出现的动因,分析了高校出台的大学生转专业政策,提供了转专业后高校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对高校转专业的科学化运作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山东大学今年制定的“学生校内转专业”方案可为20%的学生提供入校后二次选择专业学科的机会。据介绍,学生入学后,经过一至两年学科平台基础课程的学习,可在教育部当年的招生政策与体检指导意见等文件允许的范围内,提出调整专业申请,经选拔符合条件者,可二次选择专业。从现在开始,山东大学将允许全校各专业一年级学习成绩前10%的新生,自由申请调整专业,无须学院批准。对学习成绩不在年级前10%的新生,山东大学还将选择5个教学基础好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供其转专业学习。申请调整专业学科的学生需要通过考试进行公平竞争。(摘自《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分析福建农林大学农科学生转专业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深入探讨他们报考地方农林高校的深层次原因和动机;剖析不同社会出身背景的学生在选择转入专业的心理动机,并讨论得出施行通识教育、减少转专业限制、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余雨清 《快乐阅读》2023,(6):112-114
<正>2003年,复旦大学二百多名本科生成功再次选择专业,敲开了国内转专业的“大门”,随后各高校逐步开展转专业工作。近年来,各高校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逐步放开转专业限制,降低转专业门槛,使得高校申请转专业人数逐年递增。然而,与日俱增的转专业人数也给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学生转专业后在新学院、新专业的适应性问题。学生在新专业、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照顾学科学生选择转专业的现状,对学生转专业的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专业兴趣度、发展前景和专业名气是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原因。为了应对学生盲目转专业,学校应该加强本专业的正面宣传,改善学生对本专业的负面情绪与偏见;同时,对学生实施导师责任制并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最后,利用实习、企业导师及往届优秀毕业生到校的宣传,树立专业楷模形象。多维的专业发展方向与就业广度,会增加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信心与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对学生的转专业意愿及转专业学生的适应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转专业意愿产生早、专业选择趋于理性,转专业大学生在学业适应、人际适应及能力发展上存在问题。建议多渠道搭建联动管理平台,提高转专业大学生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8.
艺术院校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所带来的管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对艺术类高校学生校外租房情况的调查,可以归纳出艺术类学生校外租房的多重原因。经过客观、合理的利弊分析,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得出了艺术类学生校外租房的原因存在一定合理性的结论,并指出该行为也存在安全隐患。建议艺术类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改堵为疏,即允许部分外宿合法,同时加强校园内部建设,引导学生自愿回校。  相似文献   

19.
在求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由“基础教育”向“专业定向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专业选择的不确定性是正常的教育现象。世界各国都有“转专业”的教育机制。在教育市场化改革之前,我国教育尤其是在专业定向教育阶段,除学生身体原因外却是“绝对”不允许转专业的。不管学生在主观上“喜欢还是不喜欢”,客观上“适应还是不适应”,基本上是“一考定终身,一选定未来”。显然,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不能适应学生升学和专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徐健 《江苏教育》2015,(4):39-40
<正>在求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由"基础教育"向"专业定向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专业选择的不确定性是正常的教育现象。世界各国都有"转专业"的教育机制。在教育市场化改革之前,我国教育尤其是在专业定向教育阶段,除学生身体原因外却是"绝对"不允许转专业的。不管学生在主观上"喜欢还是不喜欢",客观上"适应还是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