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赣南客家围屋万幼楠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三省都有代表各自地方特色的民居,即赣南围屋、闽西土楼、粤东围龙屋。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客家民居的奇异文化景观。一、围屋概说围屋,即围起来了的房屋。其外墙既是围屋每间房子的承...  相似文献   

2.
《寻根》2016,(6)
正"定南客家宗祠"是赣南地区定南县客家人不可或缺的宗族文化传承载体。该载体提供了强化客家子孙追根溯源、缅怀先祖、激励子孙、勇于开拓的文化形式,是为后人供奉祖先的精神场所。定南客家历史文化与客家宗祠文化渊源定南县是江西省最南端的山区县,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建县,现辖7个乡镇,人口21万,99%为客家人。  相似文献   

3.
正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赣南客家人的婚嫁习俗,既保留中原汉人的遗风,又独具赣南客家地方特色。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思想的影响,赣南客家人还是会先相亲,双方满意后,再正式进入谈婚论嫁的程序。请媒人提亲,也叫传庚,就是男方委托媒人到女方家说媒求婚。女方家长若有意联姻,便将女儿的生辰八字交媒人带回给男方。男方请礼仪先生将男女双方的八字推算一番(俗称"合八字"),  相似文献   

4.
李积庆 《寻根》2010,(2):15-19
<正>清末著名诗人、梅州人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己亥杂诗》中写道:"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黄遵宪以其客家人的身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客家人南迁辗转逾千年,依然保留中原语韵、固守古朴礼俗的事实。行走在赣闽粤客家地区间,所见所闻时常让人不禁发出"礼失求诸野"的感慨。而当我们细数留在客家礼俗  相似文献   

5.
赣南是客家先民的主要聚集地、中转站和客家民系的主要孕育地,生机盎然的赣南客家艺术便是这个丰富的精神世界的绚丽折光。兴国山歌、石城灯彩。于都古文。宁都道情、赣州南北调。东河成、赣南采茶戏……等丰富的民间艺术,犹如一片烂漫的山花。赣南客家艺术是典型的民间艺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据传秦始皇为筑阿房宫,派民工在兴国上治的原始森林中砍伐上等木材,伐木工在密不见天日的山中,将胸中的积郁呐喊而出,即为兴国山歌。一人唱、众人和,一传十、十传百,历经千年百世,创造了对花、锁歌、磐歌、赞歌、检脚根、丢观音、啸褡链…  相似文献   

6.
哭丧     
赣南属客家地区,那里的民情风俗很独特,尤其是“哭丧”的民俗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寻根》2016,(1)
正客家传统服饰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以中原汉服为基础,吸收了生活在赣闽粤边区的畲、瑶等少数民族的服饰元素,并逐渐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而发展起来的艺术结晶。它不但种类多样,工艺精湛,而且还融入了客家族群的风情习俗、艺术智慧和审美情趣,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是汉族服饰艺术的一朵奇葩。客家女性容饰更具有鲜明的族群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千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客家人远离中原故土,颠沛流离,一路跋涉往南方迁徙。在漫漫的迁徙路上,客家先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客家文化。为了防御自保,客家人一般是按姓氏建筑围屋过聚居生活的。每一座围屋必定有祠堂。祠堂是赣南古建筑的标志物,也是耀眼于赣南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祠堂是客家人崇先敬祖的重要场所,是客家人居住地最显著的建筑。一  相似文献   

9.
肖艳平 《寻根》2015,(2):46-53
龙南:一个崇龙的客家县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码,是古人臆造的神兽,在历史上也作为皇权的象征。在民间,龙是一种瑞兽,是一种能够带来平安、欢乐的吉祥物。龙在中华文化圈是人人喜爱的一种神兽。对于处于赣南一隅的客家县——江西省赣州市最南端的龙南而言,它更是该区域的重  相似文献   

10.
在客家重要聚集地——江西赣南,至今流行着一种地方戏,即东河戏。东河戏是江西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集高腔、昆腔、乱弹多种声腔于一身,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东河戏起源于赣县境内的田村、白鹭、清溪、劳田和睦埠(今属兴国县)一带。为什么叫东河戏,这里有一个地理上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客家学会、中国文化部华夏文化促进会客家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宁化县客家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1月17至18日在福建省宁化县隆重举行。专家济济,盛况空前,学术丰收,情感融融。  相似文献   

12.
论早期新加坡华族的妈祖信仰童家洲妈祖作力帆船时期的航海保护神,由中国闽粤沿海传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与16世纪以后我国苦力华工出国的苦难历史紧密相连的。同时也与马六甲、槟榔屿、新加坡渚港口的兴起,及其地位消长变化不无关系。本文试就早期新加坡华族的妈祖...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诗人,因客家故乡的文化氛围、家庭环境、家学传承及丰富的驻外经历,他高度认同客家山歌与客家民俗文化,受此影响而提出"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言文合一"等诗歌创作理论,在晚年时期提出了"杂歌谣"的设想;还辑录整理了许多客家山歌,在诗歌创作中借助客家山歌的形式,使用通俗化语言,创作出带有客家山歌风味、描绘客家民俗风情的诗篇,增厚诗作的文化内涵,使他的诗作成为具有新思想的真我之诗。黄遵宪源自于民间文学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对五四新文化时期的白话文写作、北京大学歌谣运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后人评断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与闽、粤、湘三省交界,地处山高林密的山区,古代属于南楚百越之交的不开化地区,也是历代统治阶级鞭长莫及统治薄弱的地带,为客家人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保存着丰富多采的古代传统风俗习惯,且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化的承传。为弘扬客家化和客家人的艰苦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严奇岩 《寻根》2007,(5):19-21
四川是我国第五大客家聚居省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川客家人的总数在300万人左右,其中至今能讲客家话的有150万人以上。四川客家主体是来自清前期"湖广填四川"中闽、粤、赣边区的客家移民的后裔,其中以广东移民最多,所以四川客家多自称为"广东人"。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客家化的一种载体,永定客家土楼从其横空出世迄今已有千年以上的一历史了,而且经久不衰,延续至今。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和北大歌谣学运动的影响下,钟敬文对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搜集和整理客家歌谣。他早期对客家民间文学的研究不仅影响了他后来的学术研究,而且推动了我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发展。钟敬文的学术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客家民间文学研究方法,提出的许多观点,对当今探讨客家民间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经验,以及客家民间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仍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的2000年11月23日,在中国历史化名城、客家首府汀州举行的世界客属第六次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很是隆重、庄严、神圣。来自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干名客家乡亲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回到客家母亲河——汀江,向伟大的客家母亲诉说儿女的思念,献上游子的祝福!在他们当中,有一位女士  相似文献   

19.
邹春生 《寻根》2014,(2):52-58
服饰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服饰的本质和特征不能脱离人们的生活原态而存在;服饰也是人们艺术活动的方式之一,它处处体现了人们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情趣,服饰的本质和特征也不能脱离艺术而存在。客家服饰文化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将充分反映客家人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20.
成都东山客家话中的"公、嫲"主要用来给动物进行雌雄分类及与生殖器具有相似特征的植物、物品命名,"公"还用来称呼家族里面系列的男性角色和一些被认为具有神力的雄性事物.本文梳理了"公、嫲"的义项并讨论了事物被冠以"公"或"嫲"的理据."公、嫲"的运用沉淀了客家先民的生殖崇拜观念,折射出移民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一些人文观和神灵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