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定位是实现行政组织体制的理性官僚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非官僚化改革方式相比,中国行政改革的官僚化目标定位有其历史和现实的盐然。为了使这一组织工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操作技术层面完善其支持条件。  相似文献   

2.
黄零 《广东教育》2009,(9):55-57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换句来说,即是处于前现代向现代化不断过渡的特定历史时期。在这样的历史阶段里,要实现整个国家与社会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人本身的现代化。而现代教育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为具有现代价值理性的"社会人"的社会性活动,其根本出发点就是人的发展。为此,以人本身为立足点和归宿点,实现个人的权利、价值以及个性的自由发展,就成为了人本化教育的目标导向与价值所在。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应遵循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改革中学教育●李夜光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勾划了本世纪最后五年以及到2010年的美好壮丽的前景,而这个远景目标归根到底是要靠人去实现的,这也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我们培养的既是在实现“九五”计划之后,为实现2010年的远景目标而奋斗的...  相似文献   

4.
公共利益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界定,但是在本质上公共利益产生于人们的理性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强调以不损害少数人的利益为前提,进而产生公共补偿理论。在我国法律制度的建构上,也必须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促成公共利益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不公现象,怎样看待和评判这一社会现象,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存在差距并不等于两极分化,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伴生现象,应对其进行适当有效的控制,剔除不合理因素,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任其发展,将会损害公平原则,使一部分人对分配不公感到不满,对我国改革前途产生迷茫,最终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债转股”是国家为减轻企业负担、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实现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经济改革理论的重大发展。本文重点论述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地制约了国企解困目标的实现,债转股是国企面对沉重的债务包袱的一种理性选择;同时,还强调了债转股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金日进 《双语学习》2007,(6M):84-8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不断扩大,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切实感受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展现出来的特有魅力,但同时也引起了对多媒体教学的理性思考:任何新生事物都具有二面性,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如果使用不当,也很容易产生一些暇痔。平时我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人们的课件,觉得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成人教育应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张志民,张玉林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方向必须符合这一目标。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所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就成了我们成人教育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何把人的发展的宏伟目标与现实社会主义阶段具体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成为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从"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与现实的契合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和现实基础,必将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世界社会主义走过的道路是一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实现形式”的历史,是否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取决于人们是否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要求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无期目标与近期目标,阶段性目标与实现目标手段选择的认识,也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在此,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就成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伟大战略目标的两个方面,具有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改革,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以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三进"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政治战略行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苦性、曲折性,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规定了邓小平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这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而如何令社会主义体制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脚步协调一致,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课题。卢卡奇曾在《民主化进程》一书中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出发,对20世纪苏联模式和社会主义国家危机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经济与民主严重失调的原因.并提出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化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进而实现人类解放的远大目标。他的理论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也使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变化总体上看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繁荣为出发点来认识和分析社会阶层的这些新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发展课题。而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目标。国际经验和我国发达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事例证明,在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双重体制影响和制约下,应该以教育的方式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过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随着我国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改革的动力和改革的方式都要发生相应的转换。顺利完成这一转换,是我国继续深化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首次提出的,可见其重要性,而能否实现社会和谐,其关键因素之一是社会公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社会公正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是一部改革历程史,改革的方向集中体现在政策伦理目标上。基于伦理学视角,政策伦理目标演变经历了从道德伦理学走向德性伦理学的历程。无论是从契约走向康德主义直至自由,仰或是从后果主义走向德性论,都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政策伦理目标在教育负功能的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反思、演进和趋向生活本源以及人性关怀。从关注机会、程序公平走向关注过程、实质公平,不断重塑政府、社会和大学的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综合改革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重大成效,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法律层面来看,有些改革举措与现行法律文本相冲突,有些改革举措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符,这些将会影响到我国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为此,在农村综合改革进程中,要完善立法,为农村综合改革奠定法律基础和提供法律保障,要探索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20.
目标定位是对改革成果的制度化界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始终未能摆脱市场经济是补充的概念,没有认识清楚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20世纪80年代定位不准的瓶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多年来市场与计划关系问题的争论作出了科学总结,为中国共产党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改革目标的定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