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卞玺 《新闻窗》2011,(2):122-122
新闻传媒应担负起教化和启蒙的责任,与时俱进是新闻传媒创新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新闻报道形成的媒体闪亮点。新闻传媒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有幸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一个新闻人都应有一种自觉的历史意识,努力完整而全面地、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下时代的欢乐与痛苦、果敢与徘徊,暮年回首,才敢问己、问人,明天的无悔是建立在今天的努力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刘海虹 《新闻传播》2012,(2):101-103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新闻播音方式,时代的发展不停地呼唤着新闻播音的发展,呼唤着新闻播音的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本文主要从进取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四个角度来分析新闻播音的与时俱进,说明新闻播音要从改变其审美化、民族化、多样化、幽默化、风格化以及平民化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实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 ,对80年来党的建设的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 ,在此基础上 ,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作出了精辟的阐述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整篇讲话 ,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创新的精神。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 :“从新的实际出发 ,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而他本身 ,就是这样的典范。80年来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和卓著的成就。正如“七一”讲话所指出的那样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是指导新闻采编实践的科学理论,也是高校培养合格新闻人才的重要教学内容。要使学生在打下扎实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能形成正确的新闻传播理念,并对学生的"三观"产生积极影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教学就应该与时俱进地有所侧重。本文从"围绕传播格局变化突出最新内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案例展示、结合课本解读进行综合延伸分析"三个层面入手,对如何创新这门学科的教学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新闻的软与硬。本文认为,硬新闻是指宣传意图比较明显,采用直白的方式进行宣教的政治化了的报道,受众处于冷接受状态。硬新闻主要包括时政新闻、会议新闻、经济新闻。软新闻是指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宣教的泛政治化的报道,受众处于热接受状态。软新闻主要有社会新闻、文体新闻、政法新闻等。  相似文献   

6.
7.
吴万里 《新闻界》2001,(3):43-43
翻开2月20日各家报纸,被中央召开会议重奖杰出科学家的新闻吸引住了,宣传、报道的力度很大,无论是朱钅容 基的讲话还是有关的报道与社论、评论,都突出了"创新是科技工作的灵魂"这一思想,看后,很能给人以启发。其实,新闻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创新也是新闻工作的灵魂。就以当日围绕重奖吴文俊与袁隆平二位科学家来说,解放日报的报道真有一点创新的味道,别的不说,以刊用照片看,就十分独特。翻开第二版,即被两幅科学家的生活照所吸引,并且感到效果很好。而以往表彰先进人物,介绍他们生平时,所用照片不是工作照、学习照,就是正面…  相似文献   

8.
李萌 《视听纵横》2003,24(6):101-102
新闻是一个专业媒体不可或缺的主体,传媒大亨默多克曾经说过“一个没有新闻节目的电视台毫无价值”。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作为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不愁没有报道的内容,关键在于如何把新闻巧妙地传达给受众,如何赋予新闻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向剑 《新闻前哨》2005,(8):38-39
翻阅一些报纸,我们遗憾地看到,在农业领域,许多与现实贴得很紧的问题,在新闻表现上却显得苍白无力。说明白点,就是未能近距离、直接地切入农业发展的最前沿。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这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农业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党的主流媒体的农业宣传报道一定要与时俱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更新观念,直面现实问题,引领时代潮流,才能在新形势、新阶段的农业改革发展进程中有新作为。  相似文献   

10.
广播新闻是通过声音符号传播新闻的,长期以来,追求其可听性是广大广播新闻工作者的目标。众所周知,广播新闻具有传播迅速、通俗易懂等优势,但其线形的传播方式也造成广播新闻一个最大的缺点即稍纵即逝,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最有效的传播?让广播新闻不仅可听。而且  相似文献   

11.
王斌 《新闻世界》2011,(7):161-162
本文用发展的观点,从新闻工作的定位、新闻舆论的导向和新闻媒体的领导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胡锦涛同志对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播新闻要让听众喜闻乐听,就要讲究宣传艺术,有必要学点文学笔法。 文学作品非常注意细节描写,不过那些细节多数是虚构的。广播新闻的写作与艺术创作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绝对不允许随意想象、添枝加叶。但是,广播新闻可以借鉴文学作品的笔法,适当的用些画龙点  相似文献   

13.
学是通过语言形象的艺术,它可以使读感同身受,其实,新闻作品也需要形象地描绘现实,新闻写作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尤其是速写,特写和现场短新闻等体裁更应如此,介是,有不少编辑记只重视抽象枯燥的途述,不重视绘声绘色地描写,有的记在新闻中偶到有一段形象描绘,编辑常以“新闻要简炼”为名而将其删除了,看部分获奖新闻作品,甚至获大奖的新闻作,我是因为题材新颖和分量较重,其字表达则是不敢恭维的,作品虽然语句通畅,事实叙述清楚,但字干巴,可读性较差,新闻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14.
15.
李恩吉 《记者摇篮》2004,(3):26-26,22
常听到的话是编辑、记者要做个“杂家”。做为在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中,以文字稿件为创作依据,以有声语言为创作手段的播音员来说,是否也做个“杂家”呢,广播前辈的话给了我答案,……“播音员不能比编辑、记者差”。  相似文献   

16.
17.
现在,我们国家正经历着伟大的历史转型,这就是: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单一的国家经济向经济全球化转型。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转型就是我们报道的母题,一切报道都要围绕这个母题进行,我们有责任用最生动的事实,最精美的语言,最恰当的形式表现这个母题,在大大小小的报道里映现出这个母题。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转型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是党在中国历史上创建的功勋伟绩,报道这个母题在深层意义上就是歌颂我们的党。一历史社会转型就意味着社会整体转向,经济领域在变,由经济领域的…  相似文献   

18.
广播稍纵即逝,属于瞬间传播,虽然有迅速明快的优势,但也给广播的贴近性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特别是消息,与专题节目相比,由于时间短、容量小、形式单调,很难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自然就难有深度贴近。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使广播新闻产生深度贴近的作用呢?实践证明,至少应当在这三个方面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安春红 《军事记者》2005,(11):15-17
笔借全军首批舆论战短训班在南京政治学院举办的机会,通过问卷方式对基层新闻工作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期望从中得出一点有益的结论,对基层新闻工作的开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现在,人们每天从各种媒体上获得大量的新闻信息,然而,仔细体味、咀嚼、品味每天海量的新闻信息,审视为我们提供新闻信息食物的媒体,会发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很多的新闻信息缺乏必要的营养,这种功能性缺陷已经激起越来越多的“新闻信息美食家”们的抱怨和指责,成为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