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20世纪中期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也随之兴起并有了初步发展,不少教育家如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等的研究成果都与之有关。就我国的学校教育教学而言,长期以来对课堂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整体性的听评课模糊评价方式,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而对内涵更加丰富的课堂观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更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
生命课堂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特征,显著区别于以知识为本的教学。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化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所在。生命课堂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关注生命,关注教育,关注个性发展,关注创造力成为教育界关心的主题。作为科学学科,构建地理"生命"课堂的实践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001年版的注释、图片有三处失误。笔者觉得有必要指出,以求教科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从教学过程中,从教学设计、教学教程、学生学习活动三个方面创设情境,构建互动课堂,让学生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通过学习、体验、思考、感悟,使历史教学成为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构建有生命力的历史互动课堂。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之一越来越受到教学编写者的重视。助读系统是一种辅助系统,为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参考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使其内容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的要求,力图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本册教材着力贯彻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在教材内容的结构设计、课文  相似文献   

7.
初中学生是靠直接的感观来认识与理解事物的。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创设历史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当中,以直观的方式去了解历史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深入探索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历史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深入理解历史知识,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深入分析.指出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由于其在课程结构、教材定位诸方面的一些不合实际、过于理想化的选择。致使其一方面脱离其学科地位,另一方面又背离学生实际水平和基本国情的要求。成为一部存在不少不足之处的教材。  相似文献   

9.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0.
高效的课堂教学不在于让学生学到多少,其关键是让学生获得发展和进步。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正确价值观和态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但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对这方面的培养并不能让人满意,究其原因,还是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将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结合教学经验,以七年级科学为例,简单谈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1.
生命是一个太过厚重的话题,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同命运进行着不屈的抗争。在《生命生命》一文中,我们仿佛听见她对生命的强烈呼唤,声声,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理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包罗万象,它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这就为情境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创设有效情境,可以给学生一种置身其中的亲临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探索地理现象及其蕴含的地理规律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必修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一、把握好情境创设的时机情境的创设和情意的激发,要力求选择"最佳教学时间",一般刚上课的3分钟内学生情绪  相似文献   

13.
数字归纳法是一种有趣高效的学习方法。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以下简称课本)学习时。我将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做了归类整理,分成人物、文化、战争、事件等几类。复习时,我告诉学生用十个朝代、九次战争、八个专题、七幅图表、六项事件、五个民族、四项制度、三个人物、两种宗教、一项工程复习本册内容时,学生流露出好奇又期待的目光,兴趣倍增,整个复习过程轻松高效。  相似文献   

14.
情境教学法因具体形象的场景创设和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态度体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采用。实践中,历史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素材,创设特定历史背景、一定具体场景,使久远的历史“复原”,通过相应的生活展现、图片再现以及角色扮演,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历史的博大精深与深邃智慧,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5.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是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有更真实的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期待。学生能自主获取一些知识感悟,在实践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切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感悟更真实,情感上受到教育的同时,更能得到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启迪学生懂得尊重生命、赞美生命、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典型的"储蓄式教学,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阐述历史"生命"课堂构建的途径,以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的散文《风雨》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调整时新增的。很多老师在看后表示很难教,对文章的主题很难把握。大部分的教案、课件或参考书都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做这样的归纳:“……至此,揪着读者心的这场风雨总算有了温暖的画面,可以松口气合上书闭目回味了。文末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之情,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我以为,这是不完整的解读,《风雨》的主题绝不应该只看到“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之情”,更应该要看到对弱小生命和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导语:春天到了,校园里各种各样的花开了,小草探出了小脑袋,小树发芽了,多美啊!咦,下雨了!听——  相似文献   

20.
朱九苗 《学语文》2012,(4):37-38
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什么”而不是在“怎么教”上施展花拳绣腿的理念早已为大多数一线语文教师所接受,但仅有先进理念,在具体的篇章课堂教学中如何操作实践,或者说教师在备课中如何落实这一先进理念。落实中有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问题,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