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安徽省正式批准成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是皖南地区融入长三角、加快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实现安徽旅游业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一步,必将掀起皖南地区乃至整个安徽旅游业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高潮。在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中,旅游往往起着重要的先导与推动作用,因此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也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此背景下本文首先阐述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界定与资源,接着分析了示范区成立的必然性,而后提出了示范区旅游发展的战略构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2007级—2010级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入学时的体育加试成绩为原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女生的体育加试成绩的地理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00米项目中,皖南地区成绩要好于皖中和皖北地区;在原地推铅球项目中,皖北地区的成绩要好于皖中和皖南地区;在立定三级跳远项目中,皖南和皖中地区的成绩要好于皖北地区;在800米项目中,皖北和皖中地区的成绩要好于皖南地区。  相似文献   

3.
皖南地区历来是一个音乐文化浓厚的区域,皖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久远,音乐形态独特优美,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特征.该地区的音乐又深受佛教、道教文化与音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2014—2020年皖南地区(除铜陵市外)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探讨城镇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皖南地区5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不同的个体影响.加快城镇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财政支农,有利于缩小皖南地区5个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皖南地处长江下游,自古以来就是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地区。便利而频繁的交通往来,以及丘陵山地的自然风貌,使得皖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皖南地区所具有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及当前有关保护的基本情况,为保护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有序、促进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证评价皖南地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依据与对策建议。方法:采集皖南地区4个城市28家机构的相关数据,从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合理用药等方面选取关键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皖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情况良好,大部分患者认为药价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建议通过吸引社会药房参与基本药物供应和销售竞争,因地制宜制定省补充目录,规范药品合理使用等多种方式,促进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唐代皖南地区作为南北往来的交通枢纽,有大量诗人来往此间,留下了丰厚的唐诗文化遗产。据考证:顾况曾于贞元十年(794)秋与贞元十六年(800)年初两次行经皖南,孟迟也曾于开成三年(839)、会昌五年(845)两次游历皖南,许浑于大和五年(831)秋寄居宣州开元寺,三人在游历皖南过程中也均有相关诗作传世。这些人文资源是当代“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可资利用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皖南地区的工矿业发展到隋唐时期,门类多、水平高、特色鲜明,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力图就隋唐五代时期皖南地区工矿业发展概况作进一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近代皖南地区的交通重心发生了转移,但交通模式仍重在连接长江水系和新安江水系。皖赣铁路的修建打破了皖南地区传统的交通格局,进而形成了一个以芜湖为重心、水陆联运的交通网络,并融入到全国的交通网中。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歌在历史的传承中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是对各地区各民族民间特色与风土人情的展现。皖南民歌最早起源于安徽地区,皖南民歌作为地域文化的象征,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点,在民族音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慢赶牛”音乐是皖南民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魅力,集皖南民歌特点于一体。“慢赶牛”的音乐文化特点突出,在新时期的文化交流背景下,加快皖南民歌的音乐传承与保护,确保民歌文化可以持续创新,推动民歌多种形式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1.
漕粮海运是晚清最重要的漕粮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的变化,对清代运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河运漕粮的盛行,直接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繁荣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漕粮海运是构成运河带经济区衰落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漕粮海运对沿海经济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它对沿海经济的影响,由点到面,重点集中于若干个与漕运相关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唐代河南道黄河段漕路,是汉代已有通漕记载的古老漕路。其水道“湍悍”,三门底柱为航行最大障碍。唐代河南道段黄河承担漕运任务空前繁重,对航道进行过多次大规模整治工程,留下可贵的历史经验教训,裴耀卿、刘晏、李泌、李巽、裴休等为之做出过重要贡献。陕州是河南道黄河漕路的转运中心。唐朝最早于此设置地方运使。元和时运使停罢,并不表示陕州失去漕运的重要性。河南道两段漕路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水上交通较之秦汉有很大发展,黄淮地区尤为突出,在自然水道通运的基础上,经过人工修渠浚治,形成纵横交错的水运网。黄河、淮河是南北两务东西向的大动脉,东西两线水路将黄淮沟通。在南北政权漕运及军事行动中,黄淮地区的水上交通被不断地拓展、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百余年间,陕南地区得汉江舟楫之利,汉白公路之便,加之政府和当地百姓的努力开拓,交通状况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使陕南商品经济有了几度短暂繁荣和发展。通过对汉江流域交通贸易的分析,考察了近代汉江流域水运、公路、航空的发展进程,论证了“商业是交通的先导,交通是商业的基础”的观点,从而为当前陕南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南宋川陕战区战略地位重要,在南宋国防安全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为确保充足的粮食供应,南宋通过和籴、科籴等方式籴买粮食,筹集到大量军粮。南宋将川陕各地籴买到的粮食通过陆路和嘉陵江水路两条路线运往边防前沿,这为川陕边防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川陕战区军粮籴买与转运中,出现了诸多弊端,成为当地民众的沉重负担,体现出军队物资供应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南宋川陕战区军粮的籴买与转运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军队物资供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校车服务已有百年历史,迄今不仅成为美国政府服务教育的领域,而且其完善的校车服务管理体系已为公众普遍认可。学区自备校车并提供服务是地方政府为学生提供校车服务的主要方式,美国州政府和地方学区共同构建完善的校车服务管理体系,其中包括组建服务团队、聘任校车司机、购买并维护校车、规划路线和进行安全教育等多个方面。我国政府在提供校车服务方面,不仅要完善校车运行与管理相关法规,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更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校车服务管理体系,将校车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以构建学生安全乘车上学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胶济铁路沿线转运业能够存在和发展,本身就是胶济铁路兴筑后的产物,而它们的相关业务活动,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胶济铁路运输的畅达,加快了土洋货的流动,对繁荣鲁省经济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转运业自身同时有很多弊端,又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胶济铁路正常的营运活动,这是二者关系的复杂之处。随着胶济铁路为全面推广负责运输而采取若干限制转运业发展的措施,胶济铁路沿线转运业最终走向萧条。因此胶济铁路沿线转运业的生存、发展乃至消沉的历史轨迹,都是由胶济铁路决定的。对于二者的关系,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输可以分为四种形态:“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一对一”是问题分解的终极,而“多对多”则是效率所追求的终极。由四种形态之间转变展开讨论,为了提高效率,网络传输应该转向“多对多”。群对群是“多对多”的另一种传输方式,或者说,是强调分群的“多对多”传输。  相似文献   

19.
张家口市人口稠密,道路狭窄,由此而带来许多交通和环境问题。若纵贯市区南北沿清水河建造轻轨铁路(地铁),可有效地缓解市区交通压力,促进市区发展重心南移,以及旧城的现代化改造,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城市的持续发展。从水分析看,该地铁的安全是有保障的。由于其占地少,建造和运行成本低,经济上可行。此线路贯穿人口稠密区,一旦运行,定会吸引众多客源。  相似文献   

20.
移民西进推动了美国早期的西部交通建设,历经了从"税道时代"、"运河时代"到"铁路时代"的发展历程。交通的改善不仅促进了西部的资源开发和城市化,而且深深地影响到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在开发中,交通运输中的弊病得到了整治。借鉴其成功经验并吸取其教训对我国的西部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