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选择宜春学院校园内的草坪,灌草和乔灌草等绿地类型,利用温湿度表,测量分析各绿地内的温湿度变化和对温湿度影响的差异。乔灌草绿地日温变化较缓,且其日温最高值出现于16点,其它绿地日温变化较大,其日温最高值出现于14点,与大气的日气温高点一致。湿度是由高到低再升高的过程。对于温度,与水泥地相比,乔灌草类的绿地最高温度平均下降了9.4℃,灌草类下降了7.4℃,草坪下降了3℃。对于湿度,与水泥地相比,乔灌草的最低湿度平均增加了24.8%RH,灌草的湿度增加了17.6%RH,草坪增加了10.4%RH。结果表明,草坪型、灌草型和乔灌草型的绿地都有降温增湿的作用,乔灌草类的绿地降温增湿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新鲜小青菜经处理后 ,加入到 85~ 1 0 0℃的含 0 .2 %醋酸锌混合液中 ,烫漂 2~3min ,加工成糊后 ,用 β CD包埋处理 3天 ,按 5~ 1 5 %的比例加入到面粉中 ,可制得营养丰富的绿色挂面制品 ,能较长时间保持绿色不变。  相似文献   

3.
秋先是“典型的农民形象”吗?仔细读一读《醒世恒言》第四回《灌园叟晚逢仙女》全文,不免对秋公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不妨看一看秋先的生活环境:“向阳设两扇柴门,门内一条竹径,两边都结柏屏遮护,转过柏屏,便是三间草堂。房虽草覆,却高爽宽敞,窗槅明亮。堂中挂一幅无名小画,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防治花生蛴螬高效、低残留药剂。方法:试验小区(面积:15×20㎡)随机区组排列,不设重复。浇灌40%辛硫磷缓释剂,均匀施于花生田地表,每小区50 kg药液;40%柴油.辛硫磷乳油灌墩处理。结果:浇施40%辛硫磷缓释剂20天后防效为40%,30天后为50%,防效高于40%柴油.辛硫磷乳油灌墩处理;且荚果被害率最低(4.36%)。结论:40%辛硫磷缓释剂在蛴螬轻发生年对花生田蛴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保果效果,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黄淮海平原典型的小麦玉米两熟农作制为案例,进行了水氮耦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上,麦玉产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2水比灌1水,产量增加幅度是2.60%~14.45%,浇水3次的麦玉产量与灌水2次的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因此,以小麦灌2水处理最好;在同一水处理上,麦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22.5kg/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施氮水平增加到30.kg/667m2时,有所下降.因此,以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最佳.水分利用效率与麦玉产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所以,以小麦灌2水,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时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好,此时对小麦而言可节水50m3/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6.
sunny 《少年月刊》2010,(4):59-60
别看EQ博士年龄大了,但一点都没有“OUT”!我为了不和小朋友们产生代沟,天天都挂上QQ和咱们EQ群里的同学们天南海北地聊天,有事没事还会到儿童论坛中“灌个水”。  相似文献   

7.
道路绿化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观测,研究了校园内不同道路绿化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绿化道路的主要环境因子光照度,紫外辐射辐照度,空气温度的日变化曲线与对照点相似,但是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曲线与光照度,紫外辐射辐照度,空气温度的相反;(2)3种绿化道路都具有遮光,减弱紫外线,降温,增湿效应。3种中以悬铃木为行道树的绿化道路生态效应最明显,其遮光率,紫外线平均减弱率,平均增湿效应,平均降温率都最大,分别为85%、72%、19%、14%;以合欢为行道树的绿化道路次之;以柳树为行道树的绿化道路最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鱼香肉丝的贮藏品质和延长其保藏期,在温度为0-4℃冷藏条件下,设10个气调包装的复合防霉剂处理组,探讨不同的复合防霉剂对鱼香肉丝的贮藏效果.结果显示:在24 d的贮藏期内,0.1%山梨酸钾、0.1%双乙酸钠、0.04%脱氢乙酸钠和1.50%甘油复合使用对鱼香肉丝保藏效果最佳,细菌总数都较低,感官评定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油菜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光照水平(L1、L2和L3分别为100%、45%和25%光照)和3种氮素水平(N1、N2和N3分别为0.4%、0.8%和1.6%NH4NO3)的双因素实验,研究光、氮及其互作对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0.8%氮浓度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2)种子发芽势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在相同光照强度处理下,1.6%氮浓度处理的种子发芽势显著低于其他两处理组(P<0.05)。(3)在L1、L2光照条件下,发芽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L3光照条件下,发芽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以1.6%氮浓度的种子发芽指数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4)在L1光照下,种子的活力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1.6%氮浓度处理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处理组(P<0.05);在L2、L3光照处理下,种子活力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种子活力指数以1.6%氮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以二年生橄榄实生容器苗(以薄膜袋育苗)为砧木,取霞溪本橄榄充实健壮的秋梢为接进行小苗嫁接试验,研究环境因素、嫁接时间、接选择与处理、砧木处理等对橄榄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月10日前后采用砧木留叶、二年生充实健壮的秋梢作接,并以100mg/L的NAA处理,在覆盖透光率50%遮阳网的小拱棚里进行嫁接。嫁接后40天内保持棚内温度20—25℃、相对湿度80—88%,之后拆除小拱棚,嫁接成活率和成苗率高且稳定,其分别可达90.5%和78%,橄榄实生容器苗于小塑料拱棚可控环境条件下进行嫁接是橄榄苗木生产上提高嫁接成活率及其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陕西渭北苹果园节水灌溉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西渭北苹果园干旱缺水的实际问题,介绍了生产中常用的微灌、隔沟交替灌溉、穴贮肥水、起垄覆膜和开沟蓄水、果园注射灌水施肥等5项果园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对指导旱区苹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防渗及抗冻是宝鸡峡灌区输水渠道修建维护和更新改造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土质渠道渗漏严重且易冻消垮塌,混凝土衬砌渠道防渗较好但常因受冻而鼓胀破损,严重影响正常有效使用,并存在安全隐患。笔者在实践中调查分析灌区输水渠道冻胀破坏和老化渗漏等情况及原因,提出了灌区渠道防渗及抗冻的一些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使用摩圣后磨损表面微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经过摩圣处理的发动机缸套和活塞环的磨损形貌和表面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摩圣对缸套和活塞环表面具有很好的减磨作用;缸套的表面犁沟处和活塞环表面有一些外来元素,这些元素以反应膜的形式存在于表面。  相似文献   

14.
市政道路损毁的原因很多,涉及面广,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通过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的综合治理,解决道路损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苯胺和冰醋酸(乙酸酐)为原料,通过分馏法、回流法、干燥法、回流-干燥法、微波辐射法合成了乙酰苯胺.从绿色化学理念出发,进行反应方法探究和比较,优选出合理、实用、可行的制备方法.回流-干燥法和微波法是较佳的合成方法,不仅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缩短,而且提高了反应产率,使实验操作更加绿色化,也可为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电热分离法、清水漂浮法和振动分离法对不同样本中甲螨的分离时间、数量,样本的放置时间及电热分离所用热光源作了比较。结果证实,分离土壤甲螨时.采土深度以10cm为宜,土壤放置7天与立即分离所获甲螨数无差别。少量土样直用清水漂浮法,大量土样宜用电热分离法。而植被样本宜用振动分离法。  相似文献   

17.
用SV4型声速测定仪测声速有三种方法: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时差法.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操作以及可能的实验误差四方面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对采用热的良导体——碳纤维改善相变材料的热传导速率开展了研究.通过碳纤维与甘二烷的物理混合制备了相变复合材料.采用示差扫描分析法、热重分析法和差示热分析法测试了此相变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研究了碳纤维的掺量与长度对甘二烷热传导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能有效地改善甘二烷的热传导速率,碳纤维的掺量和长度是2个主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碳纤维掺量的增加,甘二烷的储热、放热速率增加.掺入碳纤维后,甘二烷的熔点从40.2℃增加到50.8℃.当掺入6%的碳纤维后,升温所需时间从720s降至660s;当掺入10%的碳纤维后,升温所需时间从720s降至600s.  相似文献   

19.
"无线传输森林防火报警系统"以分散安装在森林里的火源探测器为基本构成单元,探测器以太阳能电池为电源,由红外火源探测装置和ZigBee构成的无线收发装置等部分组成,以无线方式进行通讯,并通过互联网将火警传送到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为防止信号淹没,保证实现系统功能,给出了通信协议,并实现了通信仿真。  相似文献   

20.
Federal reg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achievement gap must be closed between subgroups, including the gap between special education and non-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We explored the ways in which achievement trends are influenced by three methods of reporting (cross-sectional, cohort–static, and cohort–dynamic). We also investigated (a) the ways in which achievement gaps change when different analytical techniques (proficiency levels, scale scores, effect size) are used, and (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students’ special education status changes across years. We conclude by discussing the practical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using the three methods for reporting data about the performance g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