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成熟,以及校园网络的建设和日趋完善,现代教育网络化成为现实。利用校园网资源进行网络辅导平台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补充。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如何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与教学相结合。通过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基于JSP的解决网上教学辅导的策略,开发了一个《计算机专业英语》网络辅导平台。该网络辅导平台运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采用B/S结构,基于Web技术,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利用网络的主动、可控性交流的重要特性,在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实现交流、学习,使网络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
高职高专学生第三学年中近2/3的时间都在企业顶岗实习,充分利用Moodle网络课程平台的交互性、学习自主性等优势,进行校外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辅导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适应新教学环境的有效途径。从宏观角度对毕业顶岗实习期间Moodle平台的课程设计、资源建设、形成性考核等进行探讨,并结合问卷调查首次引入“校园社交”概念,指出混合式社交在自主学习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QQ具有许多有利于教学的功能,可以用它来开展课外教学辅导、网络探究学习及协作学习。首先,通过利用QQ的一对一交互、短信、群内交互及群BBS功能,很容易实现课外教学辅导。其次,QQ能提供讨论交流、评价总结和展示成果的平台,因此能较好地实现网络探究学习。最后,QQ能方便应用于网络协作学习活动过程的三个阶段:自主学习阶段、协商会话阶段和意义建构阶段,因此易于实现网络协作学习。  相似文献   

4.
QQ具有许多有利于教学的功能,可以用它来开展课外教学辅导、网络探究学习及协作学习。首先,通过利用QQ的一对一交互、短信、群内交互及群BBS功能,很容易实现课外教学辅导。其次,QQ能提供讨论交流、评价总结和展示成果的平台,因此能较好地实现网络探究学习。最后,QQ能方便应用于网络协作学习活动过程的三个阶段:自主学习阶段、协商会话阶段和意义建构阶段,因此易于实现网络协作学习。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在电大高等数学教学辅导中,如何借助现代的计算机网络,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遵循数学学科的特点,把面授辅导与网络教学有机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6.
微观教学模式是指电大基层教学点、班在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教学及支持服务的基础上,由市级电大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辅导、指导和学习支持服务等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方式,是电大系统教学模式的终端。网上课堂这一以计算机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远程开放教育微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大远程教育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要教会学生分析困难? 社会上正掀起"一对一"教学辅导,对于普通班的教学,个别学生问教师数学问题也常常是"一对一"的教学辅导,家长的教学辅导,也常常是"一对一"的.故教会学生分析困难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如何教会学生分析困难呢?按"学习困难分析法"教学生分析困难.  相似文献   

8.
孙微  傅璟 《现代教学》2009,(7):76-77
在新课程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辅导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优化教师的教学辅导思路,改善教师的教学辅导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是为有效落实教学五环节而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区以“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辅导的有效性”为主题开展了实践性研究。接下来,我对该主题的研究目标与原则、研究方式与过程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9.
网络教学是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兽医药理学的教学实践,建立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网络教学平台。本文从设计原则、内容等方面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论述,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提出了兽医药理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教学辅导即教学的辅助引导,它是通过答疑的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辅导不仅使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而且在辅导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它是培养学生个性才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基础教育系统为合格的人力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依赖于高等师范教育提供合格的师资,主要表现在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当成为自律的专业人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高等师范教育要适应基础教育的变革,应当从精英教育理念转向大众教育理念,沟通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集中力量研究学生品质教育的难题,构建以人为本的师范教育类课程。  相似文献   

12.
自2007年起师范生免费政策实施以来总体落实情况较好,从招生、培养、就业诸方面都在积极探索,同时也存在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可度不高,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比例非常低等问题。为此建议未来适当扩大政策覆盖面,向有强烈参与意愿的地方师范大学倾斜,并且以中央财政为主大力支持地方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另外,在下一步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推进中,要注意明确培养目标,找准切入点加强招生工作的研究与改革,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深入开展多元化就业研究,服务地方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3.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职业理想教育则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免费师范教育作为我国当代师范教育的新举措,是提升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的有效尝试。免费师范生长期教书育人的职业理想教育意义重大,需要教育者采取多样的方式帮助其坚定理想。而融美育于免费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之中,是对其教育实效性的创造性探索。教育者需要塑造其职业理想审美意识,促进其职业理想审美创设,以实现美育丰富职业理想和创设美好生活的目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师范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到未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在调查师范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师范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提升师范专业大学生信息意识水平;二是开拓信息素养学习渠道,扩大师范专业大学生信息知识视野;三是增添研究型学习项目,锻炼师范专业大学生信息技能运用能力;四是增强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强化师范专业大学生信息道德感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因心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导致的休学、退学人数约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0%左右。大学生心理疾病已成为突出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针对高师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出发,高师院校可以从四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抓住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即领导重视;二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干预网络系统;三是以心理咨询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四是激活各种教育载体,营造心理健康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高校心理教育带来新的课题。清醒认识到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的冲击和影响,分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显著优点,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为高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和途径,同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和本体三个方面在Web.2.0时代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指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冲击增加了教育的复杂性和教育的难度;提出了web.2.0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认为要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促进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推广;加大教育投入,完善考评机制,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树立大德育观,全方位、多向度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才能真正把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如何进行小教大专英语教学是五年制师范专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独特的相互依存关系,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该语言的民族文化教学,使学生能通过蕴涵在语言中的文化加强领会词义、运用句型、理解语篇以增强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英语文化教学在小教大专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把英语文化教学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其实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论师范生师德行为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生师德养成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师范教育的理论热点和难点。不同于以知识传授和情感体验为主的传统模式。文章在分析师范生师德行为训练的必要性、原则以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长时间的师德行为训练来增加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和体验,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从而逐步达到知行合一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模式。  相似文献   

20.
师范教育的德育是所育人才能否为师的根本。当下我国师范教育的德育面临德与智失谐、德与文失谐、德与行失谐的窘境。师范教育的德育既有普通德育的共性,又有其固有特性,是更为严苛和神圣的德育范式。因此需要用原点思维对师范教育的德育进行审慎思考,让师范教育的德育回归“善”之本真,同时将“情”之德育融于现实生活,把德性的养成作为塑造德育格局的重心,进而追求德育的“美”之境界。建构师范教育的德育体系必须立足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滋养下分析当代师范教育的德育理路,探寻师范教育的德育文化语境与路径。从面向“新时代”,植根祖国大地,围绕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在“时间”文化语境、“空间”文化语境和“职业”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的德育(树人)之道,凸显当代中国师范教育德育的实践逻辑、国际视野和专业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