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合作博弈理论能够很好解决处于竞争关系参与人之间合作与冲突,但在处理严格纳什均衡之间的选择时,碰到难以逾越的鸿沟。于是,均衡选择问题变成了博弈论理论家们研究的热点,协调博弈成为继囚徒困境博弈又一被广泛研究的博弈类型。已有的均衡研究法没有把系统达到均衡的过程引入到模型当中,无法考虑参与人关于博弈历史而形成有关对手未来行动的信念对均衡选择的影响,难以现实地考察均衡演化。本文基于协调博弈动态过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历史、现状及相对偏好参数来探讨协调博弈的均衡选择问题,为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行者走在中国教育的原野上,他看见有无数个星火在闪烁,那是无数个和他一样执著于教育理想的人们,用生命释放出的不绝光芒。于是,他微笑了,伸开双臂高呼,让我们一起,用热情与智慧点燃教育的希望!当我打开《给中国教育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共产党宣言》为研究基点,对《共产党宣言》以来的社会主义法律演进、发展的进程作了较系统的考察。认为《宣言》是社会主义法诞生的标志;自《宣言》起,马克思主义者不断追求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目标;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人是《宣言》的实践者和完善者,并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信念、兴趣与制度——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核心问题在于坚持真正的学术研究,根本在于培养真正的研究者。为此,需要确立学术信念,完善学术制度,关键在于激发学术兴趣;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力量推动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结构演进;在这个个性化的文化空间,学术信念无疑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翻译主体的研究话题往往在讨论谁是翻译主体,目前有四种看法,即译者;原作者与译者;译者与读者;原作者、译者和读者[1]。几种看法之中都含译者在内,可见对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研究已备受关注。在以译者为翻译主体的中心地位的基础上,提出“译者的信念”这一说法来表述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实践中,译者的信念,即翻译者本人的翻译观、语言观、文化态度以及对译者自己的认识等内在的坚信不移的看法和认识,影响译者选择译本、翻译宏观和微观策略、译文表现风格、手法等几乎一切方面的选择过程,它是译者进行翻译活动和实践的内在支点和决策力量。本文作为一种初浅的讨论,仅作为笔者对译者作为主体的研究的一种主观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古老的中国从宗法社会、小农社会一路风尘仆仆的走来,她历来注重独立人格的培养、注重德育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及历史上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无产阶级的理想是要把每个人的个性彻底解放,建立"自由的、民主的、平等的、福利的社会",从而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完成文明对于愚昧的超越.本文将从现实伦理的角度出发来论证与<宣言>的思想和风格的判若霄壤的通往自由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4.
数学信念就是人们对数学的看法,表现在对数学学科的看法、对数学教学的看法、对数学学习的看法.国内学者在数学信念方面的研究涉及的领域既有综合叙述型,又有比较研究型:既有针对大中小学生的研究,又有针对教师与数学家的调查.内地数学信念研究中,较多的是倾向于宏观论述,提出的大多是各自的想法和见解,实证研究方面及彼此观念间的融合有待加强;较多一块一块地进行,对于块与块之间联系的研究有待加强;在探讨不同的板块的关联时应给出启示.  相似文献   

15.
藏区华丽繁复的装饰图纹令人震撼,生活节俭的藏民如此重视装饰图纹,究其原因是其习性所致。从信念到习性,是每个民族的艺术以自己独特方式存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传播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语境下从各自阶级利益和政治需要出发,对《共产党宣言》进行有选择地译介,选取适合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传播。这种选择性传播决定了《共产党宣言》从传入中国之初就开始了其本土化进程,不断被赋予中国特性,最终被国人逐步接受并建构起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早期知识分子阶级成分复杂,目的与立场各异。系统梳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早期的选择性传播及其历史影响,相信对当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在怀抱为人生的目标上,始终贯穿着一种沉郁悲凉与慷慨激昂相互渗透的复杂焦虑的疗救精神。文学承载痛苦现实的重任找不到理想的栖居之所,但是同时又不断执着求索救治与发展的可能性与深度感,从而衍生出焦灼的美学特征,成为整整一个世纪扣人心弦的绝响。  相似文献   

18.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狂潮掀起多年之后,文化全球化的现象和趋势也逐渐清晰与明朗,全球化开始在文化领域对各个国家进行冲击,本文立足中国这片土壤对文化全球化的概念及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试图对处在这个背景中的中国文化建设提出若干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