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黄山贡菊挥发油化学成分,并以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和亚硝酸钠、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价黄山贡菊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黄山贡菊挥发油中鉴定8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0.05%,化学成分以单萜、倍半萜及其衍生物为主.20%挥发油对金属离子有明显螯合作用,螯合效果优于0.1 mg/mLE DTA;对亚硝酸钠、ABTS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效果分别优于1mg/mLBHT和0.1 mg/mLVC.黄山贡菊挥发油含有多种有应用价值的化学成分,具有较好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SFE-CO2)提取紫花地丁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紫花地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了2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十四烷(17.628%),肉豆蔻酸(12.654%),植物醇(11.909%),甲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10.95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440%),1,19-二十烷二烯(6.439%)等.首次定量地测定了紫花地丁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对供试菌种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灰白毛莓挥发性油、乙醇回流法提取黄酮和生物碱,再用滤纸片法测定各成分的抑菌效果.发现灰白毛莓生物碱对6种供试菌种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范围最广,抑菌效果最强;灰白毛莓挥发性油和黄酮分别对4种和3种供试菌种有抑制作用.说明灰白毛莓的有效抑菌成分可能为生物碱类物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灰白毛莓挥发性油、乙醇回流法提取黄酮和生物碱,再用滤纸片法测定各成分的抑菌效果.发现灰白毛莓生物碱对6种供试菌种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范围最广,抑菌效果最强;灰白毛莓挥发性油和黄酮分别对4种和3种供试菌种有抑制作用.说明灰白毛莓的有效抑菌成分可能为生物碱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普通黄山贡菊与富硒黄山贡菊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的浸泡水温与浸泡次数对黄山贡菊硒浸出率的影响.实验选取三种不同温度95±2℃、80±2℃、60±2℃的纯净水对两种黄山贡菊进行冲泡,研究结果表明:水温高则一次浸出率高,水温低则浸出率低且无法检出;在三次浸泡过程中,第一次浸泡出的硒含量为第二次浸泡的四倍左右,第三次浸出的硒低且无法检出;富硒黄山贡菊花内的硒的主要以Se Met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6.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灰白毛莓的不同器官提取液对六种供试菌种的抑菌圈大小,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灰白毛莓的不同器官对6种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灰白毛莓根、茎、叶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根提取液对产气肠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均无抑制作用,叶提取液对普通变形杆菌无抑制作用.茎提取液的抑菌范围最广,根提取液的抑菌范围最窄.  相似文献   

7.
皖南地区常见松针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松针提取物抑菌效果,采用马尾松和雪松松针的水、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浸提物,分别对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松针抑菌作用由强到弱的部位为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氯仿部位,总体上雪松的抑菌作用要强于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跟松针的品种、部位以及供试菌种的种类有关。该研究可为今后松针抑菌作用的开发利用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柱层析法洗脱分离出了瑞香狼毒根部不同极性的黄酮组分,并采用抑菌圈法和连续稀释法研究了4种组分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绿脓杆菌7种细菌以及黑霉、绿木霉、青霉、根霉4种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部抑菌性活性大小为乙酸乙酯相>氯仿相>石油醚相>正丁醇相.其中乙酸乙酯相对所有供试菌种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6.3mg/mL,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2.5mg/mL.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长春七花和果实的挥发油,分别对其挥发油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实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比较相应的MIC和MBC值,确定挥发油的抗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挥发油对所选取的8种菌株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都比较高。说明这两种挥发油的抗菌活性均很弱,其药理活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葛根多糖抑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是一种富含多糖的中药,试验旨在测定葛根多糖的抑菌活性.试验采用平板打洞法测定葛根多糖的抑菌效果;进而采用试管法测定葛根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葛根多糖对供试菌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强,MIC=3mg/ml.试验说明葛根多糖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柿叶挥发油,并用滤纸片法研究柿叶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柿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较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3μL/mL、3.13μL/mL和25.00μL/mL.柿叶挥发油较好的抗微生物活性表明它可能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对辽宁五个地区的油松松针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和鉴定 .测得鞍山、沈阳、铁岭、锦州和朝阳等地松针中挥发油的含量分别为 1.7%、1.7%、1.4 %、1.7%、1.4 % .用GC/MS法从这 5个地区的松针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 55种、54种、56种、54种和 56种挥发性成分 ,共确定出 52种化合物 ;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 ,通过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测得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的松树松针挥发油的成分有很多相同的成分 ,但也有明显的差异 ,其百分含量也不尽相同 .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紫藤荚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藤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紫藤荚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进行成分分析,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49%,其主要成分为2,3-环氧基-1-丁醇,其它依次是乙酸乙酯、乙酸、苯甲醛等,与文献报道紫藤花挥发油成分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以洞庭湖区野生蒌蒿、云南蒌蒿和安徽蒌蒿三个品种为试验对象,进行了蒌蒿生长势的记载和挥发油的测定,结果表明:云南蒌蒿生长势强、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效益、商品率均高于安徽蒌蒿,野生蒌蒿香味浓郁,但生长势弱.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苍耳挥发油,并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鉴定出95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烷类、倍半萜内酯及醛酮类等.  相似文献   

16.
样品粉碎粒度不同对挥发油提取作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过程中样品粉碎粒度不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花椒为样品,对其不同粉碎粒度的挥发组分个数、挥发组分检出率及挥发油提取率进行了实验.未粉碎的花椒挥发油提取率为3.52%,粉碎粒度为20目花椒挥发油提取率为5.40%,粉碎粒度为40目花椒挥发油提取率为8.08%,粉碎粒度为80目花椒挥发油提取率为6.28%.结果表明,样品粉碎粒度对挥发油的提取作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层平板透明圈法研究中华芦荟凝胶与外皮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及芦荟外皮汁的最小抑菌浓度和芦荟皮汁抑菌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芦荟外皮汁比芦荟凝胶汁有更强的抑菌作用;而芦荟外皮汁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指示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3.125%;芦荟外皮汁最适作用pH为4.5,当芦荟外皮汁的pH超过6.5,完全没有抑菌活性;芦荟外皮汁在100℃下保温1h,其抑菌活性仍达95%以上,说明芦荟外皮汁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芦荟皮外汁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部分真菌也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经大鼠鼻腔给药后在体内和脑组织中的药动学特性,并评价其脑靶向性。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或经鼻腔给予川芎挥发油溶液,采用RP—HPLC法分别测定血浆及脑组织中藁本内酯的浓度。结果:川芎挥发油溶液鼻腔给药后,可快速进入血液和脑组织,其T_max为0.18h,脑靶向性指数为1.16。结论:川芎挥发油溶液鼻腔给药具有一定的脑靶向性,是一种值得推荐及研究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影响白及多糖提取的因素,优化其提取工艺及探究其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选择提取次数、水提时间、水提温度、液料比4个因素筛选白及多糖的最佳水提工艺,蒽酮-硫酸法测定白及多糖的含量,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白及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黑曲霉菌的抑菌作用。经由以上实验设计可得白及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次数1次、水提时间2.2 h、水提温度77℃、液料比39.27 mL/g,白及多糖得率31.09%;白及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黑曲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D-101大孔树脂吸附和正丁醇萃取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毛茛皂苷进行提取分离,对分离纯化后的样品采用紫外可见光全波长扫描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纯度和含量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的毛茛皂苷在209nm处有最大吸收峰,正丁醇萃取的毛莨皂苷含量比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的较高.以毛茛皂苷对9种不同细菌进行抑菌实验,显示毛茛皂苷对绿脓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