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做作业小吉姆走进一家杂货店。店员问道:“您想买些什么?”“10磅15法郎一磅的糖,4磅90法郎一磅的咖啡,两磅27法郎一磅的奶油,再加30法郎的面包。”小吉姆说。“一共594法郎。”店员说。“我给你一张一千法郎的钞票,你该找给我多少?”“406法郎。”店员有些不耐烦了,“快点儿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第15课选用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水经注·江水》节选)一文,文中“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句中“怪柏”一词应为“柽柏”。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183;语文》(2003版)第一册第四单元选有鲁迅的《〈呐喊〉自序》一文,课后给出了鲁迅的《自嘲》诗。而随课本配发的《语文读本》第四课也编选了此诗。我在向学生讲解“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时,多年前的一个疑问又跳了出束。《语文读本》对“孺子牛”一词的解释是:”据《左传》记载,齐景公经常自己装做牛,”口里古着绳子,让儿子骑着玩。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孺子原指孩子。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语文》七(下)《珍珠鸟》一文第14自然段有这样两句话:“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句中“呷”字的读音,教科书注为“xiā”,笔者以为值得商榷。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2002年版(缩印本)中“呷”有两个义项:(一)读xiā,吸引:《儒林外史》第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节针对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课,材料是: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1”的第一题,此题中有四句纯拼音的句子。在四句中,“liǎ”(俩)用了两次,且都用在“rén”(人)前。我认为这里用“liǎ”不妥。我们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中“liǎ”的用法:词典上它虽有“两个”的意思,但这时  相似文献   

7.
新教材《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的出现 ,无疑为学生扩大语文阅读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读本”利用好 ,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只是依靠一本课本 ,没有相关的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面之狭窄是可以想见的。“读本”的出现 ,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但是 ,面对“读本” ,要运用好它 ,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1.时间的困惑。阅读“读本” ,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但一般来说 ,学生只能利用课外时间来阅读“读本”。“读本”中的文章一般…  相似文献   

8.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是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第28课《岳飞》中的句子。该文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教材对“秋毫无犯”的注释是:丝毫不侵占百姓的财物,形容军队纪律严明。相关的教辅书籍也是如此理解的,如配套的教师用书就是这样翻译的:(皇上)有赏赐犒劳,都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百姓的财物。然而我认为,这个释义对“秋毫无犯”单个词虽然没错,在文中却不应该这样解释。教师用书的翻译显然文气不畅通,语意不连贯,前半句“有颁犒,均给军吏,”讲岳飞把皇上赏赐的东西全分给军吏,后半句“秋毫无犯”却说丝毫不侵占百姓的…  相似文献   

9.
我在河北省中师语文年会上(八五年宣化)曾经提交了拙文《中师(古代汉语)常识识问题探讨》.弹指十年,中师《语文基础知识》由原来的六册书变为现今的三册,而现行第三册中《古代汉语常识》部分也作了不少修改和订正.例如:卻克伤于矢”(《左传·成公二年》)写成“欲克伤于矢”(《左传·威公二年》)一句出两错的情况没有了.(原错见第六册第七十八页)然而,既然要讲古代汉语的常识,理应概念准确,引例精当且内容尽可能地完备些,依此标准衡量.仍觉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与辩明.今依教材顺序,探讨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秋高一年级使用的语文教材 (人教版试验修订本 )除课本外 ,还有一部配套的 50万字的《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 ,并明确“说明”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那么 ,怎样才能指导得法呢 ?这是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如果说过去使用一部教科书大家的教学效果不会出现太大差距 ,那么 ,现在完全可能逐步拉开很大的差距 ,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在《读本》的使用上。所以 ,研究“指导”的操作性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前提是教者必须熟悉《读本》。《读本》与课本相比 ,至少有以下一些新特点 :①新鲜感。《读本…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卜算子·咏梅》(毛泽东)中的诗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我认为是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互文,也叫互辞,古语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它的形式经常表现为:上下两句或  相似文献   

12.
释“一苇”     
徐迟的《黄山记》(普高语文第二册,人教社,1991年4月第1版)中有这样一句:“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这“一苇可航”是什么意思?教材及教参均未作解释。苏轼的《赤壁赋》(职高语文第四册,人教社,1993年6月第1版)中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相似文献   

13.
《学语文》报第29期罗文同志说:《诗经·匏有苦叶》“济盈不济轨”句中后一个“济”字应为“濡”字。余冠英《诗经选译·匏有苦叶》一诗,原句是“济盈不濡轨”。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五)《左忠毅公逸事》中的“微行入古寺”一句.编者注释“微行”为“皇帝或官员穿平民衣服出行”。原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第四册则注释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而其他古文选本的解释大多也与此类似。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说:“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语文素质高的学生必是读书多之人,所以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加强课外学习,扩大视野,增加积累。语文教改的春风终于把《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带序号的篇目均指《读本》中的文章)吹送到了中学师生手中。每学期阅读这一百多篇文章,就是达到“博学”的一条捷径,因此应充分利用《读本》,并恰当地与课本结合起来。下面以高中第一册《读本》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芋老人传》“唯恐或后”一句,部编语文课本未加译注。笔者见到的对此句的译法有两种:一是译为“只怕落后” (见五省(区)初中语文五册教学参考资料);二是译为“只怕落在别人后面”(见《教学月刊》八三年七月)。这两种译文都是把“唯恐或后”句中的“或”字撇开不译。我认为这样的译注,既破坏了原句的语法结构式,又削弱了原句的表达力。  相似文献   

17.
《伐檀》作为《诗经》的代表作品选入高中教材,是由其思想性决定的。因为这首诗反映了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而且也反映了被剥削者的反抗思想。本文对《伐檀》诗的主题思想没有新解,但对作为教材的《伐檀》一诗在教学方面有两点疑惑需要辨析,提出来就教于方家。 (一) 一是句读方面。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五册(1995年11月第2版,1998年4月第3次印刷),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中《语文读本》第三册(2000年12月第2版)对《伐檀》诗首三名的句读是:“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首三句读为二句话,“河水”句单独读为一句话。全诗共三章,后二章前三句的句读相同。经查,汉郑玄《毛诗传笺》、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宋朱熹《诗集传》、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姚际恒《诗经通记》、方玉润  相似文献   

18.
“摔跤”还是“摔交”江苏汤玉平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15刚劳动的开端》中有这样两句话;“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咱俩摔变试试I”“我不跟你摔交。”句中的“摔交”,笔者以为应是“摔跤”。摔跤一词有两种合义;一种是指摔枚运动,是体育运动的一种,两人徒手相...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新编全日制高中教材《语文读本》第二册《赤壁之战》中有“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之句。《渎本》将其中“方数千里”注释为“方圆数千里”。与此相似,新编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本)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将“齐地方千里”注释为:“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而新编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本)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方千里者九”则注释为: “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方……里”究竟该怎样解释呢?  相似文献   

20.
本期导读     
《小学语文》2012,(6):1-1
今年年初,《小学语文》全新改版,明确刊物定位为“教师语文素养读本人教语文建设平台”,并提出了“文学的语文·文化的语文·人的语文”之语文观。改版后第一期甫一面世,就有德高望重的业内专家主动短信鼓励;后续众多的外联活动中,很多新老朋友用不同方式主动谈起刊物语文观的价值。我刊引导文本回归的努力正在引发业内持续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