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传统教学体系中,音乐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边缘地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对音乐科目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在新课标视域下,音乐能力成为学生综合素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提升音乐教学效率成为中小学校优化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阐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合传统音乐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2.
<正>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动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但是这种听都是无意识的,往往都是"听而不闻"。其中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自己的切身感受,没有主动去体验这些音乐。针对这种现状,以学生平时最熟悉的活动场面作为切入点,也许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于是,在高一拓展型课《音乐与生活》中,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去感知、  相似文献   

3.
孩子们都喜欢音乐,却有一部分孩子不爱上音乐课。这是什么原因呢?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音乐中得到快乐,但在音乐课上却不是这样。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们往往很享受、很放松、很愉快,但由于嗓音或是音准等方面的原因,在唱歌时有些学生并不享受,也不放松,在这件事上没有成功的经验,所以也就不能得到快乐,更不乐于多多尝试。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唱得很好,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有义务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音乐教师更要想尽办法使得音乐课充满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眼球,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音乐知识了解得还可以,但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却有些不尽如人意,给我的感觉就是,学生死记硬背了一些知识,而不知道真正的音乐为何物。可见传统的欣赏教学带来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了。因为它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为途径。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其实,在未欣赏音乐之前,介绍作曲家情况都是徒劳的。可以这样说,学生对一个作品的兴趣远远没有对这位音乐家的生平感兴趣。我们很多的学生都希望老师介绍贝多芬、莫扎特的  相似文献   

5.
一、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与问题1.学生自身基础薄弱。现在的高中生中,由于初中教育的基础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非常欠缺,对乐谱、乐理等基本的音乐常识都不了解,这也是制约新课程下高中音乐教育的一个因素。2.学生兴趣低下。虽然我国的课程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但传统的应试教育仍在现代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考的压力,一些学生觉得应试的科目都没学好,更没有兴趣和时间去学习音乐这门课程了,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对音乐学科持消极的态度,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前人经验的总结依旧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现状。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认知度,但其依旧没有改变边缘学科的命运,很多家长认为学习音乐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在现行社会的评价标准中,学习音乐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无法学好文化课之后的无奈选择。由此种种给我们的音乐讲学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如何改变现状是我们一线音乐老师、家长、学生和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困境。本人就多年从事音乐教学的一些认识和大家交流如下,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7.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呢?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是陶冶他们性情、滋养他们心灵的一副良药。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一个音乐家,他们都喜欢音乐游戏,在音乐中玩耍,在音乐中放声歌唱……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讨论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尽量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能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从而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来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现、自由地创作,使孩子们借助倾听来感知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音乐教学中,很多的教师往往都只注意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而忽视了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心理特征,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音乐教学作为艺术教学中的一种,就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的音乐教学中,很多的教师往往都只注意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而忽视了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心理特征,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音乐教学作为艺术教学中的一种,就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如唱歌、跳舞、乐器等都是如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也是必须训练的基本内容。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无论是唱歌还是律动都没有准确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更不能准确操作简单的打击乐。因此,有必要对此类问题的学习活动进行研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多样的在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以此来提高低段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其音乐节奏感,有利于增强学习兴趣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2.
常听到音乐教师抱怨说一堂课要在同年级各班中重复上四五回,上到最后的班,什么感觉都没有了。也有教师抱怨说,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容易上,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而高年级的音乐课却很难上,学生都变得没什么兴趣了。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并开发学生资源来创生音乐课堂,使音乐课堂局限于教师资源和教材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强调塑造健全人格,发展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音乐欣赏与音乐表演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听、说、唱音乐。运用多渠道的教学方法,把音乐表演与音乐欣赏结合起来,给予学生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演而有所收获,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高燕婷 《教育》2013,(22):52-53
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的审美体验必须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才能实现。音乐课堂就是由一个一个实践活动组成的。它几乎融入了音乐课堂的各个环节,包括音乐游戏、歌表演、律动、舞蹈、演奏乐器等。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参与、创新的快乐,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学生在模仿、体验、探究的音乐活动中,收获到的是个体的情感体验,是任何形式都代替不了的亲身  相似文献   

15.
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就好比是音乐的"心脏",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节奏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要让学生对节奏的训练感兴趣,就需要我们化抽象为形象,寓教于乐,增强其  相似文献   

16.
稿源采珠     
广东梁俊英谈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内动力,但兴趣不能保证学生能主动参与音乐的学习。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学生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教好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在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教学的过程中,要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与表现音乐的情感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学生没有获得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教学应该给学生带来快乐,使每个学生都受到音乐的鼓舞。所以,音乐课应该是美好的,是一种享受,师生都应该是快乐的。我每次上完课都在反思:这节音乐课我觉得快乐吗?学生感到快乐了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进行了以下的探索,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元元 《中国教师》2014,(22):61-62
<正>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最乐于接受和参与的音乐形式。多年来,纵观小学唱歌课程,很多教师的教学仅止步于"唱会歌"层面,有的甚至连"唱会"都达不到,教师只是一遍遍播放录音示范,学生随录音跟唱,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达不到课堂目标,致使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成为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毫无生气、缺少趣味的课堂为学生所"摒弃",久而久之,学生不但没有提高演唱技巧,反而对唱歌也失去兴趣。对此,笔者经过多年探  相似文献   

19.
如何上好音乐课,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目前,音乐课最流行的教学手段,是运用多媒体视听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使音乐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可是,农村学校,音乐专用教室都没有,如何谈得上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么,在农村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音乐呢?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材里是学生"应该学"的音乐,但学生更有许多教材里没有的"我喜欢"的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形成"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情形之一。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急剧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