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裤瑶的铜鼓崇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居住在广西南丹县的白裤瑶是布努瑶的一个支系,至今仍然保持着使用铜鼓的习俗。铜鼓在白裤瑶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之所以如此,与古代铜鼓的“神器”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瑶山白裤瑶作为偏远贫困和民族文化心理场弱势少数民族的代表,其辍学问题是学校教育中存在问题的集中反映。文章基于对白裤瑶的田野考察,从学生的目标动机和成就动机低下、家长的"读书无用论"、学校的同质化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白裤瑶学生辍学现象在教育投入增加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学校未能因材施教。为此,在学校方面,应当开发校本教材,使民族文化进校园从形式走向实质;增加适量的实用性或技能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构建多元评价机制;等等,都是进一步降低白裤瑶族学生辍学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贵州瑶山是我国的贫困地区,白裤瑶经历了从“逃学”到“向学”的转变历程.白裤瑶“逃学”主要是由于生计类型的影响、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和长期贫困的影响;白裤瑶“向学”主要是因为政策的影响、价值观念变化的结果、榜样的激励作用.白裤瑶从“逃学”到“向学”的转变过程在中国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瑶山社会变迁与学校教育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从某种程度上阐释了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应该双向适应、双向滋养的关系原理.  相似文献   

4.
广西南丹白裤瑶族群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通过对目前学术界研究白裤瑶文化所存在不足进行反思,对其审美文化研究的成果进行整体梳理和评析,从而进一步推进对白裤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白裤瑶蚕丝文化体现了日常生活中教人向"学",教人向"善",对性别角色的塑造与强化,对生命的认识与思考,孝道教育的继承与发扬等教育价值。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本土化教育是民族教育的旨归所在。  相似文献   

6.
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打击乐器,至今还在广西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俗节庆活动中使用。广西也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外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区。铜鼓所表征的民族文化与汉族的中原文化有很大差别。铜鼓的民族性、地域性决定了其基本特征,从而产生出特殊的历史功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服饰是白裤瑶族群身份的标志,通过对白裤瑶服饰起源传说、服饰的着色特点及其服饰图案的基本特征的深入分析,力图揭示出白裤瑶服饰内在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就传说看,在壮族及其他西南各民族的民间记忆中,铜鼓不仅仅是由人类以金属铸造而成的纯物理器具,而是有生命、有意志、有人性、有神通的神圣之物;它不是一般的乐器,而是神器,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之时,它会挺身而出,它是各种妖魔的克星,是人类的救星。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铜鼓在传统社会为何具有那么重大的价值,铜鼓文化为什么能够在我国西南各民族中绵延传承2 000多年。  相似文献   

9.
屈川 《宜宾学院学报》2005,5(4):127-127
屈川教授撰《川南都掌蛮铜鼓化探讨》一,作为教育部省属高校人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科研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发表于《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博物馆是近年来引入少数民族地区对其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新型模式,它肩负着双重责任:既要保护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又要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为例,探讨博物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既希望能为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思考,亦期盼能寻找出一条有利于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白裤瑶丧葬仪式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沉淀与关照、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凝聚、孝道观念的继承与发扬、社会化的发展与完善等教育价值。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本土化教育对民族教育的发展目标、价值取向、实施路径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铜鼓是红水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在中国民族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活化石"。东兰县作为当今仍保留着使用铜鼓习俗的地区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的铜鼓分布最为密集、出土量最多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本篇文章主要阐述,笔者深入河池东兰县,对铜鼓的历史渊源、"铜鼓之乡"、铜鼓的作用、铜鼓的音乐、铜鼓的价值五个方面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3.
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是瑶族为中华民族留下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上所造就的经济、政治、文化及人的因素的作用,使得铜鼓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完好的传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白裤瑶的丧葬礼俗古老而传统,礼仪文化内涵丰富。以相关文献为基础,结合实际的田野调查,对仪式礼仪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探讨,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与理解白裤瑶的丧俗及人文传统。  相似文献   

15.
徐金文 《河池学院学报》2007,27(4):77-79,8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的"瑶族服饰"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与别的瑶族服饰不同,南丹县的"瑶族服饰"自有特点,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根据长期的调查研究,对白裤瑶人的服装进行解读,以证明白裤瑶人在服饰上表现的图腾是白腹锦鸡。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白裤瑶社群的人名用字发生了很多变化,其变化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语言内涵和文化心理。同时,从白裤瑶人名的变化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白裤瑶这个古老民族改革开放以来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系从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演变而来。唐宋时与壮侗语族诸民族统称为“僚”,明清时称“水”。他们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另在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及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也有分布。水族操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通用汉文。水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民间流传着诗歌、故事、传说、寓言、水歌等多种形式。这里的人民非常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诗歌有长篇叙事诗,也有即兴的短歌,其内容有叙述古代人类起源和民族…  相似文献   

18.
白裤瑶人死后,一般不立即下葬,而要等到秋冬时节,举行砍牛、打铜鼓等仪式之后才下葬.葬礼规模无论大小,在悲哀的气氛中都可见喜庆的色彩,其葬礼的过程充分表达了白裤瑶人对灵魂归宿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广西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审美意蕴,它是南丹白裤瑶族群集体记忆的“史书”,是南丹白裤瑶身份认同的表征,凸显了白裤瑶族群独特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0.
铜鼓,一种古老而珍贵且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历史文物,它的起源涉及的内容:最初起源于何物,最早发源地在何处,历史上哪个民族最先铸造和使用铜鼓等等,本文就此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