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有人提出“有理数”和“无理数”这两个概念的中文名称是翻译错误所致,并认为应译成“比数”和“非比数”才对。怎样看待这种意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概念的中文名称的由来。尽管人们认识有理数和无理数并建立起严  相似文献   

2.
从配价角度出发研究现代汉语中的粘着体宾动词。介绍了动词的“价”和粘着体宾动词。将“价”运用到粘着体宾动词上,得出粘着体宾动词是二价动词的结论,并对粘着体宾动词的性质以及一些特殊的情况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20,(2):28-41
在日本,巴金的代表作品几乎已被译成日文,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有丰硕的成果。然而,至今很少有人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整体倾向进行梳理与分析。本文将从有关巴金六部作品的研究成果中选出发表于1935年至2019年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围绕"巴金思想研究"与"巴金作品研究"这两个层面来介绍日本巴金研究的整体面貌,阐明巴金革命思想的理想化、观念性倾向,文学创作的真实性问题以及这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上把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过程或心理机制称为“联觉”。“联觉”在生理学上称为伴生感觉或共同感觉,也有人译成“通感”。如在音乐欣赏中,旋律的高低对人的心理变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音高不断升高,人的情绪就会随着音乐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5.
随笔     
<正>"随笔"一词,在清朝就有人使用过,但作为一种文体概念,应该出现于民国时期,是译自于英语的Essay、法语的Essai。但至今"随笔"的概念仍然并不独立和明确。有人说是散文的分支;有人说正好译成"小品文";有人认为就是"杂文";培根随笔呢,有人称为议论文或论说文。对随笔的定性也不明晰:有人说偏重议论,有人说倾向批评,有人说讲究制式,有人说形式随意,但无一个正面的、全面的、区分度高的定义。近些年中国散文、"随笔"复兴,还有同名的、专门的杂志出版。  相似文献   

6.
学了十几年语文,竟然还时常有人将“特与婴儿戏耳”一句文言句,译成诸如“特别同小毛孩一起戏弄耳朵”的现代汉语。我们知道,闹出这样的笑话,决不是偶然的,这是教师“讲风”日盛、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的必然。为了改变现状,最近我教苏轼的《石钟山记》,干脆横下一条心,来了个“矫枉过正”:除了几句鼓动性的导语及方法指导之外,教师一句不讲,让全  相似文献   

7.
四、在使用分析“是”字句时必须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对非纯表示判断的“是”字句,机械地用逻辑关系来要求。如有人认为这样的句子不通:你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  相似文献   

8.
User-friendly     
今天,很多电脑产品都标有“User—friendly”的特性。有人把“User—friendly”译成是“对使用者友善”。但是,电脑产品是没有感情的机器,怎样对使用者“友善”呢? “User—friendly”这个词在70年代已经出现,初时是电脑业专用术语,表示该电脑系统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文,回答1—10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中国的古训。但是,近年来,素以关心国家大事为美德的中国人却越来越因“功利主义文化”而丧失了“革命性”。面对这一社会变化(1),不少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因恨铁不成钢而着急上火。(2)然而,民众却似乎冥顽不化,依然麻木不仁。 民众在趋于政治的“冷漠化”,这是一个事实。有人说,那是一种社会的堕落、精神的颓废;也有人说,那是一种“绝望”后的无可奈何;还有人说,那是一种暂时的“沉默”。也许,可我更倾向于认为,那实则是一种再生的希望,是一种发展的正道。  相似文献   

10.
4语法及文字的适当处理4.1主语的确定除了个别省略句,每个英语句子必须有主语。因此译文中应根据逻辑关系、上下行文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确定主语。例如“下雨了”应译成“It is raining”,“必须保证八小时睡眠”应译成“Eight hour’s sleep must be guaranteed”,“禁止吸烟”应译成“Smoking is not allowed”。4.2谓语的确定中英的谓语差异极大,译成英语时首先要确定主要的动词,次要的动作采用特殊处理。如“他到实验室参观”应译成“He went to laboratory for a visit”。又如“他叫我投寄这封信”可译成“He asked me to post thi…  相似文献   

11.
2005年虽然过去了一段时间,但其间我所得到的许多关于我们的母语——汉语的误用、乱用的报道,始终萦绕心间,令人心寒。请看下面几个确凿的事实——事实一:英语翻译高手,数典忘祖,不懂汉语。不久前在上海举行了一次翻译资格考试,参试者的英语成绩都很高。在汉译英题目里,有一道题是把“富贵不能淫”译成英文,有人却译成了“Be rich,butnotsexy”(富贵但不能性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对“大丈夫”品质的概括,其中“富贵不能淫”是指不为金钱、地位所迷惑。类似的幼稚错误还有很多。一家报纸就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感…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首论(七)──案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杜威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此词用在医学上译成“病例”,用在法学上译成“案例”或“判例”,...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人说”就是“有人认为”的意思,如果用于口头则是一种发语方式,所持话语或观点者往往为泛指对象。如“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这里的“有人”是谁,大家都不知道。“有人说”也是一种写文章的设置方式,以此为端,形成垫势,提出自己的看法,为进入下文议论服务。“有人说”的内容或观点倾向,有的是正面的,多数为有争议的甚至反面的。对“有人说”的内容或观点进行评说,当然要摆事实,讲道理,  相似文献   

14.
湖南平江县读者叶飞同志来信说,他想把《卖柑者言》的“吾子未之思也”,译成“我看你没有好好地考虑这件事呵”,或译成“我的先生你没有好好地考虑这件事呵”,并简述了自己的理由,讯问我们行不行。现在谈谈我的看法,仅供参考:把“吾子”译成“我看你”或“我的先生”均未见妥。在古代汉语里,“吾子”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同现代汉语的你、您相当,不过它具有特殊的意味,那就是对对方既敬爱又亲昵。它指称  相似文献   

15.
报载,某厂家生产的速食方便面,曾畅销一时。但它那张的蹩脚的英文说明书,使一些人倒了胃口。有人根据它的英文说明书寻找蟹肉,发现汤料成份中无蟹肉之类的海味,倒是写着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词——癞蛤蟆肉。一种国产矿泉水的产品说明书本想说明其产品水源岩层深厚,水龄长久,然而译成英文,竟成了“古潭死水”。易拉罐装的“银耳燕窝”,一律译成“鸟巢”。常有老外不解地  相似文献   

16.
从情态动词“能”和“会”的情态意义在主客观认知域上的对立倾向出发,考察二者在主观标记、言者主语和句子主语、条件的可否定与不可否定性、预设条件、自由形式和粘着形式等五个方面存在的主观性差异,得出“会”比“能”的主观性更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连词 before 用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其本义是“在……之前”。然而,一些学生倾向于把 before 从句一概译成“在……之前”。但这样翻译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通顺达意的汉语。请比较下例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互文是文言文翻译中的难点,如《过秦论》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互文,有人译成“有席卷天下,控制寰宇,征服各国的意图,并吞世界的雄心”.这样翻译不但失去了原作铺陈夸张、声势夺人、琅琅上口、诵读优美的意韵,而且还显得重复  相似文献   

19.
英语口语一笑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眼红”成了“眼绿”(green-eyed)? 英语和汉语对“绿色”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在英语里,绿色代表“没经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嫉妒。植物的绿色是健康、向上的标志,这对别的颜色是一种挑衅,所以西方人用“眼睛发绿”比喻“嫉妒”。而在汉语里,人在嫉妒时,眼睛往往气得发红,而“红眼病”的症状“眼部充血、变红”正好与人们嫉妒的情形相似,是对嫉妒生动的描述。所以“眼红”不应译成red-eyed,而应译成green-eyed。当然, “眼红”还可  相似文献   

20.
怎样“取”、“弃”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民主性精华与封建性糟粕,是一个说起来并不十分困难而做起来却颇为复杂不易的老问题.在评论到具体古代作品时,有人往往只凭个人的理解,各行其是,“取”、“弃”的原则和标准也常常因人因事而异.“取”与“弃”比较,“弃”双显得更加粗糙一些,“大胆一些”.这种情况,突出地表现在下面两种倾向上:一是从某种政治需要出发、套用现成概念或结论、缺少具体分析的简单化倾向;一是不问作品类型,一律以古代社会政治斗争的特点与作家的阶级出身、世界观相联系以决定作品进步与反动、优与劣的公式化倾向.这两种倾向在评论明代马中锡的寓言故事《中山狼传》的一些文章中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