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置如图:1.广口瓶2.分液漏斗3.燃烧匙4.小烧杯5.橡皮塞说明:中师化学教材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讲硝酸的性质时;做铜跟稀硝酸反应时用的是塑料袋封住试管口,并说实验现象是产生一种无色气体一氧化氮.但实验的真实现象却是产生红棕色的气体,这是由于一氧化氮能迅速眼封在试管中的氧气结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的结果.为了看清一氧化氮的真正面目.笔者设计这种装置.原理:(l)利用红磷在广口瓶中燃烧除去氧气.(2)利用稀NaOH除去产生的白烟(P。O。)·(3)利用瓶中气压低于大气压将稀硝酸注入小烧杯.操作:先在广口瓶中加…  相似文献   

2.
3.
在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中,教材实验采用试管装置进行实验,存在无法观察无色气体和所生成污染气体的不足。经一体化的实验设计优化后,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不仅实现了实验产物的连续利用,基本消除了环境污染,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于硝酸和氮元素知识的理解,搭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架构模型。  相似文献   

4.
铜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是体现硝酸强氧化性的2个重要演示实验。其中,在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如何呈现产生的气体是无色NO而非红棕色气体NO2是实验的关键。同时,实验过程中的污染物吸收与处理也是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硝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是高中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常规实验教学当中,进行铜与浓、稀HNO3反应实验时,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常规的实验装置气密性不良,并没有尾气吸收装置,会出现NO2泄露,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并对师生造成一定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观察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在常规实验过程中,浓硝酸与铜反应非常剧烈,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产生大量二氧化氮,因此实验危险系数高,反应过程不易控制,且反应产生的尾气污染环境。微型化学实验是使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进行的化学实验,其化学试剂用量虽然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但其实验效果可以达到精确、安全、方便和  相似文献   

7.
8.
9.
铜与稀硝酸反应,由于产生的无色一氧化氮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从而无法判断出铜与稀硝酸到底是生成一氧化氮还是  相似文献   

10.
杨勇 《化学教与学》2010,(11):76-76
稀硝酸与铜的反应说明了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常规实验存在观察不清,尾气处理不到位的问题,利用U形管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工业制硝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 实验目的  探索快速、安全、简便制取NO的方法 ,揭示NO、NO2 、HNO3相互转化的规律 ,减少氮的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2 实验用品   6mol/L硝酸 1瓶 ,细铜丝一束 ,长度约 3cm ,10ml注射器 1支 (带 8号针头 )小橡皮塞一个 ,蒸馏水 1瓶。3 实验步骤  将铜丝束扭在一起 ,弯成圆弧状 ,放入注射器内 ;用活塞将铜丝推至注射器顶端 ,紧贴注射器内壁 ;吸入少量蒸馏水 ,排出空气 (防止O2 与生成NO反应 ) ;再吸入 1ml6mol/L的硝酸 ,用小橡皮塞封住针头 ;手握注射器 ,针头向下 ,反应产生的无色NO将活塞向上缓缓推…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课本第 1 5 0页 [实验 6 5 ]铜片分别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 ,按教材所述在敞口的试管中进行 ,我认为存在以下不妥之处。1 演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的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气体 ,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有损于师生的身体健康。2 铜与稀硝酸反应缓慢 ,很难让学生相信一定产生了一氧化氮 (因在讲台上演示 ,又无色无气味 )。3 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无疑起到一些副作用 ,以为一点点有毒气体散发在空气里对环境毫无损害。为了克服这些缺点 ,在进行实验时我作了一些改进 ,采用装置如装置图。  演示要求 :铜片分别…  相似文献   

15.
在现用化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大试管中进行,反应后几乎看不到一氧化氮的生成(因为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实验现象极不明显,为解决实验中存在的这一问题,经过反复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实验效果很好,且装置非常简单,现介绍给大家。1 实验装置 U型管一端截去一段,并在短管处装上一个带玻璃管的胶管,如图1。2 实验步骤 a.按图1把仪器装配好,打开止水夹,从U型管的长端口注入1:3的稀硝酸,直到液面达到短管口处,同时悬着的铜丝浸没酸中。此时U型管两侧液面一样高。 b…  相似文献   

16.
在现用化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大试管中进行,反应后几乎看不到一氧化氮的生成(因为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实验现象极不明显,为解决实验中存在的这一问题,经过反复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实验效果很好,且装置非常简单,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课本第150页[实验6-5]铜片分别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按教材所述在敞口的试管中进行,我认为存在以下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不足,分析了两实验的异同点,介绍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一体化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实验优点。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学生实验中的铜和稀硝酸反应,按课本上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因烧瓶内空间大,空气多,生成的一氧化氮易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所以在烧瓶内看到的是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而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学生难以相信是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而易误解为是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的,易与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现象产物混淆。经改变反应装置和实验方法,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1实验装置将原实验装置中的圆底烧瓶改为小试管(以下简称试管)。2实验操作把试管配上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检查装置气密性。在试管里…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高中教材化学1中,用铜与稀硝酸反应装置做实验,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在打开橡皮塞后会马上逸散到空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绿色化学理念,因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