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伟 《文学教育(上)》2008,(12):145-145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让语文教学呼唤学生主动,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灵性,真正做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很早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教学境界——“教是为了不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教义:教学要养成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的精神,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言以蔽之,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但多年来我们仍然只是站在教师自身的角度思考、设计教学方案,有时甚至简单地重复着既定的教学“套路”,在课堂上,学生仿佛看客一般观看着教师的“演示”,机械地与教师配合,重复着教师设计的教学流程。虽然有一些教育的改革者看到了事情的弊端,尝试着新的教学路子,如“自学辅导法”“语文六步学习法”等,为语文教坛吹入新鲜的空气,但如何进一步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着想,不但培养自学语文的能力,而且还能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则是我们的继续追求。新课程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就要求教师的作用要朝着促进学生发展、学会学习的方向转变,教师要从一个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贯穿在整个语文课堂教  相似文献   

4.
“语文味”可谓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源地,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之意是语文课要注重突出学科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针对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文章呈现了当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普遍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苍雅莉 《黑河教育》2013,(12):27-28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语文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语文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前后连贯,条理清楚,并且做到说话有内涵、有情趣、有激情、显天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吕风梅 《新疆教育》2012,(23):60-6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醒语文教师耍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在语文课这个天地里自由自在地活动起来,不但要“心动”,还要“会动”,并最终落实于“行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一定要明确如何去“导”,在什么时机去“导”。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复写,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同“个性的、生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一方面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在以往的接受学习中,往往被教师剥夺了,现在要一一还给学生。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一个是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使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学生就一定“爱学”语文。一个是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学生如果能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就一定能“学好”语文。一个是学习语文的方法、习惯。学生如…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改革学习方式,激活课堂教学,力使教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活”,尽而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潜能得到开发。  相似文献   

14.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然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是导学者、参与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读”,从来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教师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要保证其效果、效率,就必须坚持正确的“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精髓。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展“创造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师“创新意识”强.教学没计有“创意”,教学过程有“新意”。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为 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语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新时代呼唤教师“授人以渔”,让学生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的困难生并不是由于他们智力不够,而是因为有厌学情绪.要转变“学困生”的错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语文教师必须在传统的“基础教学法”中融入全新的教学方式,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端正语文学习态度,使他们正确认识语文,喜欢语文,走上语文学习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切的关键则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转变。因而,新课程标准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